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课件ppt
展开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实验1实验步骤: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 ~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滴加1 ~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2实验步骤: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 ~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1——水与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实验步骤:取小试管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使其充满试管容积的1/2,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橡皮塞塞紧,颠倒数次,观察。
实验探究2——水和空气的压缩试验 实验步骤: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春天,坐在教室里,可以闻到各种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微粒很大B.微粒是不断分裂的C.微粒在不断地运动D.微粒间有空隙
解析:在教室里能闻到花香,是花的香气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并运动到教室里造成的。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水 C.氯化钠 D.铜
解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
【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性质】( 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 ,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x10-26 kg ,1滴水(约0.05 g)中大约有1.7x1021个水分子。( 2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如水受热蒸发速率加快。( 3 )分子之间有空隙,一般情况下气体温度越高,空隙越大;压强越大,空隙越小。( 4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水的三态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分子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
解析: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微粒之间的间隔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以水为例,常温常压下是液态,当温度升高到100度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气态了,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而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到一定程度就变成固态了,温度降低,分子运动慢,而整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大小没有变化也不能说明水分子很小
【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很小,1个氧原子的直径大约为1. 48 x 10-10 m,如果把氧原子紧密地排成1.48cm长的一列,大约需要1亿个原子。如果将氢原子与直径为1 cm的小球相比,相当于将一个苹果与地球相比。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那么 , 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 原子能不能再分 ?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卢瑟福为人类认识原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 原因: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太方便,因此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2.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电子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1) 核外电子绕核不停地做高速运动,但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中,有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就好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电子层,离核稍近的叫第二电子层,由里向外以此类推。
(2) 不同原子的电子数不同,电子层数也可能不同,最少的只有一个电子层,如氢原子,最多的有七个电子层。
2.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概念: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下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原子属于金属元素原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的核电荷数为6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解析: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硫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16;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故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离子的定义】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因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
(1)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及电性,标法是先写数字再写“+、-”号,只带1个单位电荷时,数字“1”省略不写,如Na+、Cl-等。如果要表示几个离子,则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即可。
(2)离子的读法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读作“带几个单位正(负)电荷的某离子”例如Na+、Mg2+、Cl- 分别读作钠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氯离子。
(3)离子符号的含义(数字“2”的意义)
( 1 )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从而使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正电荷形成阳离子,电子层数减少一层。
( 2 )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从而使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负电荷形成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
(1)和对应的原子比较,阳离子少一个电子层,阴离子的电子层数不变。(2)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某元素R的原子核带x个正电荷,则R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 A.x-2 B.x+2 C.x D.无法确定
解析:原子核的电荷数减去失去的电子数2,即为该离子的电子数。
六、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D.分子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解析:阳离子带正电荷,故A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氯原子得电子形成氯离子,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故C正确;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故D错误。
1.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按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反应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B.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D.参加反应的“ ”分子与“ ”分子的个数比为4:3
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是SO2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电解微观解释,原子构成的物质,常见金属,铜铝汞等,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原子很小,原子的构成,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图片课件ppt,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合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