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专题
2021届浙江省舟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浙江省舟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诗歌鉴赏, 情景默写,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在绿色天然的药材上。俗话说:“药对方,一碗汤。”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方剂 , 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若药不灵, 切脉准、方子好,中医药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同仁堂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 的现象。药材好,药才好。( )。中药材具有农产品和药品的双重属性。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是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既要建立责任可究、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监管制度,更要发展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 制定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让道地药材更道地,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呈现 汗牛充栋 虽然 参差不齐 好教育云平台()
B . 体现 浩如烟海 纵然 鱼龙混杂
C . 呈现 汗牛充栋 虽然 鱼龙混杂
D . 体现 浩如烟海 纵然 参差不齐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既要建立来源可查、责任可究、去向可追的监管制度,更要提高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B . 既要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提高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C . 既要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D . 既要建立去向可追、来源可查、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全过程保障中药质量
B . 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全过程保障中药质量
C . 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保障全过程中药质量
D . 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保障全过程中药质量,就是要从源头抓起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通过“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要。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高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是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故土的眷念和对家园的依恋。唐代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 . 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 .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意蕴,如蔡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 . 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 .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 .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 . 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 .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 . 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好教育云平台()好教育云平台()
D .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3.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传(节选)
冯至
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好教育云平台()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B . 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C . 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寻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
D . 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 .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 . 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 . 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 . 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好教育云平台()
(3)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手归向天地间
聂鑫森
马千里一辈子不能忘怀的,是他的亲密战友小黑。
小黑是一匹马。
马千里已八十有三,在他的心目中,小黑永远年轻地活着,活在他的大写意画里,活在他画上的题识中。他的家里,画室客厅、卧室、走廊,到处挂着关于小黑的画,或中堂或横幅或条轴,或奔或行或立或卧,全用水墨挥写而成,形神俱备。
可如今他已近灯干油尽了,这一年来肝癌突然找上了他。他对老伴和儿女说:“我要去和小黑相会了,何憾之有!”
马千里不肯住在医院里了,他倔犟地要待在家里,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随时可以指着画向老伴倾诉他与小黑的交谊。尽管这些故事,此生他不知向老伴讲了多少遍,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
“我爹是湘潭画马的高手,自小就对我严加督教,‘将门无犬子’啊,我的绘画基础当然不错。解放那年,我正上高中,准备报考美术学院。”
“怎么没考呢?”老伴问。
“解放军要招新兵了,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向往戎马生涯的诗情画意,呼啦啦都进了军营。首长问我喜欢什么兵种。我说想当骑兵。”
“你爹喜欢马诗和马画,你也一脉相承。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你能倒背如流。最喜欢的两句诗是:‘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
“对。部队给我分配了一匹雄性小黑马,我就叫它小黑。它刚好三岁,体态健美,匀称,双目有神,运步轻快,敏捷,皮毛如闪亮的黑缎子,只有前额上点缀一小撮白毛。”
“小黑一开始并不接受你,你一骑上去,它就怒嘶不已,乱跳乱晃,直到把你颠下马来。”
“你怎么知道这些?”
“你告诉我的。”
“后来老班长向我传道,让我不必急着去骑,多抚小黑的颈、背、腰、后躯、四肢,让其逐渐去掉敌意和戒心;喂食时,要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这几招,果然很灵。”
“因为你不把它当成马,而是当成人来看待。”
“有一次,你失足掉进山路边的一个深坑里。”好教育云平台()
“好在我紧握着缰绳,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
“你有时也画它吧?”
“当然画。用钢笔在一个小本子上,画小黑的速写。因老是抚摸它,它的骨骼、肌肉、鬃毛我熟悉得很,也熟悉它的喜怒哀乐。只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支画案,不能磨调色,不能铺展宣纸。这些东西哪里去找?”
“你说小黑能看懂你的画,真的吗?”
“那还能假。我画好了,就把画放在它的眼前让它看。它看了,用前蹄轮番着敲击地面,又啖啖地叫唤,这不是‘拍案叫绝’么?”
