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取氧气
B.胆矾溶在水中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
D.向轮胎打气过量导致爆炸
2.(3分)不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气体均匀混合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3.(3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
B.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C.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4.(3分)如图所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隔变大了B.分子体积变大了
C.分子质量变大了D.分子个数变多了
5.(3分)相同数目的钠、镁、铝、铁原子,质量最多的是( )
A.钠B.镁C.铝D.铁
6.(3分)木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中现象是木炭红热
B.②中操作是将木炭迅速插入到集气瓶底部
C.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对比①②现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7.(3分)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A.AB.BC.CD.D
8.(3分)“神舟8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消毒剂D.催化剂
9.(3分)如图所示,将某物质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待熄灭并完全冷却后,发现玻璃管下面的小气球慢慢鼓起来,则该物质可能是( )
A.蜡烛B.红磷C.木炭D.硫粉
10.(3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3分)已知某离子R2﹣的核外有m个电子,则该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m+2B.mC.2﹣mD.m﹣2
12.(3分)下面图象中正确的是( )
A.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生成氧气的量与加入的MnO2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图
C.表示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D.表示用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13.(3分)为了探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4.(3分)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27分)
15.(7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等因素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②空气中的氧气与液态空气的氧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 。
③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用 可以区分空气、“工业液氧”和二氧化碳。
(3)如图在硫燃烧的实验中,能证明有其他物质生成的现象是 ,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
16.(9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种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的角度看,氯化氢由 组成;从微粒的角度看,氯化氢由 (写微粒名称)构成。
(2)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甲所示,锂原子与另外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①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X= ,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 周期。
②锂原子与图乙中 (填“A”、“B”或“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③图甲和图乙中,共涉及 种元素。
(3)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在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序号),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17.(11分)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有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 ;作用是 。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 ,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 ,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图二中的装置(Ⅰ)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化学变化
B.水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的状态保持不变
往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的作用是 。
(4)若图二装置(Ⅲ)中注意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经过装置(Ⅲ)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加肥皂水检验的现象是 。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 。
(5)下列方法中,生产自来水使用的方法有(填序号) 。
A.沉淀
B.过滤
C.消毒
D.蒸馏
E.吸附
三、实验探究题(共21分)
18.(6分)(1)图1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瓶中物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已知金属镁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如果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此实验,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 瓶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填写“>”、“=”或“<”)。
(2)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用图2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表是有关数据:
①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固体,该反应符号表达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实验过程中量筒中的液面不断下降,水被吸入瓶中,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19.(11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你认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①将红热的铁丝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G所示)内,没有看到铁丝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没有擦除细铁丝表面的铁锈和油污
B.水槽中导管有气泡冒出时马上收集气体
C.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D.没有在集气瓶底铺层水或细沙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下同),该气体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若用装置F收集NH3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如图装置的烧瓶内充满了NH3,先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进烧瓶,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液体沿导管向上喷出。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由于 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5)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请从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序号)。
20.(4分)实验室里有一瓶新配制的无色溶液,可能是氨水、过氧化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成功鉴别出其成分,请你填写实验报告.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成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取氧气
B.胆矾溶在水中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
D.向轮胎打气过量导致爆炸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工业制取氧气、胆矾溶在水中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向轮胎打气过量导致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工业制取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铜绿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向轮胎打气过量导致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3分)不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气体均匀混合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分析】A、根据氮气的用途分析;
B、根据空气是均一的和分子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分析;
D、根据氮气的用途分析。
【解答】解:A、液氮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液氮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A正确;
B、空气里是氮气、氧气等分子都在不断运动,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C错误;
D、氮气是氮元素组成的,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D正确;
故选:C。
3.(3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
B.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C.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分析】A、根据明矾可以净化水,但是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解答;
B、根据软水是指含有较少或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进行解答;
C、根据过滤原理进行解答;
D、根据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是化学变化解答。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而沉降,可以净化水,故A正确;
B、软水是指含有较少或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而软水不一定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过滤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C错误;
D、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沉降、过滤、吸附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4.(3分)如图所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隔变大了B.分子体积变大了
C.分子质量变大了D.分子个数变多了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A、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主要原因是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
B、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主要原因是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了,故选项错误。
C、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主要原因是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质量变大了,故选项错误。
D、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主要原因是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变多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3分)相同数目的钠、镁、铝、铁原子,质量最多的是( )
A.钠B.镁C.铝D.铁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铁>铝>镁>钠,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相同数目的钠原子、镁原子、铝原子、铁原子聚集形成的金属中,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铁>铝>镁>钠,相同数量的四种原子质量最大的是铁.
