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选考A组,选考B组,选考C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2019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我们身上的肚脐是妈妈分娩后脐带断离留下的疤痕。下列动物身上也有肚脐的是(   )
    A. 蛙                                         B. 鸡                                         C. 鱼                                         D. 狗
    【答案】 D
    【考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解答】分娩是哺乳动物特有的孕育方式;
    A、蛙是两栖类;故A不符合题意
    B、鸡,属于鸟类;故B不符合题意;
    C、鱼属于鱼类;故C不符合题意;
    D、狗属于哺乳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是今年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星
    【答案】 A
    【考点】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解答】可能形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恒星灭亡的过程中坍塌可能会形成黑洞;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千克                           B. 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 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 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D
    【考点】质量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水的密度会随着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工具;
    (3)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铁锈,因此质量会增加;
    (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如果水的密度是1g/cm3 , 那么1m3的水质量是1kg;但是水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因此1m3的水质量也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而不是质量,故B错误;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增大,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4.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答案】 B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水的组成元素种类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定义分析;
    D、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
    【解答】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B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5.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

    A.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 方向相反                  C.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 大小相等
    【答案】 C
    【考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分析】当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后就变成两个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当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后就变成两个物体,每个物体上都只有一个力,这时肯定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向两边运动而分开,因此是探究这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   )
    A. 数量太少                    B. 性别比例失调                    C. 死亡率太高                    D. 年龄结构不合理
    【答案】 D
    【考点】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简单问题
    【解析】【分析】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种群有许多同中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解答】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了,属于衰退型结构,因此要增加新生儿的数量;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7.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 溶液质量为100克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答案】 C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所对应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分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质量比是定值,为溶解度:100,将物质放入水中溶解,计算所得溶液时先要判断物质是否能全部溶解,没有溶解的物质不算溶质质量。
    【解答】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 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 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一定相等,正确;
    C、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小于100克,错误;
    D、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0=9:25,正确;
    故答案为:C。
    8.小明在科学拓展课上制作了一个简易喇叭(原理如图)。接通信号源后,电流的方向不断改变,导致线圈的磁极不断变化,通过吸引或排斥磁铁,带动纸盆振动。为改变纸盆振动幅度以调节喇叭响度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改变磁铁的磁极            B. 改变电流的大小            C. 改变磁铁磁性强弱            D. 改变线圈的匝数
    【答案】 A
    【考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解析】【分析】线圈和条形磁铁之间的磁力越大,纸盆的振动幅度越大,喇叭的响度越大。既可以改变条形磁铁的磁场强度,也可以改变线圈的磁场强度,据此选择。
    【解答】要改变喇叭的响度,就必须改变线圈的磁场强度或磁铁的磁场强度;因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受到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影响,因此B、C、D都不合题意;
    改变磁铁的磁极对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影响,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9.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R+MgCl2=RCl2+Mg                                         B. R+2AgCl=RCl2+2Ag
    C. R+2HCl=RCl2+H2↑                                           D. A+RSO4=AlSO4+R
    【答案】 C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R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锌反应可得出R的活动性在氢前,但在锌后,再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 发生反应判断。
    【解答】A、R不能与硫酸锌反应,则活动性比锌弱,所以也不能与氯化镁反应,错误;
    B、氯化银为沉淀,R与氯化银不能反应,错误;
    C、R能与盐酸反应,生成+2价盐和氢气,方程式正确;
    D、方程式中硫酸铝化学式书写错误,错误。
    故答案为:C。
     
