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碳在氧气中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发现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2)教学手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3)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3.实验用品仪器: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药品:硫、木炭、氧气、铁丝、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到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了解到化学反应中伴随的一些能量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初步学会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化学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四)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归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小游戏,提出问题:依次给出四个关键词猜想一种物质:奔跑吧兄弟、奥运圣火、光合作用、1/5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通过抢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一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展示多媒体视频介绍液氧,及固体氧气的图片。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g/L)、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展示鱼塘增氧的图片。氧气能够溶于水中,但不能溶得太多。所以氧气的溶解性应该为:不易溶于水,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学生思考并认同。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活动二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问: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讲述: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结论: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讲述: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它的化学性质。思考得出结果:不能。 自己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活动三 碳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分组实验,碳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醒学生实验中注意观察: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 实验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学会如何细致有序地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准确的描述现象和归纳。活动四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吗?能不能怎么办?做实验来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总结现象: 请实验成功的同学分析成功的经验。请失败的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问题1: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你估计是什么原因?延伸:那么铁丝放入集气瓶后能否接触到集气瓶内壁?问题2:在铁丝的末端系上火柴杆的目的是? 问题3:火柴杆点燃后什么时候伸入氧气瓶最为适合? 问题4:铁丝为何绕成螺旋状? 问题5:如果你发现铁丝生锈了,你认为对实验有影响吗?如何解决? 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空气中:只能加热至红热,不能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讨论发言。不急于告诉学生本实验成功的诀窍,让他们尝试成功与失败,体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 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操作不规范,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导致集气瓶炸裂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 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否则火柴杆燃烧将消耗大量氧气,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 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提高铁丝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有影响。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层导致铁丝不能燃烧 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讨论并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美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活动五 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演示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硫燃烧生成的气体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 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形成酸雨。所以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为什么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一部分水?该实验中预留的水,与铁丝燃烧实验中预留的水作用是否相同。如图:为防止空气污染而设计的改进装置。注射器内装有氢氧化钠浓溶液。 汇总碳、磷、硫、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表达式问:通过带火星木碳、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结合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问:(1)木炭和硫能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这说明了什么?(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3)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一样吗?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木炭、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 视频展示液态氧助燃。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铁为什么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对比实验现象、产物及实验中的要求,分析对比得到结论。 水的作用1、吸收二氧化硫2、灭火 (1)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在纯氧气中燃烧剧烈 (3)产物是一样的,说明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 活动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增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学习习惯。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知识与过程:1. 通过本节课,是否能够解决涉及物质检验的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2. 通过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评价反思;通过对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的体验,明确探究就来自我们的日常实验。增加学生的实验体验。● 学生自我评价:1、经过本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2、在动手实践时,我在哪方面遇到了困难?我擅长的是什么? 3、我与同组的同学之间配合得怎样?4、我是否能把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解并提问,指导阅读,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