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含答案
展开课时练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备注:语篇中,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②近年来,很多俄罗斯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对目前俄罗斯国内外出现的 俄罗斯历史这一行径和现象表示了深刻的忧虑和愤懑。
③目前,成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是全国唯一在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 并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
A.侵袭 窜改 遏制 B.侵蚀 篡改 扼制
C.侵袭 窜改 扼制 D.侵蚀 篡改 遏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①“侵袭”是侵入并袭击,来得突然,速度快;“侵蚀”是逐渐侵害使之变坏,所侵往往不知不觉。前者重在速度,后者重在程度。语境是说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对学术的侵害,重在程度,应使用“侵蚀”。排除AC。②“窜改”指改动、删改,“窜改”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篡改”的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也就是说,用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语境说的是“俄罗斯历史”,应使用“篡改”。③“遏制”,指阻止,禁绝,用力控制某种情感;“扼制”,抑制,控制,约束。前者重在阻止,后者重在控制。语境说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应使用“扼制”,因为差距不能阻止,只能控制。排除D。故选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 ,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劣质化、虚假化等诸多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这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 。
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许多人满足于阅读 却真伪难辨的粗浅知识,( )。在这个“知识越来越多而思考越来越少”的时代,必须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输出与内化,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即使能辨别出优质的内容,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也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 无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除了要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鉴别能力,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浩如烟海 别无二致 信手拈来 支离破碎
B.数不胜数 别无二致 唾手可得 支离破碎
C.浩如烟海 大同小异 唾手可得 七零八落
D.数不胜数 大同小异 信手拈来 七零八落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必须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与输出,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
B.如何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输出与内化,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
C.必须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如何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
D.如何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对这种阅读能否提升自身能力毫不关心
B.也毫不关心这种阅读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C.也对这种阅读不能提升自身能力毫不关心
D.而毫不关心这种阅读能够提升自身能力
【答案】(1)B (2)D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数不胜数:强调数量很多。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语境主要讲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多,选用“数不胜数”。第二空,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大同小异:强调大体相同,略有差异。“网络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没有区别,选用“别无二致”。第三空,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信息动手就可以获得,选用“唾手可得”。第四空,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语境主要讲碎片化阅读获得的信息零散,选用“支离破碎”。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一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成分残缺,缺少判断词“是”;二“必须利用……问题”搭配不当,“如何利用……”与“问题”对应;三“输出与内化”语序不当,应先“内化”后“输出”。A.“必须利用……问题”搭配不当,“如何利用……”与“问题”对应;“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成分残缺,缺少判断词“是”。B.“输出与内化”语序不当,应先“内化”后“输出”;“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成分残缺,缺少判断词“是”。C.“必须利用……问题”搭配不当,“如何利用……”与“问题”对应。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句子前后语意表示转折,应用“而”,排除BC。“毫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内容逻辑上,前面的阅读“真伪难辨的粗浅知识”很难提升能力。排除D。故选A。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的纪录片,选题是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先民们为了获取食物、维系生命而采取的行动,充满了生存的智慧。 、就地取材,从食料到炊具,从做法到口感, 无不体现出一方水土独特的地域风味和生存哲学。当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充饥时,( )。烹饪的程序、落座的规矩、上菜的次序,饮食文化与礼仪相连。餐桌上的菜肴可以看出一个族群的历史沿革和民风民俗,可以反映人的情感记忆、家风传承和生活态度,进而被赋予更加意味隽永的时代情怀和文化印记。
《风味人间》的创作者用大量航拍、全景镜头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辽远宽阔的草原、碧波荡漾的湖泊,有着写意的、史诗般的视觉美感。在展现螺鱼手 捕猎旗鱼时,镜头运用丰富、剪辑流畅,有着电影般的画面质感。与 的饕餮盛宴相比,那些散落在山川河岳、犄角旮旯里的乡土美食,更能够给食客们带来暖暖的烟火气和稳稳的安全感。
近年来,美食类纪录片总能吸引大量观众的注意,以食物为视角瞭望自然风物、世事人情,看似是个小切口,实则包含大学问,这才是“舌尖叙事” 的秘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跋山涉水 兴风作浪 锦衣玉食 经久不衰
B.跋山涉水 乘风破浪 钟鸣鼎食 历久弥坚
C.依山傍水 乘风破浪 钟鸣鼎食 经久不衰
D.依山傍水 兴风作浪 锦衣玉食 历久弥坚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有餐桌上丰富的学问 B.餐桌上的学问就愈发丰富了
C.餐桌上的学问便应运而生 D.应运而生的便是餐桌上的学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反映人的生活状态、情感记忆和家风传承,进而赋予更加异味隽永的时代情怀和文化印记。
B.可以反映人的生活态度、家风传承和情感记忆,进而赋予更加意味隽永的时代情怀和文化印记。
C.可以反映人的生活态度、家风传承和情感记忆,进而被赋予更加异味隽永的时代情怀和记忆印记。
D.可以反映人的生活态度、情感记忆和家风传承,进而被赋予更加意味隽永的时代印记和文化情怀。
