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做酸奶教案设计
展开“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 设计依据 |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课《做酸奶》 | |
2.达成目标: (1)通过观察成品酸奶配料表能找出是哪种物质导致鲜牛奶变酸的。 (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制作酸奶。 | 新课程表准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来学习科学,比如做实验,还要与动脑相结合,边动手边思考。 |
3.学习方法建议: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重复观看视频 |
|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堂检测(组内品尝酸奶,填写评价单)——进阶作业(观看微课视频认识乳酸菌)——协作探究(分组试验:乳酸菌繁殖实验)——展示(演示实验) |
|
二、学习任务 | / |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学(或阅读教材,或分析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一、写出成品酸奶配料有 猜测一下是哪种物质让鲜牛奶变酸的?
二、你能写出制做酸奶的过程吗? 试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2 3 4 5 | 任务1是本课需要认知的内容,通过观察成品酸奶配料表知道导致牛奶变酸的物质是乳酸菌.本任务达成目标1 任务2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能自制酸奶从而达成目标2 |
三、困惑与建议 | / |
| / |
“教学视频规划说明”
(一)
规划视频主题 | 制作酸奶 | 设计依据 | |
对应支持哪个或哪几个学习任务的完成 |
支持“自主学习任务单”中任务2
| 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创设情境支持学生探究活动。 | |
视频内容构成纲要 |
介绍制作酸奶的过程 |
| |
播放时长 | 2分25秒 | / | |
是否借用他人作品? 如属借用他人作品,请在本栏注明原作者姓名与工作单位 | 否 | ||
(二)
规划视频主题 | 细菌 | 设计依据 | |
对应支持哪个或哪几个学习任务的完成 | 支持“课堂任务学习单”中任务1、任务2
|
| |
视频内容构成纲要 |
介绍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以及细菌繁殖的特点。
|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直观的教学视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 |
播放时长 | 2分14秒 | / | |
是否借用他人作品? 如属借用他人作品,请在本栏注明原作者姓名与工作单位 | 否 | ||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 设计依据 | |||||||||||||||||||||
1.课题名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做酸奶》第一课时 |
| |||||||||||||||||||||
2.达成目标:(1)观看微课资料,认识细菌的基本特征从而能够判断出乳酸菌的基本形态、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繁殖的特点。 (2)分组实验感受细菌繁殖特点。 | 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 | |||||||||||||||||||||
3.学习方法: 填一填、看一看、议一议 |
| |||||||||||||||||||||
二、学习任务 | / | |||||||||||||||||||||
㈠课始检测 | / | |||||||||||||||||||||
1.品尝酸奶:组内互评并填写评价单
2.说出是什么物质使鲜牛奶变酸的?
|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互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学习价值无限。
| |||||||||||||||||||||
㈡进阶作业 | / | |||||||||||||||||||||
2.观看微课视频自学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图片1 图片2
(1)在图片1上用、、分别圈出球菌、杆菌、螺旋菌,图片2中的乳酸菌属于( )。
(2)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 )和( ),乳酸菌是靠( )生活的。
(3)细菌的繁殖的特点是( ),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
| 学段目标指出:6年级的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原因在此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乳酸菌。
| |||||||||||||||||||||
㈢协作探究 | / | |||||||||||||||||||||
1阅读以下试验要求分组试验。 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透明塑料杯8个、记号笔1支 实验过程: (1)将透明塑料杯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菌,细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4)在3号杯中放四粒豆子,代表第三代的细菌,表示两个细菌分了成了四个。 (5)以此方法类推,其他杯子里各放多少粒豆子? (6)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
2猜测:酸奶中的乳酸菌经过6小时后,繁殖出了多少个?
3实验结论: |
这一环节通过对前3代细菌繁殖的演示,分析出细菌繁殖的规律,再进一步类推出其他杯子里应放多少粒豆子,并猜测6小时后乳酸菌繁殖的数量,突破本课难点,从而达成成目标2
| |||||||||||||||||||||
㈣展示准备 |
| |||||||||||||||||||||
全班交流,推选一组代表演示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看并作出评价。 |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探究能力表现在是否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 |||||||||||||||||||||
三、困惑与建议 | / | |||||||||||||||||||||
| / |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做酸奶_苏教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做酸奶_苏教版,共2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做酸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做酸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细菌的功与过,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全课总结,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做酸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做酸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开展酸奶品尝活动,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了解细菌的功与过,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