故选:D。
6.(3分)木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中现象是木炭红热
B.②中操作是将木炭迅速插入到集气瓶底部
C.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对比①②现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分析】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具体细节,进行作答。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红光,A正确;
B.应该将燃烧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这样可以充分耗尽氧气,防止氧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B错误;
C.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由此可分析,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D正确;
故选:B。
7.(3分)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而水不能,是因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少量品红溶于一杯水中形成品红溶液,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8.(3分)“神舟8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消毒剂D.催化剂
【分析】解题时要注意有效信息的捕捉,在题干中题目特别强调亚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据此结合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神州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说明NiFe2O4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没有说是和二氧化碳反应,故NiFe2O4可能不是反应物;NiFe2O4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NiFe2O4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催化剂。
故选:D。
9.(3分)如图所示,将某物质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待熄灭并完全冷却后,发现玻璃管下面的小气球慢慢鼓起来,则该物质可能是( )
A.蜡烛B.红磷C.木炭D.硫粉
【分析】可以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气球能鼓起来,说明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待熄灭并完全冷却后,能使瓶内的压强减小。
【解答】解: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鼓起来,说明集气形瓶中的压强减小,
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A错误;
B、红磷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C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0.(3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A,依据氯酸钾和氯化钾的颜色分析;
B.依据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
C.依据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硫和红磷的颜色分析。
【解答】解:A.氯酸钾和氯化钾都为白色固体,观察它们的颜色,无法鉴别,故A错误;
B.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闻气味能鉴别,故B正确;
C.氮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硫为淡黄色固体,红磷为暗红色固体,观察它们的颜色,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11.(3分)已知某离子R2﹣的核外有m个电子,则该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m+2B.mC.2﹣mD.m﹣2
【分析】根据R2﹣是R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R2﹣是R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所以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m﹣2,利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则R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2。
故选:D。
12.(3分)下面图象中正确的是( )
A.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生成氧气的量与加入的MnO2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图
C.表示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D.表示用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当高锰酸钾没有分解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逐渐增大,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为止,故A错误;
B、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故B错误;
C、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量,故C正确;
D、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13.(3分)为了探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设计对比实验的原则是创设完全相同的其它条件,并对不同的条件进行比较,否则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比较,据此原则对此题进行分析探讨即可.
