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型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观看视频,物理学史介绍,阅读课本p109,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
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
通过观察和活动,养成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
难点是准确读出力的大小。【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跳板跳水,拉压弹簧等生活实例引出弹力;紧接着介绍一个弹力的实际应用——弹簧测力计,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安排了一个学生随堂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几个实际的力的大小。教材安排了一个迷你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思考1】用力分别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吗?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一、弹力【观看视频】【阅读课本108页的内容】,填写以下空格内容:弹力的定义是 。你知道的弹力有: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二、学生实验并填写空格:【探究1】物体放在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吗?【分析】桌子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要向上恢复,所以向上产生弹力→支持力书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要向下恢复,所以向下产生弹力→压力【探究2】用力弯折细木条,当力量过大时细木条会怎样?为什么?【分析】弹性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当用过大的力量弯折细木条,细木条的弯曲程度会超过它的弹性限度,细木条会折断。 【物理学史介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或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即F=-kx(或△F=-k△x)。其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也作倔强系数或弹性系数)。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小结】1、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2、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即挤压)。3、表现形式:压力、支持力、拉力等4、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①轻绳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5、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6、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三、新课教学:【阅读课本p109】填写以下内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不能测量 的力。(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了解刻度值的大小。(3) ,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 ,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 ,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弹簧测力计【阅读课本p109】填写以下内容1.制造原理: 。2.构造: .3.观察回答: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 N,分度值是 N。【总结】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2)明确分度值:认清它的每个大格、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3)校零: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4)注意点: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5)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四、引导探究过程:【实验探究】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四人一组讨论:以弹簧为例,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到的拉力的关系你如何选出器材?(为什么)如何选择装置?需测量什么物理量?如何记录,设计一个表格。(横、竖、长度、伸长量的变化)请同学上讲台来做实验。(教师指导、同学观察,指出他们操作上的问题,读数。)展示几个同学的数据纪录。请两个同学来分析数据:1、 弹簧的长度与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是否有关?2、 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是否有关?(钩码数增加为原来的几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增加为原来的几倍)结论: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教师:我们利用上述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三、教学小结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四、教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力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新课导入,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读目标,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