【答案】(1)C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跋山涉水:指翻山越岭、趟过河水,比喻路途艰辛。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后文说到就地取材,所以选用“依山傍水”。第二空,兴风作浪: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这里指螺鱼手在海上捕猎旗鱼的情景,所以选用“乘风破浪”。第三空,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鼎铛玉石: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后文强调乡土美食,本处和乡土美食形成对比,所以选用“鼎铛玉石”。第四空,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历久弥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本处强调“舌尖叙事”一直没有衰落下去的原因。所以选用“经久不衰”。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前文“当……时”做这个句子的状语,所以,所补写的句子必须有主语,所以排除A。后文说到的“烹饪的程序、落座的规矩、上菜的次序,饮食文化与礼仪相连”,强调了餐桌上的学问的丰富性,而不是强调刚刚产生,所以排除C、D。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话中“人的情感记忆”“家风传承”“生活态度”构成并列关系,按逻辑关系,应最能体现的是“生活态度”,然后才是“情感记忆”,最终会成为“家风传承”,所以排除B、C。“异味”指不同的气味,而“意味”指意和情趣,经常和“隽永”相搭配,所以排除A。故选D。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美国黑人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他们举行集会,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冯大中山水画的“冰裂纹法”,使画境雄浑博大,远看有势,近看有质,毫无明清以来传统国画陈陈相因的模式。
D.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的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小可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A项,传续:继承,延续(多用于抽象事物)。用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延续,使用正确。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语境中指美国黑人遭受的种族歧视迫害的情况使人震惊,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语境指“冯大中山水画的‘冰裂纹法’”有创新,不是沿袭传统国画的模式,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项,非同小可: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语境指他非常喜悦,望文生义,应改为“非同寻常”,使用错误。故选D。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技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自宋代以后,苏州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明朝时,苏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___________,笔墨韵味___________,有“以针作画”“___________”之称。自此,苏绣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___________。清朝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
(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
B.当时不仅有绣工以刺绣为生,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
C.当时不仅有绣工以刺绣为生,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
D.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富家闺秀往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惟妙惟肖 淋漓尽致 鬼斧神工 媲美争艳
B.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 巧夺天工 媲美争艳
C.栩栩如生 酣畅淋漓 鬼斧神工 分庭抗礼
D.惟妙惟肖 酣畅淋漓 巧夺天工 分庭抗礼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双面绣”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
D.“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答案】(1)C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中“不仅……而且……”连接递进关系的句子,两个句子结构最好一致,后句是主谓结构,所以第一句也应改为主谓结构“绣工以刺绣为生”;“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是递进关系,不应颠倒。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语境中是绣工的作品,类似于绘画作品,而不是描写或模仿,故选“栩栩如生”。第二空处,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此处形容“笔墨韵味”表现的很充分,故选“淋漓尽致”。第三空处,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巧夺天工”强调人工事物而鬼斧神工强调大自然的力量。语境形容绣工精湛,故用“巧夺天工”。第四空处,媲美争艳:指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类似比美之意。一般都用于一种东西可以和另一种东西相比较。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语境中说苏绣“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进行比较,故选“媲美争艳”。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中的“双面绣”双引号的作用是着重论述的对象。A.着重论述的对象。B.表否定和讽刺。C.表特定称谓。D.是引用。故选A。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诗经》的注释、注解、翻译、解读的作品________,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注》,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爱好者熟知常用的一本。
周振甫先生有不少著作,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且作为中华书局的老编审,他一生勤苦校书,________,在典籍译注上也有较大成就。( )。《〈诗经〉译注》是他较有代表性的译注作品,成书于周老晚年。此书2002年由中华书局推出后,至今已重印四次。
《〈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周振甫先生逐一介绍了每一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读音、释义。而且,书中每首诗下面都有题解,阐明了诗作的时代背景、诗旨,并给出了鉴赏和翻译。细读可以发现,其译文内容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还________地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附有原文,便于读者比照读本。在书中,周振甫先生善于采纳古今《诗经》注家之长,并________。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致,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恒河沙数 乐此不疲 独树一帜 水乳交融
B.铺天盖地 津津乐道 独树一帜 融会贯通
C.恒河沙数 乐此不疲 独出心裁 融会贯通
D.铺天盖地 津津乐道 独出心裁 水乳交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译注的《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为学界广泛赞誉
B.学界广泛赞誉他译注的《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
C.《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因他译著,为学界广泛赞誉
