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做酸奶教学设计
展开
《2、做酸奶——认识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做酸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的条件下,把鲜牛奶发酵形成的;
2、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尝自制酸奶,知道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收集相关资料,动手操作、分析电子表格的数据,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收集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会到身边有科学,科学就在身边。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细菌的特点和一分为二的对待细菌正、反两方面作用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模拟细菌繁殖中正确计算细菌的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吸管、纸杯、白纸、记录纸、粉笔灰等。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细菌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
生:做酸奶。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品尝酸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品尝酸奶的时候,注意有序进行品尝,注意品尝卫生,注意不要把纸杯碰倒。(学生回答时,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师:老师已经把同学们带来的酸奶放在2号桌上了,每张桌上四杯酸奶 ,请同学们看清标号,开始品尝吧!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品尝后,回到座位。用过的纸杯、吸管放到本组组长的垃圾袋里。小组交流,了解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并且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3、全班汇报并交流。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师生对话,导入新知
师:为什么鲜牛奶会变成酸奶?
生:酸奶是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把鲜牛奶发酵形成的。
师:乳酸菌实际上就是一种细菌。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细菌的知识呢?
生:想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我们能获得哪些关于细菌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细菌)
2、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观看视频时的记录,对细菌的特点及基本形态进行详尽的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板书)
3、教师小结:
(1)细菌的特点: a 体积微小;b“吃”食物;c繁殖很快。
(2)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4、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1)师:刚才我们提到的乳酸菌是不是具备细菌的特点呢?
生:它就是一种细菌,它体积微小,“吃”食物,繁殖速度快。
师: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快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教师拿出一张白纸,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这张白纸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生:代表第一代细菌,细菌的个数是一个。
师:接下来,老师会怎么做呢?
生:对折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张白纸代表第一代细菌,细菌的个数是一个;对折一次后,代表第二代细菌,细菌的个数是两个;对折两次后代表第三代细菌,细菌的个数是四个;以此方法类推,第六代细菌会有多少个?(32个)
(2)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教师适时适当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弄清折的次数,细菌的代数,细菌个数的关系。)
(3)师:科学验证发现:繁殖一代细菌需要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请同学们预测一下,第二十五代细菌的数量。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
生:24个2连乘 (学生不能回答出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折纸,加以引导,明确计算方法。)
学生在记录纸上列式计算。
师:数据在计算起来太麻烦了,我们怎样计算更加快捷一些呢?
生:运用电脑帮助我们计算。
(4)教师出示数据表,通过拖拽的方法完成表格。放大后,显示出经过八个小时,第二十五代细菌的个数是16777216个。我们制作酸奶,用了八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酸奶中的一个乳酸菌在35-40摄氏度时,八个小时内迅速繁殖出了一千六百多万个细菌,数量众多的乳酸菌,把牛奶发酵成酸奶。说明了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
三、细菌的功与过
1、师:细菌分布广泛,我们一生都要和细菌打交道。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师生观看视频。
师:这段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细菌的好处和坏处。
师:上课前,同学们搜集到这方面的资料吗?
生:有
2、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观看视频学习到的知识,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把你搜集到的细菌好处和坏处的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4、 知识小结:细菌的好处:1)生产腐殖质;2)利用细菌生产食物;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
细菌的坏处:容易使新鲜的蔬菜、水果、食物等腐烂,变质;有的细菌会致病。 比如:常温情况下,自制的酸奶可以保存两三天。食用变质的酸奶,就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正确对待细菌。发挥其好处,为人类造福,又要减少、预防致病细菌的传播。
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教师用沾粉笔灰的手和一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小组讨论,学生交流。
6、小组汇报。
7、教师小结: 切断传播途径是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有效方法。减少致病菌的传播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多风季节,出门戴口罩;注意饮食卫生等。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
六、知识拓展
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结合收集的材料,每组绘制一幅科普小报。
板书设计:
2、做酸奶---认识细菌
体积微小 功
特点 “吃”食物 与
过←——控制
繁殖很快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做酸奶_苏教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做酸奶_苏教版,共2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pad电子设备,谈话导入,好书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