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案及反思
展开【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和学习拓展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目的。知道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能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2.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杠杆的原理,热胀冷缩等原理及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2.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3.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展运用已有知识解释一些具体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
难点: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
【教学准备】
装满水的塑料袋、铅笔、细线、报纸、直尺、矿泉水瓶、导管、水槽、量杯、盛满热水的保温杯、水杯、橡皮泥、蓝墨水、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神奇的塑料袋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的“神奇的纸”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一个魔术?
2.教师演示实验:
把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手攥住袋口,最好留有一部分真空,用铅笔刺穿塑料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水不会流出来?想知道这个秘密吗?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实验,你们就会知道神奇塑料袋的秘密了。
(二)实验:尺翘报纸
1.谈话、演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张纸平摊在课桌上,取一把尺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沿外,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重而快地向下击尺,报纸又会怎样?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2.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地击打尺,报纸不会向上翘,甚至有可能被尺打破了呢?
4.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5.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能随尺慢慢移动并升起,大气压力没有起太大的作用;重而快击打尺,因为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无法向上,还有可能被尺打破。
教师演示:将两只吸盘吸在一起,要垂直拉开却很困难。现在谁能告诉我神奇的塑料为什么神奇?(袋外的大气压力大于袋内水的压力。)
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体验大气压的神奇。
(三)瓶子吹泡泡
1.讲解试验方法:
将几支吸管相连接,连接处用胶布封好, 将吸管一端插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
用色素给玻璃杯中的水染色, 将瓶子侧放在水槽中,弯曲吸管,使它伸入玻璃杯的水中, 向瓶壁浇热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再向瓶壁浇冷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时注意安全。
2.学生活动并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向瓶壁浇热水后吸管会排出气泡?为什么再向瓶壁浇冷水后染色的水又会经吸管进入瓶中呢?
4.学生讨论并汇报。
5.小结:向瓶壁浇热水,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中排出气泡;再向瓶壁浇冷水,瓶内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将水经吸管压入瓶中。
(四)总结、自由展示
1.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无论是物体外部的形态、内部的构造,还是物体运动或变化时的工作原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注意思考,就会发现万事万物中都有科学存在。
2.展示:我们班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请他们为大家表演一下。我们一边看,一边要想其中的原理。
3.学生活动,解释。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邀请家长一起做一个“吹灭蜡烛实验”。在蜡烛前面放一个玻璃瓶子,看是否能把蜡烛吹灭;如果在蜡烛前面放一个牛奶盒,情况又会怎样?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拓 展
神奇的塑料袋 大气有压力
尺翘报纸 杠杆 气压差
瓶子吹泡泡 热胀冷缩 气压差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手做实验,动脑做解释,动脑做解释,课后去验证,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苏教版1.拓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1.拓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索和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