老伴开心地笑了,然后说:“你歇口气再说,别太累了。”
马千里靠在床头,眼里忽然有了泪水,老伴忙用手帕替他指去。
“1952年冬天,我奉命去驻扎在龙山镇的师部,取新绘的地形图和电报密码本,必须当夜赶回团部。从团部赶到师部,一百二十里地,那时暮色四合。”
“半路上要经过一片宽大的谷地,地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突然小黑放慢了速度,然后停住了。”老伴说。
“一个人影从一片小树林里走出来,接着便响起了枪声。是土匪!我迅速地跳下马,把挎着的冲锋枪摘下来端在手里。这块谷地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作掩体,形势危急啊。小黑竟知我在想什么,蓦地跪了下来,还用嘴咬住我的袖子,拖我伏倒。”
“好在子弹带得多,我的枪不停地扫射着,直打得枪管发烫,打死了好些土匪。我发现小黑跪着的姿势,变成了卧着,趴着,它的身上几处中弹,血稠稠地往外渗。我的眉上也中了弹,痛得钻心。我怕地形图和密码本落入敌手,把它捆在一颗手榴弹上,一拉弦,扔向远处。轰的一声全成了碎片。”
“小黑牺牲了,你也晕了过去。”
“后来,我被送进了医院……后来,我伤好了,领导让我去美术学院进修……后来,我退伍到了地方的画院工作。”
“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用的是水墨,一律大写意。名章之外,只用两方闲章:‘小黑’‘马前卒’。你的画,一是用于公益事业,二是赠给需要的人。但从不出卖。”
“夫唱妻随,你是我真正的知音。”
在马千里去世的前一日,他突然变得精气神旺盛,居然下了床,摇晃着一头白发,走进了画室。在一张六尺整张宣纸上,走笔狂肆,画了着军装,挎冲锋抢的他,含笑手握缰绳,走在小黑前面:小黑目光清亮,抖鬃扬尾,显得情意绵绵。标题是“牵手同归天地间”。
待铃好印,马千里安详地坐于画案边的圈椅上,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小黑只是一匹战马,但马千里视小黑为亲密战友,病情加重后,他倔犟地要待在家里,以便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足见其情谊之深。
B . “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说明小黑已经视马千里为知己,为后文用身体掩护马千里作了逻辑上的铺垫。好教育云平台()
C . 尽管马千里一辈子向老伴讲了很多遍他和小黑之间的故事,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说明马千里不仅画得好,讲起故事来也特别有感染力。
D . 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如用“何憾之有”“暮色四合”等文言和书面语表现了马千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身份特征。
(2) 请简要概括马千里的形象特点。
(3) 小说结构独具匠心,主要篇幅为马千里与妻子的对话。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 , 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 , 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 , 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悲感未视事 , 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好教育云平台()
(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好教育云平台()
A .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B .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C .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D .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隶书,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字体,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B . “察孝廉,举茂才”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察举制的主要科目,孝廉指孝顺父母、品行方正之人。茂才即秀才,汉时因避刘秀讳改称茂才,与后代科举中的“秀才”意同。
C .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有“视事三年”语,其中“视事”意即为此。本文中“权悲感未视事”指的是孙权因为哀痛兄丧不能亲自办公。
D . 幅巾,是指用一块帛巾束首,是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戴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昭年少好学,素有才名。他二十岁时被推荐为孝廉,后来又被推举为秀才,都没有接受,甚至因不应召而遭到捕系。
B . 张昭受孙策礼遇,并被委以重任。孙策待他犹如并肩共事的旧友,军政大事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临终时又让他辅佐孙权。
C . 张昭忠心耿耿,直言敢谏。孙权冒险射虎,饮酒作乐,他都毫不留情地批评,孙权都接受了他的批评并立即改正,但也据此认为张昭不堪丞相之职。
D . 张昭甚有威仪,受百官拥戴。他曾两度被群臣推举为丞相人选,虽然孙权认为他不能胜任丞相之职,但对他仍敬畏有加。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
②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1) 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2) 这首诗的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 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双鸭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 ,宋濂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述说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①________,大数据就是具有这样特点的时代的产物。②________?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大数据虽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渐普遍和成熟,但它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只限于技术层面,本质上,③________,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
9. (5分) (2019·厦门模拟) 下面是某学生社团一则录用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感谢你对我社的垂爱,仰赖你在新人招募面试中的出色表现,我们决定征召你入社。请你于周四上午9点准时参加社团年度工作会议。真诚期待你的加盟。特此正告。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不少高校留学生习惯在宿舍门上张贴写有自己名字的门牌,以便于交流沟通。但前些日子,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宿舍门上写有自己中文名字拼音的门牌被撕毁,而中国留学生只写有英文名字的门牌则安然无恙。
有人认为这是一起“种族歧视”事件;有人认为,中文名字对外国人来说的确不好发音,不便于交流;还有人认为,每个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弃;还有人认为……
请根据你对“撕门牌”事件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好教育云平台()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6-3、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1、
9-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诗歌鉴赏, 情景默写,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浙江省舟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情景默写,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