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第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第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据图完成第1~2题。
    1.坦桑尼亚目前处于图中四个阶段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国家位于阶段④水平的是( )
    A.尼日利亚B.德国
    C.埃及D.巴西
    解析:第1题,坦桑尼亚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开始下降,处于阶段②。第2题,四国中只有德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模式,即阶段④。
    答案:1.B 2.B
    “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4.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惠民政策B.家庭原因
    C.自然空巢D.个人原因
    解析:第3题,“空巢老人”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图中丁国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第4题,由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和数量明显提升,且工薪较高,不愿返乡,造成“空巢老人”现象严重。
    答案:3.D 4.A
    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在经济学领域,通常用人口抚养比下降来定义人口红利。结合下图完成第5~6题。
    我国抚养比变化示意图
    5.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是( )
    A.1995年B.2005年C.2010年D.2015年
    6.目前,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形大致呈( )
    A.“三角”形B.“倒三角”形
    C.“长柱”形D.“啤酒桶”形
    解析:从图中总抚养比曲线可以看出,2015年前下降,2015年后上升,说明2015年后人口红利消失了;目前,我国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相差不大,在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中,下部儿童比重和上部老年比重大致相当,劳动人口比重较大,呈现“啤酒桶”形上下窄中部宽的结构。
    答案:5.D 6.D
    图甲、图乙分别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
    A.北京新增人口最多
    B.西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
    C.宁夏的迁入人口高于江苏
    D.江苏死亡率特征与老龄化有关
    8.江苏承载人口远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江苏比西藏( )
    A.资源条件优越B.生活消费水平高
    C.国土面积辽阔D.对外开放程度高
    解析:第7题,江苏省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该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第8题,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源条件,江苏省总体资源条件比西藏自治区优越。
    答案:7.D 8.A
    导学号85454017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下图,完成第9~11题。
    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
    9.在t1~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生育水平低B.城市人口寿命长
    C.农村死亡水平高D.农村劳动力迁出
    10.若某国正处在t3~t4阶段,则该国( )
    A.劳动力严重缺乏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劳动力就业不足D.人均预期寿命较短
    11.不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措施是( )
    A.延长退休年龄B.控制老年人口数量
    C.接受外来移民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在t1~t3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市,城乡差异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迁出,导致老龄人口比重高,D项对;城市生育水平低,则老龄人口比重高,A项错;材料不能体现城市人口寿命长,B项错;农村死亡水平高,不是老龄人口比重高的原因,可能是人口老龄化比重高的结果,C项错。第10题,若某国正处于t3~t4阶段,则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A项对;人口老龄化严重,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项错;劳动力缺乏,就业充足,C项错;人口老龄化严重,则人均预期寿命较长,D项错。第11题,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可以采取延长退休年龄、接受外来移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控制老年人口数量不能缓解老龄化压力。
    答案:9.D 10.A 11.B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13.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14.“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政策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12题,人口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第13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第14题,这一人口政策会增加新生儿数量,缓解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趋势,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不会使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答案:12.B 13.B 14.C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第15~16题。
    15.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16.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房价增长快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该省(市)在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5‰,机械增长率为5‰,两者之和为0;该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在2012年前为正值,2012年之后为负值,所以人口总数先增后减。第16题,随着该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迁入量减少。
    答案:15.C 16.C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环境承载力(单位:万人)。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18.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各县级行政区域环境承载力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这与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关。第18题,宁夏南部地区降水较少,且地表径流缺乏,因而今后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水资源丰富的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答案:17.B 18.D
    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第19~20题。
    19.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B.人口消费水平
    C.经济发展程度D.资源丰富程度
    20.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环境承载力B.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D.环境的限制性
    解析:第19题,图示信息显示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第20题,人口合理容量虽然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但是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答案:19.D 20.C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完成第21~23题。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3.关于中、美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
    B.都是经济因素决定的
    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
    解析:第2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南部、西部环境条件较好,加之新兴产业的吸引,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迁移。第22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人口迁移,且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第23题,中、美两国的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的环境产生压力。
    答案:21.C 22.B 23.C
    导学号85454018“PPE怪圈”是指贫穷(Pverty)、人口(Ppulatin)和环境(Envirnment)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24~25题。
    24.上图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中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
    A.aB.bC.cD.d
    25.目前下列国家中基本不可能出现“PPE怪圈”的是( )
    A.坦桑尼亚B.津巴布韦
    C.阿富汗D.德国
    解析:第24题,a点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不会出现人口与环境的矛盾,A项错。b点属于过渡模式(“高低高”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容易形成人口、环境的矛盾,形成“PPE怪圈”,B项对。c点、d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形成“PPE怪圈”的可能性小,C、D两项错。第25题,坦桑尼亚、津巴布韦、阿富汗三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容易出现“PPE怪圈”,A、B、C三项错。德国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不可能出现“PPE怪圈”,D项对。
    答案:24.B 25.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材料二 两次人口普查公布的金字塔图(部分)。
    (1)判断2010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的变化 (填“增加”或“减少”)了 %。在下面图中分别用字母a、b标出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4分)
    (2)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中出现甲、乙两处明显收缩,甲处是由于 ,乙处是由于 。(2分)
    A.国内战争
    B.计划生育政策
    C.三年自然灾害
    D.地震引发瘟疫
    (3)针对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趋势,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简述实施这一政策的理由。(2分)
    (4)结合人口普查的结果,很多专家明确指出我国人口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了哪些问题?(4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2010年15~64岁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6.29-1.91)%=4.38%。第(2)题,甲处是20~24岁年龄段,根据1982年可以判读他们出生时间约为1958—1962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乙处是0~4岁年龄段,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后出生的。第(3)题,从我国目前面临的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角度分析。第(4)题,“老”是指老龄化,“富”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目前情况分析即可。
    答案:(1)增加 4.38
    (2)C B
    (3)因为从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4)“未富先老”是指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负担加重。问题: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社会上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加等。
    27.导学号85454019(14分)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以女性人口为100)。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然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二 四个地区人口性别比曲线图。
    (1)造成1950年俄罗斯性别比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性别比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并探究解决的措施。(8分)
    解析:人口性别比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以及公民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在分析原因时应结合区域的上述情况进行。对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结合我国实际,从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考虑,只要答案合理即可;解决措施要针对原因分析。
    答案:(1)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青壮年男子在战争中死亡率较高。
    (2)改革开放后,服装、鞋帽、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女性前来务工。
    (3)原因:①“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③一些人借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性别鉴定。
    措施: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28.(12分)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结合全球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该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4分)
    (2)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远小于非洲,为什么新生人口增长率却是非洲的两倍还多?(4分)
    (3)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人口大量增长,会带来粮食安全没有保障,环境污染,教育、就业困难等问题,解决措施可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第(2)题,新生人口增长率不仅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没有保障,环境污染,教育、就业困难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亚洲人口总数多,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非洲,但每年新增人口多,所以新生人口增长率大。
    (3)乐观观点:尚未达到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扩大和加强勘探,可以不断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拓展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回答合理即可)
    悲观观点: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由于长期的过度消耗,已出现多种资源、能源的短缺甚至枯竭;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过量的废弃物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球空间的有限性使其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回答合理即可)
    29.(12分)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二 美国本土略图。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发展特点。(2分)
    (2)指出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并描述其特点。(2分)
    (3)概述近几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入,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4分)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4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判断出人口数量和寿命的发展特征。第(2)题,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第(3)题,加利福尼亚州人口迁入的原因与产业特点、就业、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第(4)题,由于美国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口的快速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答案:(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2)“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轻。
    (4)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将使美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相关试卷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测试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达标测试,共8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比较两图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