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宜城市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宜城市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宜城市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宜城市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青山 青山B.竹排 青山C.竹排 竹排D.青山 竹排
2.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s
3.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B.音色好坏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4.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D.形影不离
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9.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0cm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3
10.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如下图所示,这样能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二、填空题
11.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一段时间后可收到回波,进而可以测量出海底的深度;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12.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m.
14.有一种火锅叫做“鸳鸯火锅”,它是将一个锅隔成相等的两半,一半加的是清汤,一半加的是麻辣红油汤,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当两边的汤汁量和初温都相等时,总是加麻辣红油汤的一边先沸腾,这是因为覆盖在汤汁上面的红油层导致这边_______,当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这样与大火加热的效果几乎完全相同,并且节省燃料,其道理是_______。
15.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_______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__现象.
16.夏天,把一大块0℃的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0℃的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对比前后两图片,你认为冰和水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用手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感觉0℃的冰更冷些的原因是:________。
17.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图书,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却极为有害,其实鉴别方法很简单,只需用________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其表面对光发生了______发射.
18.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19.小明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明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填“实”或“虚”);第二次小明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0.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__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______(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21.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_______kg。
三、作图题
22.如图所示,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23.如图所示,图中是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4.如图,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
四、实验题
2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
(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__;
(3)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一会儿,他的做法是为了________;
(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__(选填“铁圈M”或“铁夹N”)的位置;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5)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________,温度________;
(6)小强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量变多,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
26.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选填:远离、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_。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
(3)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8.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
29.某物理兴趣小组为检测学校附近某条河的水质,需要测量河水的密度。取样后,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1)用已调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g;
(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所示;
(3)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河水的体积,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处理)
在下表中填入上述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实验评估)
按该实验方案测出的河水密度比实际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
30.建设中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山石的爆破中,用了一条长80cm的导火线来引爆装在钻孔里的炸药。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cm/s,假若爆破者将导火线点着后,迅速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破前跑到600m远的安全区?若不能在爆破前跑到安全区,最简单、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31.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
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待小铝球沉入水底静止后,测得总质量为204g;
①请你计算出小球的体积。
②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
③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在运动, “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
A.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研究物体运动状况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巍巍青山两岸走不能以青山为参照物,故A错误;
B.竹排江中游,不能以竹排为参照物,巍巍青山两岸走不能以青山为参照物,故B错误;
C.小小竹排江中游,不能以竹排为参照物,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的,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是变化的,故D正确。
2.A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汽车速度表测量速度的单位为km/h,分度值10 km/h,指针在80与100之间则由表可知此时的速度为90km/h,故A项符合题意;
B.所记录的速度的单位错误,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汽车速度表所测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汽车速度表所测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且速度单位错误,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引吭高歌”指声音很大,高指的是响度大.“低声细语”指声音很小,低指的响度小.
4.A
【解析】
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点睛: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5.A
【解析】
【详解】
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
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严冬: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6.B
【解析】
【详解】
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A正确;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C正确;
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D正确.
7.C
【解析】
【详解】
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
8.B
【解析】
【详解】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即入射光线向右平移,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所以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也向右平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则入射点向左移动,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折射光线与原光线平行向左平移,所以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也向左平移,故B项符合题意;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则入射点向右移动,光线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也向右平移,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也增大,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线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也向右平移,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B项不符合题意;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所以中学生的体积为
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温度较高,密度小,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会上升,聚集在房间的上方,故A、B、C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1.音调 能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详解】
[1]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2]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音测量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2.振动 声源
【解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有扬声器的纸盆振动产生的。
[2]音箱是声源,将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东 3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v-t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均作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的速度v甲=15m/s,乙物体的速度v乙=10m/s,v甲>v乙,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位置向东发生改变,所以乙向东做直线运动.
(2)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所以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s甲乙=(v甲-v乙)t=(15m/s -10m/s)×6s=30m.
