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
展开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的开始。学生将认识到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继而认识分子的三个特性,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同,从而形成分子的概念.这节课安排在《空气的成分》之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理解.
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学的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更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物质构成的微粒、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物理课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分子的知识,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并且对固态、液态、气态分子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是本节课中涉及的一些微观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 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动画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理解分子的概念,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3.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引入深入.
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和探究过程,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分子的特点和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现象.
难点: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情景激趣、问题导疑、实验探究、动画揭秘等直观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 同学们在上学路上可以看到交警用酒精测试仪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可以知道司机是否饮酒.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 | 学生思考、讨论 |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 |||||||||||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 | 动手实验 |
| |||||||||||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回答:酒精蒸发了. |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 | ||||||||||||
【演示实验2-3】 一束洒了香水的小手巾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 | 回答:闻到了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 | 引导学生探究。 | ||||||||||||
【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 | 观看放映. |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 ||||||||||||
【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现象 | 【演示实验2-4】在玻璃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置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现象吗? | 回答:生成白烟. |
| |||||||||||
【播放动画2】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在空中飘荡,相遇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中,形成白烟. | 观看放映. | 动画展示微观世界 | ||||||||||||
【讨论】[实验2-3]和 [实验2-4]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 通过讨论完成下表:
| |||||||||||||
【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仍然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分子,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 | ||||||||||||||
【拓展】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 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 ||||||||||||
设问激趣 |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1.花香能闻到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 思考、讨论并归纳 | 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 |||||||||||
三、分子性质
1、分子很小 | 一滴水很小,但是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7个水分子。假如10亿人来数这些分子,每人一分钟数100个,一天24小时不停地数,要数3万多年。 | 学生倾听,想象分子有多小 | 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学生更容易理解。 | |||||||||||
【动画3】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 | 学生观看 | 直观揭示分子的大小。 | ||||||||||||
【结论】分子非常小 | ||||||||||||||
2、分子在不断运动 | 【过渡】从花香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
阅读资料
|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 |||||||||||
【演示实验2-5】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 【提问】有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 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
| ||||||||||||
【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探究实验2-6】 【引导分析】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 (设计方案:) | 思考 讨论: 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 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
学生先分组动口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 ||||||||||||
【巡回引导】 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
记录结果
|
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得出性质
| ||||||||||||
【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 ||||||||||||||
3、分子间有间隔 | 【设疑】物质为什么有固、液、气三态的变化? | 思考
| 再次激疑
| |||||||||||
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探究实验2-7】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由两位同学各拿一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活塞慢慢推压,然后交换做。
|
动手操作 观察现象,思考
回答: 1.那只注射器活塞容易推压? 2.这与分子之间距离大小有关吗?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 ||||||||||||
【结论】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 ||||||||||||||
小结 | 归纳总结 本课内容 |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 |||||||||||
【板书设计】 |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共4页。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案背景,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2-2,实验2-3,实验2-4,实验2-5,实验2-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