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73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73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7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7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7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2.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C.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有时会感到“粘”手
D.90℃的水也可以沸腾
3.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散开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人冰箱冷藏室内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4.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6.如图,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
A.30°B.35°C.45°D.55°
二、多选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B.用塑料卷尺测量黑板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则测量值将偏小
C.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三、填空题
10.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的.
11.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改变了.
12.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_____;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
14.如图所示是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驱蚊液变成“白气”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____和____.
15.炎热的夏天,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喘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舌头上汗水与空气的__________,从而加快汗液的_______.
16.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运动的快, 你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
.
17.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_(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18.将一墨水瓶放在平面镜前6cm处,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9.学生溺水死亡在学生突发危险事件中占很大比例,学校和家长在防溺水方面要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请你用对应的光学知识解释如图所示的情景.
五、计算题
20.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3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1.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和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问:
(1)当温度计的示数为41℃时,实际温度为多少?
(2)当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示数为多少?
22.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 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结果保留整数)
23.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六、实验题
2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
(2)实验放在_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3)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该实验选择两个外形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A和 B 做实验.
(4)将蜡烛 A 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5)如果将蜡烛 A 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为了研究实验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5.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小明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同物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折射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1)为了解决小明的疑问,小聪查阅资料,给小明提供了如图所示和如表所示的相关信息,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①当____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表格中提供的五种物质中,_____对光的折射能力最强.
(2)根据上述信息,画出光从酒精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课桌的高度约为成人的身高的一半,约为80 cm,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B错误;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3 m,C错误;
D.正常人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1 min,D错误.
故选A.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冰块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例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故A不符合题意;从室外进入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而从室内走向室外,室外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液化,故B符合题意;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时,由于手表面的水分遇冷凝固,所以会感到“粘”手,故C不合题意;液体的沸点随着气体压强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水可以在90℃时也沸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减慢蒸发的方法:降低液体温度;减小液体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A.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加快,A错误;
B.冰箱内温度低,且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后,液体表面积减小,液体表面空气不流动,减慢了蒸发,B正确;
C.中把衣服展开后,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向阳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通风处空气流动快,这些措施都加快了水分的蒸发,C错误;
D.吹风机吹出热风使液体温度高,表面空气流速快,加快了蒸发,D错误.
4.C
【解析】
【详解】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故A错;
B.地震波是次声波,而不是超声波,故B错;
C.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固体)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故C正确;
D.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不同,而不是响度,故D错;
应选C.
5.B
【解析】
【详解】
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符合题意.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速度,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6.D
【解析】
【详解】
如下图: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20°角,反射光线与水平方向垂直,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20°+90°=110°,所以入射角为5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55°=35°,所以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35°=55°
故选D.
【点睛】
用平面镜把光线反射进竖直的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平面镜与法线是互相垂直的.
7.AB
【解析】
【详解】
A.测量长度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分度值,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故正确;
B.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B正确;
C.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错误;
D.误差不是错误,测量中的错误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的情况下测量值和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故D错误.
8.ACD
【解析】
【详解】
A.入射角和反射角均指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入射角为
90°-20°=70°,
反射角也为70°,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故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液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符合题意.
9.AD
【解析】
【详解】
A.不同人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波具有能量,因此可以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故D正确.
10.振动 空气 音色
【解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
11.声源处 响度
【解析】
【详解】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声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要素,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是指声音的响度.
12.传递能量 信息
【解析】
【详解】
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13.1mm 3.80cm
【解析】
【详解】
[1]由图像可知刻度尺最小一格为0.1cm,即分度值为1mm;
[2]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对齐6.00cm刻度,待测物体末端对应刻度9.80cm,则物体长度为3.80cm;
14.汽化 液化
【解析】
【详解】
“白气”是指的液态小液滴,它是驱蚊液先汽化成气体,然后气态的驱蚊液到空气中遇冷液化产生的.
故答案为(1).汽化 (2).液化
【点睛】
本题通过实验电热液体蚊香器考查了液化和汽化定义的了解和掌握,要学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5.表面积; 蒸发
【解析】
【详解】
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缓慢的汽化现象,且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狗伸长舌头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汗液的蒸发,使狗感到凉快.
16.乙 相同时间内比较经过的路程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所以运动时间相同,由图知道,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知道,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即乙比甲运动的快.
17.OB 60 左
【解析】
【分析】
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
【详解】
由于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故OC、OA中应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则PQ为法线,MN为界面,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OB是折射光线,CO是入射光线,由于∠COM=30°,故入射角为∠COP=60°,折射角为∠BOQ=3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18.12 不变
【解析】
【详解】
(1)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也为6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6cm+6cm=12cm.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不管是将墨水瓶靠近平面镜还是远离平面镜,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都不变.
19.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与光有关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可得.
【详解】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由于远离法线偏折,所以池底的光线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点睛】
光从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做出光路图可以发现人看到物体像的位置比物体实际位置变浅了.
20.(1)34m(2)汽车不超速
【解析】
【详解】
(1)测速仪第一、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差:
,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
(2)汽车行驶34m用的时间
,
汽车的速度
,
因为,所以汽车不超速。
答:(1)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34m;
(2)汽车不超速。
21.(1)35℃;(2)56℃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20℃,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80℃,得此温度计一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当此温度计示数为41℃,实际温度为:
;
(2)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格数为:
加上0℃时的20格,即60℃时此温度计的示数为:
22.(1)3.48h;(2)85km/h
【解析】
【详解】
(1)一半路程为:
由得,所需时间为:
(2)由得,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答:(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3.48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85km/h。
23.(1)80m(2)1360m(3)720m
【解析】
【详解】
(1)由v=可知,在t=4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4s=1360m;
(3)桥头距山崖的距离:
s===720m。
2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较暗 相同 不点燃 完全重合 不变 在蜡烛B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看看屏幕上是不是有蜡烛A的像
【解析】
【详解】
(1)[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察到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另一侧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4]将蜡烛 A 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A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5)[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6)[6]为了辨别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面镜成虚像.
【点睛】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5.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 玻璃
【解析】
【详解】
(1)①[1]由图知,当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冰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光在冰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当光从冰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冰中的传播速度.
可得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2]表格中提供的五种物质中,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则玻璃对光的折射能力最强;
(2)[3]由表格数据可知,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酒精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从酒精斜射入中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玻璃中做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物质
水
玻璃
冰
空气
酒精
光速(m/s)
2.25×108
2.0×108
2.30×108
3.0×108
2.2×10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增大 连通器,【答案】省力 增大摩擦力,【答案】<;上浮,【答案】不变 增大,【答案】5×108 静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江西省吉安市七校联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七校联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吉安市七校联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