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普通用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普通用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下列相关生理过程的表述中,合理的是( )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雌性激素结合可传递信息
B. 细胞质基质中氨基酸与核糖体结合发生脱水缩合
C. 当突触小泡与突触后膜结合时引发电位变化
D. 过敏原与已存在的相应抗体结合引起过敏反应细胞内与代谢有关的下列表述中合理的是( )A. 蛋白酶能催化所有的酶水解而导致其活性丧失
B.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时酶的催化效率一定更高
C. 细胞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
D. 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供能成都湿冷的隆冬季节让人们既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寒冷环境中,血浆中钠盐含量适当上升更有利于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
B. 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都会增加
C. 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人体需要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而容易形成饥饿感
D. 寒冷环境下丘脑受刺激后发出信号,使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减少散热在植物的顶端优势中,相关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如表是植物生理爱好者进行的实验及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甲乙丙丁处理方式不做处理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切除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侧芽生长情况生长受抑制抑制作用解除,侧芽生长抑制作用增强快速生长A. 由实验组结果可推知,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越高侧芽生长越快
B. 由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一定可加速顶芽中生长素的分解
C. 从甲、丙组推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芽快速生长
D. 由丙、丁组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无任何影响而主要与顶芽有关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离的DNA-RNA杂交区段,会形成三链核酸结构,称为R环,这种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mRNA难从DNA上分离与碱基的种类和比例一定无关
B. 正常基因转录时也能形成DNA-RNA杂交区段
C. 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8种核苷酸
D. 三链杂合片段中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O、R、S分别控制翅形的镰刀形、圆形、椭圆形。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基因型为XOY、XRY、XSY视为纯合子。下列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 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使果蝇进行基因突变形成多种翅形
B. 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对镰刀形为隐性
C. 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D. 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可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的概率是某同学为了实践“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找了如下材料用具:菠菜叶、打孔器(直径1cm)、注射器、40W台灯、烧杯、蒸馏水、NaHCO3溶液、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薄膜等,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选取其中一个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并得到如表实验结果: 溶液
上浮叶片数
时间蒸馏水0.5%NaHCO31%NaHCO31.5%NaHCO32min0711104min0151613①菠菜利用NaHCO3溶液提供的原料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 ______ (细胞结构)。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 。
③有同学认为实验中叶片之所以浮起,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且产生了CO2。试根据实验原理及结果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 。
(2)利用以上材料还可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其它环境因素,如 ______ (答出2个)。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的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人、北极熊等。如图是内温动物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t)变化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t3时,机体主要通过 ______ 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来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t2逐渐向t1转变,耗氧量会增加,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的缘故,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 ______ 激素调控。
(2)当环境温度在t2-t3范围内,内温动物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热中性区”。在室内养殖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这样做的道理是 ______ 。
(3)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例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 ______ (填“增大单位体重产热量”或“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的适应。
干旱季节成都三岔湖区会露出部分湖滩。随着洪水季节到来,水位上涨,生活在湖滩中的田鼠纷纷逃离,侵入周边的农田、村庄。
(1)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增加了田鼠被天敌发现的风险,则调查结果将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受影响”)
(2)自然界中,不同物种的种群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从资料分析,影响田鼠种群K值大小的可能因素有 ______ 。
(4)如图表示某地区五年时间田鼠种群调查结果,则第2年到第3年的λ值为 ______ 。
(5)若在湖泊中存在“A→B→C”这样的一条食物链,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______ 同化量的一部分,C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______ 。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是由两对基因(B、b和T、t)控制,B控制叶腋长雌花序,b无花序;T控制茎顶长雄花序,t控制茎顶长雌花序。茎顶雌花,植株表现为雌株;茎顶雄花、叶腋雌花,植株表现雌雄同株异花;茎顶雄花、叶腋无花,植株表现为雄株。
(1)根据题意,基因型为TtBb植株的表现型为 ______ ,雌株的基因型有 ______ 种。
(2)现提供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两纯合亲本,请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b和T、t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注:不考虑交叉互换)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时,不同的有机物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分析下列关于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可以清热解毒,清洁皮肤,还能净化心灵。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提取薰衣草精油的实验流程:
图中的A表示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影响薰衣草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_,B过程的目的是______。
(2)提取柠檬精油时,常采用______法而不用上述提取薰衣草精油的方法,原因是______。
(3)胡萝卜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采用萃取法提取。萃取时选择的有机溶剂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答出三点即可),萃取装置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其目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雌性激素与细胞内的糖蛋白结合可传递信息,A错误;
B、细胞质基质中氨基酸被tRNA运输到核糖体脱水缩合合成多肽,B错误;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时引发电位变化,C错误;
D、过敏原与已存在的相应抗体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
故选:D。
1、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2、脂质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
3、过敏反应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所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传递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答案】D
【解析】解:A、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且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不能催化化学本质为RNA的酶水解,A错误;
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时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更高,如高温时,酶失活,B错误;
C、细胞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C错误;
D、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供能,D正确。
故选:D。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3、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4、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本题考查酶的概念和特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在寒冷环境中,血浆中钠盐含量适当上升更有利于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A正确;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促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寒冷时二者都增加,B正确;
C、人是恒温动物,环境寒冷仍保持一定体温,但这种情况下产热就要变多,而产热需要消耗能量,容易产生饥饿感,C正确。
D、毛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D错误。
故选:D。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由顶端优势可知,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越高,侧芽生长越慢,A错误;
B、由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但不一定可加速顶芽中生长素的分解,B错误;
C、从甲、丙组推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侧芽抑制作用增强,所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芽快速生长,C正确;
D、由丙、丁组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何影响而可能与顶芽有关,D错误。
故选:C。
1、植物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1)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过高杀死;
(2)细胞: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3)器官:根>芽>茎,侧芽>顶芽;
