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二课时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2)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盐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规律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难点】
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判断。
教学过程
知识点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1~12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相关探究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铝、铜、银的活动性探究: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 | 铝丝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硫酸铜溶液蓝色变淡 | 2Al+3CuSO4Al2(SO4)3+3Cu |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 | 铜丝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呈浅蓝色 | Cu+2AgNO3Cu(NO3)2+2Ag |
(3)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 | 无明显现象 | — |
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2.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顺序里,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合作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什么作用?
答: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酸或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教师点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两金属相隔越远,就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例如:将锌和铜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先发生反应的是锌和硝酸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2.K、Ca、Na不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为钾、钙、钠的活动性太强,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跟进训练】
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B )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B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1)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 | 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明显变化 |
(2)再把甲放入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3.三名同学为验证铝、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方案,所用试剂如下:
甲同学:铜丝、银丝、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乙同学:铝丝、铁丝、银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丙同学:铝丝、铜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1)甲同学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明原因:不能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也不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取少量稀盐酸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插入铝丝和铁丝,铝丝表面生成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证明了铝比铁活泼。
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硝酸铝和硝酸亚铁。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初中化学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教案,共2页。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