D.他因译著《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为学界广泛赞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致,这本书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B.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当,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C.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这本书都表述得简明而精致,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D.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当。这本书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答案】(1)C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多,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语段中说的是关于注释、注解、翻译、解读《诗经》的作品很多,并没有“声势大,来势猛”之意,使用“恒河沙数”更合适。第二空,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语段中说的是周振甫十分热爱编审工作并沉浸其中,应用“乐此不疲”。第三空,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语段中形容的是“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这一与众不同的做法,应用“独出心裁”。第四空,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语段中说的是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应用“融会贯通”。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括号前的内容提到了周振甫的译注成就,括号内的内容应是对这一成就的具体介绍。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补写的语句应该用“他”承接上文,由此排除B、C两项。根据整个文段的意思可知,“为学界广泛赞誉”应是“古籍”,所以补写语句的主语用“古籍”最合适,这样就可以直接引出后面的《〈诗经〉译注》,语句衔接更紧密,而D项的主语是“他”。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句子形式上的主语是“他”,但从意思上看,“被收入”和“是……基本读本”的主语应为《〈诗经〉译注》这本书,主语被暗换,应在“还被收入”前添加主语;“表述”和“精致”不搭配,应将“精致”改为“精准”“精当”之类的词语。A.“表述得简明而精致”没有修改,应将“精致”改为“精准”“精当”之类的词语。B.“还被收入”前没有添加主语,应在“还被收入”前加上主语“这本书”。C.“他”改为“这本书”,主语暗换虽不存在,但“表述得简明而精致”依然没有修改,应将“精致”改为“精准”“精当”之类的词语。故选D。
1.(202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B.不露声色 C.或许 D.留存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B (2)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本处指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不知疲倦,所以运用正确。B.不露声色: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这里的陈述对象是器物,是说器物的拙朴,而不是指人,所以不露声色运用错误。
C.或许:也许,不一定的意思。这里是指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也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所以运用正确。D.留存:存留、保存。本处指那些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保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所以运用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分号”运用错误。“不仅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并非两个并列句子,中间的“分号”应该改为“逗号”。故选C。
2.(202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生水起 B.短小精悍 C.然而 D.激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A (2)B
【解析】(1)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语境中是说屏幕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文的“扣人心弦”呼应。“风生水起”使用不当。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中是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C项,然而,连词。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前句说“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后面说“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前句说优点,后句说问题,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然而”一词使用正确。D项,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语境中指思想因受到其他人的启发而处于活跃状态,使用正确。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对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识记,浏览选项,加以对照分析,排除标点有错误的句子即可。B项,乙处,“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一句中,列举后面出现了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完,省略了一部分,后面就不再用“等”字了。也就是说,“省略号”和“等”只用一个即可,都用显得多余、啰嗦。故选B。
3.(2020·海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 D.不一而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C (2)B
(3)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符合语境。B项,老少皆宜: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符合语境。C项,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前面由“不断”修饰,而“完美”境界应该只有一个,因此该词不符合语境。D项,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符合语境。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吸引……观赏和竞技”的主语应该是“国际风筝节”,CD两项主语是“山东潍坊”,与后句无法搭配,排除;A项,“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举办”的宾语,无法同时作后句的主语,同时“已经连续”缺主语,排除。故选B。
(3)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要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其相似点;画线句把“百哨齐鸣”比喻成“空中交响乐”,首先是声音上具有相似性;无数风筝上的哨声争相鸣响,正宛如“交响乐”的多人演奏,声音交织,在乐声的特点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独特的魅力”,风筝的哨声和交响乐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二者的相似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9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9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0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0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共5页。
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5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5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作业含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