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2声音的特性(提升版)练习题第1页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2声音的特性(提升版)练习题第2页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2声音的特性(提升版)练习题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试管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和用嘴吹都能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一样.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装得越多,两种方式使它们发出的音调都会越高
    B.水装得越多,两种方式使它们发出的音调都会越低
    C.用棍敲击时,水越多,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D.用嘴吹时,水越多,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能改变音调
    B.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能改变响度
    C.改变试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能改变音调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用同样力度再次拨动能改变响度

    3.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色相同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丁的响度相同D.甲、丁的音调相同

    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请勿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小一些
    C.人耳一定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5. 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塑料尺振动越慢
    B.塑料尺振动频率越高,听到的声音音调越高
    C.塑料尺振动频率越高,听到的声音音调越低
    D.声音音调的高低由塑料尺振幅决定

    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
    D.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8. 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9.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C.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10.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 )

    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
    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
    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
    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

    11. 下列事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明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亮的距离
    B.小红说,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
    C.小李说,汽车司机用钢管敲打汽车轮胎是主要是利用音调来判断轮胎内加气是否充足
    D.小陈说,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12.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B.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丁声音属于噪声

    1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音调不同,乙和丙的响度不同,甲、乙、丙的音色都不同
    B.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速的,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敲击瓶子时,瓶和水振动发声,从左到右,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
    D.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高,则音叉的音调越高

    14. 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15.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是一段长约6km的地下河,因头上开有九个“天窗”(洞口)得名“九洞天”,如图所示;划船游览沿途风光时发现头上“天窗”会向后退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游船经过最具代表性的五、六、七洞天时,万千岩燕穿插翩飞其间,“喃呢”之声不绝于耳,能分辨不同岩燕的“喃呢”之声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若游船的平均速度为3.6km/h,则游完全程约需________h.(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6. 2020年9月12日,临沂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暨2020年临沂市“舞动临沂”广场舞大赛在河东区举行(如图)。比赛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锣声是由锣的________产生的;人声鼎沸是指声音的________大;能区分开锣声和鼓声主要靠声音的________不同;小明戴上耳罩后声音变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了噪声;比赛现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_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红色的光;站在某参赛队伍正前方看去,一列纵队就像一个人一样,这可以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


    17. 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8. 举世瞩目的08奥运会开幕式于8月8日晚在“鸟巢”举行。
    (1)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奥运主题歌《我和你》风靡全球,尤其是莎拉•布莱曼的歌喉被誉为“天籁之音”,表明她声音的________好。

    (2)主火炬中的燃料用的是液化天然气,它是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贮存在钢瓶中的。

    (3)这天晚上天气炎热,许多观众自带纸扇扇风驱热,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加快蒸发吸热.观众里有时尚人士穿着一种特殊的衣服,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吸热,使人凉快,其实这种衣服冷天穿着也很适宜,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并放出热量,使人感到温暖。

    19. 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在图中,C区是________音区(选填“高”、“中”或“低”)。

    (2)往左边第一个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这是声音的回声
    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小勇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验:

    (4)他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_(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通过探究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材料是________。

    20.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猜想,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选用编号为A、D、E的琴弦进行实验。那么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________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那么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猜想三的内容是:________。

    (3)在上述探究中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华又做了一次探究实验,请你帮助小华设计一个该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2声音的特性(提升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D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吹和敲发声的部位不一样,吹是空气柱发声,里面装的水越多,空气柱体积越小,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敲是试管和水在发声,水越多,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故选D.
    2.
    【答案】
    C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D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正确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丁偏离原位置的远近不同,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C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用同一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所以频率是相同的,由于使用的力不同,所以振幅不同,力变大,所以振幅变大.
    故选C.
    6.
    【答案】
    B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塑料尺振动越快,A错误.
    BCD.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塑料尺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B正确,CD错误.
    故选B.
    7.
    【答案】
    B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音色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3)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解答】
    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通过声音的音色可辨别乐器的种类,故C错误;
    D.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不可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8.
    【答案】
    D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与能量
    回声及其应用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决此题要掌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知道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在探测某个海域海底深度的时候,首先要用回声探测仪向海底发出超声波,这种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超声波发出以后,到达海底就会反射回来,回声探测仪接收到讯号后,计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用的时间,根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每秒钟1500米,就能知道海底的深度了。
    【解答】
    A、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纸筒发出的声音传到灯焰处时,灯焰会晃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杯子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测量海水的深度是利用的是回声测距,声音的频率必须大于20000Hz,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
    【答案】
    B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C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物理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C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声速
    音色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C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噪声及来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C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传播条件
    音色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B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产生
    音色
    【解析】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根据以上内容,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
    【解答】
    A、“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越高,传播得越远,故B错误;
    C、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故C正确;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经过山谷的反射形成回声,故D正确。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15.
    【答案】
    游船,音色,1.7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音色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及其选择、对声音特征的辨别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
    【解答】
    解:游客划船游览沿途风光时,以船或游客为参照物时,船和船上的游客与“天窗”(洞口)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看到头上“天窗”会向后退;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游客能分辨不同岩燕的“喃呢”之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根据v=st可知,游完全程需要的时间为:
    t=sv=6km3.6km/h≈1.7h.
    16.
    【答案】
    振动,响度,音色,人耳,反射,直线传播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物体的颜色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
    锣声是由锣的振动产生的;
    人声鼎沸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人们能区分开锣声和鼓声,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我们看到五星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的光;
    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7.
    【答案】
    信息,响度,声源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声与信息
    防治噪声的途径
    响度
    【解析】
    (1)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来回答。
    (2)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3)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入耳处减弱。
    【解答】
    (2)“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1)(3)不说话是控制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信息;响度;声源。
    18.
    【答案】
    音色
    压缩体积
    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凝固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音色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19.
    【答案】

    不变
    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停止吹气后,其原因是铜片在继续振动
    保持不变
    羽绒服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0.
    【答案】
    横截面积,长度
    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可能与材料有关
    控制变量法
    见上表。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3)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4)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松紧有关,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
    【解答】
    由表格数据可知,选用编号为A、D、E的琴弦进行实验,其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故可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
    编号为A、B、C的琴弦,横截面积、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故可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
    已知猜想一和猜想二的内容,因此猜想三的内容应该是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可能与材料有关;
    为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F、G、H进行研究,长度应都是80cm,横截面积都是1.02mm2。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要探究音调高低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应选取同一根琴弦使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松紧程度不同,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80
    0.76
    C

    100
    0.76
    D

    60
    0.89
    E

    60
    1.02
    F

    ① 80
    ② 1.02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实验次数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松紧程度
    音调
    1
    2
    3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训练题,共13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