【解答】A、对比实验②和③,采用的催化剂种类不同,即反应条件不相同,无法研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双氧水的体积相同,反应条件相同,但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双氧水体积相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即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研究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催化剂种类及质量均相同,所以无法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选:B。
14.(3分)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白烟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吸入气体的继续燃烧,呼出气体的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氧气比吸入气体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熄灭蜡烛,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取两片干冷的玻璃片后,对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对比两片玻璃片,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现象,现象描述不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无明显现象,现象描述错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7分)
15.(7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等因素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 A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低 (填“高”或“低”)。
②空气中的氧气与液态空气的氧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 空气中的氧气和液态空气中的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③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用 燃着的木条 可以区分空气、“工业液氧”和二氧化碳。
(3)如图在硫燃烧的实验中,能证明有其他物质生成的现象是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等因素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A;
(2)①从步骤②可以看出氮气首先蒸发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故答案为:低;
②空气中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液态空气中的液氧也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因此空气中的氧气与液态空气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氧气和液态空气中的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③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是混合物,工业液氧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空气、“工业液氧”和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盛的则是“工业液氧”,木条立即熄灭的则是二氧化碳,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则是空气;故答案为:混合物;燃着的木条;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证明有其他物质生成的现象是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毒,为防止空气污染,可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故答案为: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16.(9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种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的角度看,氯化氢由 氢元素与氯元素 组成;从微粒的角度看,氯化氢由 氯化氢分子 (写微粒名称)构成。
(2)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甲所示,锂原子与另外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①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 ,X= 3 ,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 二 周期。
②锂原子与图乙中 C (填“A”、“B”或“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③图甲和图乙中,共涉及 三(或3) 种元素。
(3)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在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BC (填序号),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分子种类 有关。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来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微观示意图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从宏观的角度看,氯化氢由氢元素与氯元素组成;从微粒的角度看,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故答案为:氢元素与氯元素;氯化氢分子;
(2)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X=3,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锂原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答案为:6.941;3;二;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C的最外层也为1个电子,因此锂原子与图乙中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C;
③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甲和图乙中,质子数有三种,因此共涉及三种元素;故答案为:三(或3);
(3)①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所以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BC;
②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所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①BC;②分子种类。
17.(11分)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有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 明矾 ;作用是 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 (Ⅲ)、(Ⅱ)、(Ⅰ) ,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 活性炭 ,该过程主要是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图二中的装置(Ⅰ)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C 。
A.是化学变化
B.水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的状态保持不变
往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暴沸 。
(4)若图二装置(Ⅲ)中注意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加快过滤速率 。经过装置(Ⅲ)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加肥皂水检验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浮渣 。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 煮沸 。
(5)下列方法中,生产自来水使用的方法有(填序号) ABCE 。
A.沉淀
B.过滤
C.消毒
D.蒸馏
E.吸附
【分析】(1)明矾能够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A.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水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的状态发生改变。
往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4)若图二装置(Ⅲ)中注意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这样操作的原因是加快过滤速率;
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5)生产自来水使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消毒、吸附。
【解答】解:(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明矾,作用是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故答案为:明矾;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Ⅲ)、(Ⅱ)、(Ⅰ),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活性炭,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Ⅲ)、(Ⅱ)、(Ⅰ);活性炭;物理。
(3)A.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正确;
B.水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D.水的状态发生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往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BC;防止暴沸。
(4)若图二装置(Ⅲ)中注意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这样操作的原因是加快过滤速率;
经过装置(Ⅲ)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加肥皂水检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浮渣;
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加快过滤速率;产生大量浮渣;煮沸。
(5)生产自来水使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消毒、吸附。
故答案为:ABCE。
三、实验探究题(共21分)
18.(6分)(1)图1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瓶中物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P+O2P2O5 。已知金属镁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如果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此实验,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 > 瓶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填写“>”、“=”或“<”)。