(4)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2、顶端优势: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
(3)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
5.【答案】A
【解析】解:A、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跟碱基的种类和比例有关,A错误;
B、正常基因转录时也能形成DNA-RNA杂交区段,B正确;
C、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
D、三链杂合片段中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D正确。
故选:A。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B
【解析】解:A、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O、R、S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圆形对镰刀形为隐性,B正确;
C、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说明亲本基因型为XRXS、XOY,F1果蝇基因型为XOXR、XOXS、XRY、XSY,则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C错误;
D、F1中雌果蝇产生XR配子的概率为,雄果蝇产生XR配子概率为,故随机交配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XRXR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B。
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说明亲本基因型为XRXS、XOY,F1果蝇基因型为XOXR、XOXS、XRY、XSY,镰刀型对椭圆形为显性,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干信息,判断显隐性关系;能退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中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7.【答案】叶绿体基质 研究CO2浓度/NaHCO3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烧杯中叶片浮起的数量 错误,因为在蒸馏水的那组实验中,叶片一样进行了呼吸作用,却没有叶片浮起,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片内氧气增多 光照强度、光的性质等
【解析】解:(1)①NaHCO3溶液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因此菠菜利用NaHCO3溶液提供的原料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②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变量是相同时间内烧杯中叶片浮起的数量。
③不正确;对照组即在蒸馏水的那组实验中,叶片一样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了CO2,却没有叶片浮起,说明实验组叶片上浮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用于有氧呼吸外,多余的氧气释放出来,使叶片上浮。
(2)根据题干所给材料,还可利用台灯改变与叶片的距离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或利用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薄膜来探究光的性质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
(1)①叶绿体基质
②研究CO2浓度/NaHCO3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烧杯中叶片浮起的数量
③错误,因为在蒸馏水的那组实验中,叶片一样进行了呼吸作用,却没有叶片浮起,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片内氧气增多
(2)光照强度、光的性质等
表格数据分析:叶片在蒸馏水中叶片不上浮,在1%的NaHCO3溶液叶片上浮数量最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HCO3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相同时间内烧杯中叶片浮起的数量。
本题借助实验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题要点是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并能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和步骤:解题第一步是明确实验目的,第二步是理解实验原理,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第三步是控制实验变量。
8.【答案】汗液的蒸发 促甲状腺 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 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
【解析】解:(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t3时,机体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来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t2逐渐向t1转变,随着温度的降低,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机体代谢增强,导致耗氧量增加,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调控,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2)当环境温度在t2-t3范围内,内温动物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热中性区”。由于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所以在室内养殖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
(3)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例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的适应。
故答案为:
(1)汗液的蒸发 促甲状腺
(2)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
(3)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
分析曲线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内温动物的耗氧量逐渐减少,后保持相对稳定;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内温动物的耗氧量又逐渐增多。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能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答案】偏大 繁殖能力(繁育特性)差异(或“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异”) 栖息地(生存空间)、食物、气候 0.8 A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
【解析】解:(1)设种群总数是N,第一次捕获n个个体并作标记,第二次捕获M个个体,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理论上m:M=n:N,即种群总数N=(n×M)÷m,如果标记物增加了田鼠被天敌发现的风险,则m的值会减小,计算出来的值就会偏大。
(2)自然界中,不同物种的种群增长率主要与出生率(繁殖力)和死亡率有关,所以种群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繁殖能力(繁育特性)差异(或“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异”)。
(3)从资料分析,田鼠种群的生存主要受生存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食物,栖息地,气候,天敌等的影响,所以影响田鼠种群K值大小的可能因素有栖息地(生存空间)、食物、气候等。
(4)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可知,第2年种群数量为5000个,第3年种群数量是4000个,则λ=4000÷5000=0.8。
(5)若在湖泊中存在“A→B→C”这样的一条食物链,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A同化量的一部分,C同化的能量去向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
故答案为:
(1)偏大
(2)繁殖能力(繁育特性)差异(或“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异”)
(3)栖息地(生存空间)、食物、气候
(4)0.8
(5)A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
1、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1)前提: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2)标记技术: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又不能过分醒目。
2、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10.【答案】雌雄同株异花 3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TtBb植株的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共3种。
(2)要探究基因B、b和T、t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将所给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将F1自交得F2,观察统计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析得出结论。若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9:3:4,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2:1:1,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雌雄同株异花 3
(2)实验思路:将所给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将F1自交得F2,观察统计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析得出结论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9:3:4,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2:1:1,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分析题文:B控制叶腋长雌花序,b无花序;T控制茎顶长雄花序,t控制茎顶长雌花序,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bbtt,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_T_。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正确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能设计实验验证基因的位置,属于考纲中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1.【答案】水蒸气蒸馏 蒸馏的温度和时间 除去无水硫酸钠 压榨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 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解析】解:(1)分析“提取薰衣草精油的实验流程”图可知:A表示水蒸气蒸馏过程,在此过程中,影响薰衣草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的温度和时间。B过程是过滤,其目的是除去无水硫酸钠。
(2)由于柠檬精油的有效成分在水中蒸馏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水解,同时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问题,因此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柠檬精油。
(3)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所选用的萃取剂应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等特点。因萃取剂为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所以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方式加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萃取装置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
故答案为:
(1)水蒸气蒸馏 蒸馏的温度和时间 除去无水硫酸钠
(2)压榨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3)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 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熟记并理解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原理、注意事项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题意作答。
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普通用卷,共21页。
这是一份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赛区)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