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测试题,共6页。
第2课时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判断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①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②性质:能燃烧,有还原性( )③用途:可以作燃料( )④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除杂: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核心知识] CO的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易错点拨]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CO2中的少量CO不能被点燃),应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1.2019·沈阳下列叙述属于CO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 B.无味 C.难溶于水 D.能燃烧2.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选项共性差异性A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B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C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D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3.2018·黄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4.2019·鄂州甲、乙、丙、丁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5.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被还原 B.固体粉末由红变黑C.碳元素存在形态不变 D.铜元素的质量减少6.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毒 B.可以燃烧C.密度比空气小 D.能还原氧化铁7.2019·潍坊如图6-3-6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图6-3-6①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O+CuOCO2↑+Cu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2019·永州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O2可以互相转化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CO 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9.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氮气10.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燃烧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6-3-7是北方家庭中冬天常用的煤炉,A、B、C处分别发生不同的反应。请写出A处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C处观察到蓝色火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6-3-711.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6-3-8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图6-3-8(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到薄铜片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12.2018·荆州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6-3-9所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图6-3-9(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他们对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 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思考与分析] 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 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 g固体。当n>________(填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正确。
教师详解详析[核心·易错]①× ②√ ③√ ④√ ⑤×[应考能力提升练]1.D [解析] 物质能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2.C [解析] CO不能与水化合。3.A [解析]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4.B [解析] 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钙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分解。5.C [解析]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与氧化铜的反应中被氧化。6.C 7.B [解析] 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O2+Cu,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CO是还原剂,被氧化为CO2,CuO被还原为Cu;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多余的CO被有效地用作燃料,防止了空气污染。CO还原CuO实验的注意事项:(1)为防止CO不纯,发生爆炸,使用(特别是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2)CO还原CuO的实验可以采用题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既避免了因CO直接排入空气中污染环境,又利用尾气燃烧提供热量,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3)为防止CO污染空气,需将尾气点燃处理或收集后集中处理,而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8.C [解析] CO 有毒,会污染环境,但是 CO2是空气成分,不会污染环境;CO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CO 能与氧气或氧化铜等反应生成CO2,CO2也可以被碳还原成CO,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掉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 CO 气体,因为少量的 CO 气体不能在较多的CO2中被点燃。9.D [解析] 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被吸收,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氮气不与上述两种物质反应,所以最后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从混合物中除去常见气体的方法:O2:一般用灼热的铜网或磷除去;H2: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或氧化铁除去;CO2:一般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或氧化铁除去。10.C+O2CO2 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11.(1)2Cu+O22CuO (2)表面由黑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CO+O22CO2[解析] (1)薄铜片受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现象是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说明一氧化碳气体在燃烧。[初高衔接拓展练]12.(1)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2)CO+CuOCu+CO2(3)[作出猜想] Cu和Cu2O[实验探究] 溶液变为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思考与分析]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现象也为溶液变为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解析] (1)一氧化碳有毒,对环境有污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Cu+CO2。(3)氧化亚铜和铜均为红色固体,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可能是铜,或氧化亚铜,或铜和氧化亚铜;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但不能证明是否含有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航天探测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达标测试,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