(2)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用图2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表是有关数据:
①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固体,该反应符号表达式: Fe+O2+H2O→Fe(OH)2 ,属于 化合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实验过程中量筒中的液面不断下降,水被吸入瓶中,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广口瓶中的氧气不断被消耗,压强不断减小 。
【分析】磷、脱氧剂都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P+O2P2O5;
如果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此实验,镁燃烧同时消耗氧气和氮气,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瓶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P+O2P2O5;>。
(2)①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固体,该反应符号表达式:Fe+O2+H2O→Fe(OH)2,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Fe+O2+H2O→Fe(OH)2;化合。
②实验过程中量筒中的液面不断下降,水被吸入瓶中,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广口瓶中的氧气不断被消耗,压强不断减小。
故填:广口瓶中的氧气不断被消耗,压强不断减小。
19.(11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KMnO4K2MnO4+MnO2+O2 ,你认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试管口没有加一团棉花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2H2O+O2 。
(2)①将红热的铁丝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G所示)内,没有看到铁丝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ABC (填序号)。
A.没有擦除细铁丝表面的铁锈和油污
B.水槽中导管有气泡冒出时马上收集气体
C.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D.没有在集气瓶底铺层水或细沙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Fe+O2Fe3O4 。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A (填序号,下同),该气体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E 。若用装置F收集NH3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如图装置的烧瓶内充满了NH3,先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进烧瓶,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液体沿导管向上喷出。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由于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氨水 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5)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请从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 AE (填序号)。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符号表达式;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①根据铁丝燃烧实验注意事项分析。②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符号表达式。
(3)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5)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进行分析。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2)①A、铁丝表面有油污和铁锈,看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选项A符合题意;
B、水槽中导管有气泡就进行气体收集,会混入空气,造成氧气不纯,看不到火星四射现象,选项B符合题意;
C、点燃火柴立即伸入集气瓶内,火柴燃烧会消耗氧气,造成氧气浓度降低,看不到火星四射,选项C符合题意;
D、未放置细沙或者水,只会造成集气瓶炸裂,不影响铁丝燃烧,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②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
(3)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选项A正确;
B、一开始冒出气泡为受热逸出的空气,不能收集,选项B错误;
C、水下密封集气瓶,避免空气混入,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要正放于桌面,选项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则内部温度降低,造成压强减小,形成倒吸,试管炸裂,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AC。
(4)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不选C、E作为氨气收集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从短口a进气;如图装置的烧瓶内充满了NH3,先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进烧瓶,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液体沿导管向上喷出。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由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氨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在常温下反应,所以不选酒精灯A,反应容器是锥形瓶G,为了便于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要选择双孔塞B和注射器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用弯角的导管F和水槽H,不用直角的导管E,为了量取50mL氧气还要选量筒D,不需要用到的是AE,故选:AE。
故答案为:(1)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加一团棉花;H2O2H2O+O2;
(2)①ABC;Fe+O2Fe3O4;
(3)AC;
(4)A;C、E;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氨水;
(5)AE。
20.(4分)实验室里有一瓶新配制的无色溶液,可能是氨水、过氧化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成功鉴别出其成分,请你填写实验报告.
【分析】根据氨水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氨水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所以
故答案为: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而水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B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少量品红溶于一杯水中形成品红溶液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物质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氯酸钾和氯化钠
观察颜色
B
氧气和二氧化硫
闻气味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D
硫和红磷
观察颜色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中。
吸入气体的继续燃烧,呼出气体的熄灭
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多
B
熄灭蜡烛,点燃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白烟具有可燃性
C
取两片干冷的玻璃片后,对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对比两片玻璃片。
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现象
空气中含水蒸气含量比较少
D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熄灭
O2不具有可燃性
所需要的时间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
50
35
27.5
19.7
19.7
19.7
实验操作
预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无色液于试管中,
.
无刺激性气味
.
往上述实验的试管中
.
.
该溶液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而水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B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少量品红溶于一杯水中形成品红溶液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物质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氯酸钾和氯化钠
观察颜色
B
氧气和二氧化硫
闻气味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D
硫和红磷
观察颜色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中。
吸入气体的继续燃烧,呼出气体的熄灭
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多
B
熄灭蜡烛,点燃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白烟具有可燃性
C
取两片干冷的玻璃片后,对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对比两片玻璃片。
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现象
空气中含水蒸气含量比较少
D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熄灭
O2不具有可燃性
所需要的时间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
50
35
27.5
19.7
19.7
19.7
实验操作
预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无色液于试管中,
用手在试管口轻轻扇动 .
无刺激性气味
该溶液不是氨水 .
往上述实验的试管中
通入二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溶液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
预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无色液于试管中,用手在试管口轻轻扇动.
无刺激性气味
该溶液不是氨水.
往上述实验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
预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用手在试管口轻轻扇动.
该溶液不是氨水
通入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