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3.地球的内部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名称:地球的形状
设计思路:
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本科内容主要介绍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和了解地球的大小情况。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了学生自主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过程,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真理的过程是曲折漫长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上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配套光盘、地球仪。
学生准备:玩具小船,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视频:《地球》
学生观看后,同桌间互相说说各自都学到了什么。
2、谈话:这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人类自从在这个星球上诞生起就在不断的探寻它的真面目,有一首诗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呢?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介绍和组织学生交流,古时候人们对地球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自主学习书上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教师补充介绍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如“天圆地方说”和“擎天柱补充说”等。
问: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张衡有着怎样的大胆认识?他的认识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一步阅读资料,认识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大胆推论
教师补充介绍,强调:张衡能够认识到地如鸡卵是很了不起的。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 新的认识和猜想。
问:普通百姓对于地球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说出:普通百姓通过出航与归航的船只认识到地球的形状。
师演示“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学生用自己课前准备的玩具小船配合实验的完成。
介绍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事迹。引导学生说出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的原因是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学生阅读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并介绍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全班交流
总结:麦哲伦经历了重重困难,牺牲了生命终于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认识,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4、实践感知地球到底有多大。
根据资料测量绕地球行走一圈所需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
(四)、布置预习
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向同伴介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暗盒,讨论地球内部的构造,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制作地球内部模型,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