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度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碳——产生黑烟——化合反应 B.磷——大量白烟——化合反应
C.铁——火星四射——分解反应D.蜡烛——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3.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
C.把西瓜榨成西瓜汁 D.酒和醋的酿造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单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的光,可以制作霓虹灯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裝袋内防腐
5.按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前夹紧弹簧夹 B.放入燃烧匙中的红磷量要少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点燃红磷后待红磷即将燃尽时再伸入瓶中
6.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7.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水 B.氧气 C.食盐 D.铁
8.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二、综合应用题
10.(1)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2)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试验。请完成实验报告:(40℃以上白磷就开始燃烧)
实验目的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测定空气中____的 体积分数。 | 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 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_____(填整数)的位置上。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氧气约占______。 |
三、科普阅读题
11.常见的消毒剂—84消毒液
此消毒液诞生于1984年,因此而得名84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84消毒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但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当完全分解后会丧失消毒作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一般为原液,有效氯含量在5%左右,b相当于5000mg/L,需加水稀释成在不同场合使用的适宜浓度,配制时用凉水现用现配,勿用50℃以上的热水稀释,且要在25℃下避光保存。
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含有盐酸)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吸入时会对人的喉咙和眼睛造成强烈刺激,严重时会使人窒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消毒液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由材料可知,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
(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
(4)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使用84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时,若不慎将84消毒液喷洒在手上,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
四、填空题
12.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_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3)A与B形成的物质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写出其中的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
(4)图乙中C、D化学性质是否相似___________(填“是”或“否”)。
13.“北斗三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标志着我国导航系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核心技术授时精度由铷原子钟来控制完成,授时精度达百亿分之三秒。根据下图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铷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
(2)写出铷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
(3)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
五、推断题
14.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晶体,B是一种黑色粉末,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F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请根据上述信息,
(1)写出反应①③的文字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
③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
(2)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气体D,已知呼吸过程是葡萄糖和气体D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六、实验题
15.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同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和药品。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我是先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D操作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Ⅰ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编号)。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七、科学探究题
17.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E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八、计算题
18.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X千克,若某原子的质量为Y千克,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写出计算表达式)。
19.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小江老师让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计算:
(1)本实验瓶内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
(2)另一同学需要2.5g氮气(氮气密度为1.25g/L),理论上她大致需要空气多少升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黑烟产生,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大量的白烟,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故A正确;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此现象正确,但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看不到的不能描述出来,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能描述产物名称,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节日燃放焰火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烤熟食物的过程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西瓜榨成西瓜汁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和醋的酿造,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4.B
【详解】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因果关系成立,故此选项错误;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因果关系不成立,故此选项正确;
C、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所以被用来制霓虹灯,因果关系成立,故此选项错误;
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因果关系成立,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实验开始前夹紧弹簧夹,以防止瓶内气体逸出,故选项做法正确;
B、燃烧匙中的红磷要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实验结果更准确,故选项做法错误;
C、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做法错误;
D、点燃的红磷要迅速伸入瓶中,缓慢伸入,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待红磷即将燃尽时,可能不将氧气完全消耗,故选项做法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并生成黑色固体,选项说法不正确;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不能将红磷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不是催化剂,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铁由铁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气味,正确;
B、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错误;
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错误;
C、滴管要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不能伸进试管内,此选项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升到1刻度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难溶于水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氧气 8 1/5
【详解】
本题考查了使用几种不同装置用白磷的燃烧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和结论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法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
(1)A、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一是可以使集气瓶快速冷却,二是要防止瓶底炸裂,正确;B、红磷足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而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不能耗尽,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正确;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若不能立即塞紧会使结果偏大,正确;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故选D。
(2)①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温度升高,引燃白磷,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容器内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约升到1刻度处;
③水升高的体积等于被消耗氧气的体积,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的1/5;
④此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实验目的:该实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能与磷反应,氮气等其它物质不能与氧气反应,或因为量较少而忽略不计,因此通过测定消耗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装置内气体共10mL,消耗掉2mL氧气后,气体剩余8mL.所以最终停止了刻度“8”处;
实验结论:由玻璃管上的刻度可以确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1/5。
11.
(1)混合物
(2) 强氧化性 见光易分解
(3)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有毒
(4)
(5)皮肤受到腐蚀
【分析】
(1)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
由材料可知,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有:强氧化性、见光易分解,故填:强氧化性、见光易分解。
(3)
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含有盐酸)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吸入时会对人的喉咙和眼睛造成强烈刺激,严重时会使人窒息。故填: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有毒
(4)
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涉及的文字表达式:,故填:
(5)
使用84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时,若不慎将84消毒液喷洒在手上,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皮肤受到腐蚀,故填:皮肤受到腐蚀。
12.
(1)原子
(2)18
(3)Mg2+
(4)否
【分析】
(1)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分裂成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故①表示原子。
(2)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其核内有18个质子,所以X=18,故填18。
(3)
A是氟元素,B是镁元素,能够形成阳离子的是镁,故其离子符号为:Mg2+。
(4)
C是镁离子,D是氩原子,故其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否。
13.
(1)37
(2)Rb+
(3)5
【分析】
(1)
由题中信息可知,铷的原子序数是37;
(2)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铷离子的符号表示为Rb+;
(3)
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
14.
(1)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2)
【分析】
A是暗紫色粉末,即为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B是一种黑色粉末,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即B为二氧化锰;D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D为氧气,C为锰酸钾;G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即G为铁;F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无色液体,则F为水,E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水和氧气,即E为过氧化氢。
(1)
反应①为:,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③为:,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
葡萄糖和气体D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表达式为:。
15.
(1)高锰酸钾、棉花、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试管
(2) 把导管拿出水槽 熄灭酒精灯
(3)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什么 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澄清石灰水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
(1)
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需要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棉花,氧气需要较纯净,则仪器需要集气瓶、水槽、玻璃导管、玻璃片,故填:高锰酸钾、棉花、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试管。
(2)
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为防止水倒吸进试管,先先把导管拿出水槽,然后再再熄灭酒精灯。
(3)
实验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则本流程探究的内容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什么。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缓慢插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则操作方法是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操作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16.
(1) 试管 锥形瓶
(2)C
(3)bac
(4)b
【分析】
(1)
由图可知,仪器Ⅰ的名称为试管,仪器Ⅱ的名称为锥形瓶,故填:试管;锥形瓶;
(2)
装置C中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能通过活塞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和滴加的量,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故填:C;
(3)
在实验中,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接着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最后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故填:bac;
(4)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故填:b。
17.试管 进行对比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详解】
(1)图E中仪器的名称为试管;
(2)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当遇到碱性溶液时变红色,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排除实验中空气干扰,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
(3)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4)A、B不接触,酚酞试液变红;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18.
【详解】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9.(1)本实验中瓶内氧气约占瓶总体积的百分比==60.5%;
(2)氮气的体积==2L,空气的体积=2L÷78%≈2.56L。
【详解】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模拟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检测(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检测(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