14.蒸发吸热少 沸腾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
【详解】
[1]覆盖在汤汁上面的红油层使麻辣红油汤蒸发变慢,蒸发吸热少,所以在吸热相同的情况下,辣红油汤升温快,先沸腾。
[2]液体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用小火加热,汤汁的温度不变,加热效果几乎相同,并且节省燃料。
15. 液化 升华
【解析】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寒冷的冬天,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说明由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所以是升华现象。
16.熔化 液化 冰有固定的形状,而水没有 冰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
【解析】
【详解】
[1]冰变成了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2]料袋外面出现一层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
[3]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而液体有一定体积却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观察图片可知,冰和水的不同为冰有固定的形状,而水没有。
[4]与触摸0℃的水相比,触摸0℃的冰时,冰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感觉0℃的冰更冷些。
17.紫外线 漫
【解析】
【详解】
由于紫外线能使得荧光物质感光,所以鉴别卫生纸是否加入了荧光剂,只需要用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的纸.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纸,这是因为纸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18.②④ ③⑦ ①⑤⑥
【解析】
【分析】
【详解】
(1)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映出水面上的物体的像都属光的反射现象;
(2)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如水中的鱼,水底都变高,这是折射现象;
(3)影子、小孔成像、日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阴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成的太阳的像;
所以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②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③⑦;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①⑤⑥;
19.虚 照相机
【解析】
【详解】
[1]由图甲可知,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由图乙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原理。
20.4 热缩冷胀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
21.0.9×103 0.05
【解析】
【详解】
[1]密度是物质的本身属性,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密度不变还是。
[2]酒瓶的容积为500mL,合;
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
装满酒时,酒的质量为
又因为酒瓶的质量不变,所以
此瓶装满水和装酒时酒瓶容积不变,所以装满水时比装满酒时总质量多
所以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0.05kg。
22.
【解析】
【详解】
作出点的物点S,连接,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
23.
【解析】
【详解】
入射光线AO和BO,BO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的折射角也较小,靠近法线,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24.如下图所示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于凸透镜,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5.水银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温度计玻璃管液化成水珠附着在上面 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实验时间 铁圈M D 吸热 不变 b
【解析】
【详解】
(1)[1]水的沸点在100℃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2]温度计刚插入水中时,温度计管壁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在玻璃上,造成管壁模糊不清;
(3)[3]由于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8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因此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酒精灯;
(4)[4]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M的高度;
[5]水沸腾后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以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故D正确;
(5)[6][7]从图象可知,加热t1min后,水的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故可得出: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6)[8]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水量多少无关,沸点不变,与a相同,同时,水量增多,达到沸点所需的加热时间变长,所以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为b。
26.玻璃板 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远离 对称 A
【解析】
【详解】
(1)由于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过光线,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平面M应选用玻璃板;根据实验要求,蜡烛A'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位置,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又因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A远离M时,A的像也远离平面镜,即后面的蜡烛要远离平面镜才能与像完全重合;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得出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硬币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时,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的对称轴上,即像的位置不变,只有A正确。
27.同一高度 缩小 把 LED 灯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 成像稳定
【解析】
【详解】
(1)[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才能较为准确的测量相距和物距。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的,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像变模糊。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且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可以把LED 灯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减小物距。
(3)[4]用蜡烛做实验时,由于周围空气影响,火焰不稳定,不易比较大小,用LED灯替代蜡烛时成像稳定。
28. 小 C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通过的路程s=s2-s1,则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s-t图象,路程s不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v-t图象,速度v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29.49 31 30 1.03 偏大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天平读数可知,砝码质量20g+20g+5g=45g,游码质量为:4g,则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为45g+4g=49g;
河水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49g-18g=31g;
从图中量筒读数可知,河水体积为30ml=30cm3;
根据密度公式ρ=得,河水密度ρ==1.03g/cm3;
由于河水从烧杯中向量筒中转移时,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造成测量的体积偏小,故而测量的密度偏大。
30.不能;最简单、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是适当加长导火线的长度
【解析】
【详解】
由可得,从点燃导火线到爆破需要时间
爆破者跑600m用的时间:
因为t1小于t2,所以他不能在爆破前跑到600m远的安全区。
最简单、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是适当加长导火线的长度。
答:他不能在爆破前跑到600m远的安全区,最简单、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是适当加长导火线的长度。
31.(1)30cm3;(2)1.8g/cm3;(3)是空心的;10cm3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水的密度合,铝的密度合,
铝球排开水的质量
铝球的体积
(2)小铝球的密度
(3)由(2)可知该铝球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所以该铝球是空心的,
则该球实心部分铝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体积为:
答:(1)小球的体积为30cm3;
(2)小铝球的密度为1.8g/cm3;
(3)小铝球是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有10cm3。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烧杯的质量
烧杯与河水的质量
河水的质量
河水的体积
河水的密度
18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刘猴中学期中物理试卷(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刘猴中学期中物理试卷原卷doc、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刘猴中学期中物理试卷解析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期末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期末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期末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期末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期末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期末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