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36页。
    【基础夯实】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1选B,2选B。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2020·葫芦岛模拟)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 km,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如图为两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4.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甲地(  )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
    【解析】3选B,4选A。第3题,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时降水较少,21时-次日8时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地,谷地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地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地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第4题,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
    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而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影响大,和地形平坦无关。
     如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6.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 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5选B,6选B。第5题,分析图示①地和②地气压变化,②地的气压变化幅度大于①地,所以①地的风力小于②地。第6题,由图示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为低压,所以可判断为夏季,则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方法技巧】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7.(2021·南昌模拟)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2)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3)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赤道以北,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迎风坡及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两地水温高低,要结合月份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角度分析。读图可知,P地位于海洋内部,而Q地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同时,由于Q地附近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所以7月份P地水温较Q地高。第(3)题,读图可知,1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西段位于北半球,而东段位于南半球,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考虑。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但是由于西部海洋面积大,而海洋升温速度慢,陆地升温快,导致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东段朝南,而西段位于北半球。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地处迎风坡;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 (2)P地水温较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地距大陆较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离岸风,Q地产生上升流,水温较低。 (3)东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东段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南半球,西段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半球气温较低,赤道低气压带停留在气温较高的北半球。
    【能力挑战】  (2020·武汉模拟)如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如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回答3~5题。
    3.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A.西南部 B.东南部C.东北部 D.西北部4.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
    【解析】3选B,4选C,5选D。第3题,读图,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第4题,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故①对;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
    故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故④对。第5题,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即东北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3月份大部分日期为冬半年,西风带位置偏南,当地处于30°~40°,很可能是受暖湿的西风影响而降水量大。
      (2020·济南模拟)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回答6~8题。
    6.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7.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A.a、b B.b、cC.c、d D.a、d
    8.由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解析】6选D,7选B,8选C。第6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7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8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9.(2020·揭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独特气候区,如10°N~20°N和30°N~40°N的大陆西部地区。图甲示意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乙示意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分布。
    (1)若图乙所示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理由。(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理由。(3)除文字材料所述两个地区外,推测图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具体说明。(4)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北半球为冬季。第(2)题,图中M地位于高压中心北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偏西风(或西南风)。第(3)题,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区。如北回归线至30°N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信风影响,降水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60°N附近的大陆西部,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第(4)题,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较多;但两地纬度不同,在西风带中的位置也不同,受西风影响强度不同,降水量也有所不同。
    答案:(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2)偏西风(或西南风)。理由: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3)北回归线至30°N之间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较少。

    相关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课件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课件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地转偏向力,低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盛行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太阳直射点,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地转偏向力,低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盛行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太阳直射点,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49,自学指导5min,阅读P5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1全球气压带,°附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