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习题 (解析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021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习题 (解析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习题 (解析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习题 (解析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021年)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测试题,共10页。
    1.在液态水转化为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大小B.分子大小C.分子数量D.分子间隔
    【答案】D
    【解答】解:在液态水转化为冰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原子大小、分子大小以及分子数量发生改变,故选项A、B、C错误。
    故选:D。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答案】D
    【解答】解:
    A、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中去了; 正确;
    B、构成香醋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远处能闻到醋味; 正确;
    C、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 正确;
    D、事实证明,水结冰后体积膨胀,说明冰中微粒间空隙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空隙大。不正确。
    故选:D。
    3.用分子的观点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不同B.数量不同
    C.质量不同D.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答案】D
    【解答】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所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与分子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熟练、质量都无关。
    故选:D。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分子B.原子C.离子D.电子
    【答案】A
    【解答】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来保持的。
    故选:A。
    5.小球“〇”和“●”分别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表示纯净物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答】解:A、图A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图B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图D是一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在水中加入白糖后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1 L 大豆与 1 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C.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A
    【解答】解:A.在水中加入白糖后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说法正确;
    B.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说法错误;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说法错误;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说法错误。
    故选:A。
    7.小明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B.
    C.D.
    【答案】B
    【解答】解:A.氨水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A能达到目的;
    B.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B不能达到目的;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氯化氢分子运动到了石蕊溶液中,故C能达到目的;
    D.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硝酸分子运动到了石蕊溶液中,故D能达到目的。
    故选:B。
    8.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加热,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D.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B
    【解答】解:A、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A错。
    B、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B正确。
    C、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数目不变,故C错。
    D、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的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
    故选:B。
    9.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胎压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安全事故。汽车爆胎的微观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数目变大D.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答案】D
    【解答】解:汽车爆胎的微观原因是轮胎内气体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导致气体体积膨胀。
    故选:D。
    10.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 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上述现象主要说明分子具有的一条基本性质是 。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答案】红;分子不断运动;加压使分子间间隔变小。
    【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与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接触会使酚酞变成红色,同时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红;分子不断运动;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加压可以使分子间间隔变小,故填:加压使分子间间隔变小。
    【提高篇】
    11.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25m3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
    C.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通电时水分子变为氧分子、氢分子
    【答案】A
    【解答】解:A、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l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D、通电分解水时,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故选:A。
    12.CO与CO2在性质上不同的原因是( )
    A.CO2比空气重B.分子结构不同
    C.CO难溶于水D.制法不同
    【答案】B
    【解答】解:CO与CO2在性质上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故选:B。
    13.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D.“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
    【答案】D
    【解答】解: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B.“气凝胶冰”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融化,选项说法错误;
    C.“气凝胶冰”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并不是新物质,选项说法错误;
    D.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所以“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下列瓶中微观示意图表示CO气体分子的是:(“●”表示碳原子,“〇”表示氧原子)( )
    A.B.C.D.
    【答案】C
    【解答】解:一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C是正确的。
    故选:C。
    15.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许多古诗文。下列诗句中不能明显体现分子不断运动的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答案】C
    【解答】解: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其中的花草香就是构成香气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不合题意;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中的臭味就是构成臭味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不合题意;
    C.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就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不能体现分子的运动,故符合题意;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梅花的香气就是由于构成梅花香气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故不合题意。
    故选:C。
    16.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矿石能够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被压入篮球中,说明分子质量小
    C.体温计中水银柱受热升高,说明原子体积变小
    D.将红墨水放入盛水的水杯中水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答】解:A、矿石是宏观的物质,矿石粉碎,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
    B、空气能被压入篮球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说明了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将红墨水放入盛水的水杯中水变红,是因为红墨水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17.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A.水与酒精反应B.酒精与水互溶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不断运动
    【答案】C
    【解答】解:水和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当把二者混合以后分子之间相互穿插渗透,导致混合后的液体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
    故选:C。
    18.如图所示,“纳米纸“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材料,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B.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C.“纳米纸”可以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排斥力没有吸引力
    【答案】B
    【解答】解: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故A错误;
    B、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B正确。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B。
    19.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 ,
    (2)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
    【答案】(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距离(间隔/间隙)很小。
    【解答】解:(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距离(间隔/间隙)很小。
    故答为:(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距离(间隔/间隙)很小。
    20.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干冰汽化体积变大,因为 。
    (2)杯中的水敞口不断减少,因为 。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
    【答案】(1)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2)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3)分子的构成不同;(4)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答】解:(1)干冰汽化体积变大,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感悟真题】
    21.(荆州•中考)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答】解: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
    C.并不是所有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C。
    22.(阜新•中考)下列关于“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解答】解: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选:B。

    相关试卷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优秀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2021学年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时作业,文件包含2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试题含答案docx、2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试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