    10.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训练拉力部分的机械结构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摩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个滑轮在装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 拉力移动的距离与配重上升的距离相同
    C. 沿方向1与2匀速拉动配重,所用的力大小相等
    D. 将配重提升相同高度,用该装置与直接提升所做的功相等
    【答案】 C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通过判断滑轮的种类判断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
    (2)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自由端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为:s=nh;
    (3)定滑轮不省力不费力,且与拉力的方向无关;
    (4)使用滑轮组时,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
    【解答】A.下面的滑轮是动滑轮,上面的滑轮是定滑轮,二者的作用不同,故A错误;
    B.因为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因此拉力移动的距离是配重移动距离的2倍,故B错误;
    C.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费力,且拉力的大小与方向无关,故C正确;
    D.将配重提升相同高度,直接做的功为W=Gh,用该装置做的功为:W=(G+G动)h,因此二者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1.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
    B. 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夫到小:CaCl2、CaCO3、Ca(OH)2
    C.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3、NH3、NO
    D.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2、N2、CO2
    【答案】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B、根据碳酸钙不溶,氢氧化钙微溶,氯化钙易溶分析;
    C、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D、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含量分析。
    【解答】A、FeO、Fe2O3、FeS三种物质中铁与另一种元素质量比分别为56:16、56:24、56:32,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 ,正确;
    B、 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大到小 为: CaCl2、 Ca(OH)2 、CaCO3 ,错误;
    C、 HNO3、NH3、NO 中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5、-3、+2,化 合价由高到低 为 HNO3、NO、NH3 , 错误;
    D、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N2、O2、CO2 ,错误;
    故答案为:A。
    12.如图是小明按设计连接的铅笔芯变阻器电路,将导线a固定在铅笔芯一端,闭合开关后,把导线b沿铅笔芯向右移动,灯泡变亮。则他设计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 B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解析】【分析】(1)两个用电器相互影响,那么它们串联;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并联;
    (2)滑动变阻器使用的滑片哪边的部分,由下面的接线柱决定;
    (3)首先判断灯泡和变阻器的串并联关系,然后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和灯泡亮度变化判断变阻器下面接的哪边的接线柱,最后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因为铅笔芯影响灯泡的亮度变化,所以它们应该串联;灯泡变亮,说明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根据导线b向右移动可知:接入电路的是铅笔芯滑片右边的部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建立结构与层次的观念,有利于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下列各项中,依次与图中a、b、c、d四圈所表示的结构与层次对应的是(   )

    A. 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B. 质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C.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D. 动能→势能→机械能→能量
    【答案】 B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原子的构成,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原子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
    【解答】由图可知,b包含a,c包含b、a,d包含c、b、a;
    A、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
    C、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级别的星系,不存在包含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动能和势能不存在包含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B. 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 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D. 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答案】 D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从心脏将血液带至身体组织,静脉将血液自组织间带回心脏,微血管则连接动脉与静脉,是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解答】A、观察血液流动方向,是通过血细胞来确定的,所以要选择颜色相对浅的地方来观察;故A错误;
    B、血液的流动低倍镜即可观察清楚;故B错误;
    C、通过观察血细胞流过时的排列情况来分辨动脉、静脉;故C错误;
    D、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观察和研究无法穷尽所有事实,因此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常会出错。下列归纳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结论
    A
    植物由细胞构成;动物由细胞构成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
    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
    C
    海波有熔点;钨有熔点
    固体都有熔点
    D
    火星上有大气;木星上有大气
    行星上都有大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考点】归纳法
    【解析】【分析】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解答】A、病毒也是生物,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
    B、碳酸根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气体,所以碳酸盐都能跟盐酸反应是正确的;故B正确;
    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如沥青;故C错误;
    D、水星没有大气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16空格,每空格2分,共32分)
    16.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它是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1)为抵御漫长而寒冷的月夜,嫦娥四号携带了小型核电池提供能量,该电池利用放射性核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而发电,其能量转化的过程是________ 。
    (2)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的月相变化,但事实上,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同等的光照机会。若月球正面的月相恰好是满月,此时月球背面呈现的“月相”应是________ 。
    【答案】 (1)核能转化为电能
    (2)朔(新月)
    【考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能量转化是指各种能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过程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核电池是利用 放射性核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而发电,其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转化为电能;
    (2)太能照射的是月球的一半,如果一侧是满月,则另一侧是没有太阳光,即新月;
    故答案为:(1)核能转化为电能;(2)朔(新月)。
    17.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____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 的性质。
    【答案】 (1)减小
    (2)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2)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物质向下运动,密度小的物质向上运动。
    【解答】(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1减小,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小;(2)密度比空气大
    18.  2019年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某拓展小组模仿门捷列夫用扑克牌寻找元素规律的方法,对部分元素进行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1)根据规律,图中钠元素扑克牌应放入的位置是________(填序号)
    (2)拓展小组用同样方法将其它元素排入相应的位置,并从表中选出几种元素,与钠元素组成了一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盐。请写出该盐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③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其它合理也给分)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钠元素质子数为11,应放在 ③ 处;
    (2)碳酸钠为盐,且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故答案为: (1)③;(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19.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四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达到目的的有      。
    A.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 生石灰和水         C. 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 碘和酒精
    (2)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所示“ “O”表示不同原子)。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 。

    【答案】 (1)A,B
    (2)2: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闭容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找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完成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确定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1)A、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B、生石灰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C、氯化钙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碘和酒精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为2A+B=2C,所以A和的分子个数比为2:1.
    故答案为:(1)AB;(2)2:1。
    20.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一块__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 凸透;靠近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后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凸透镜有发散作用;
    (3)当物体上有光线照射时,它是明亮的;否则,它就是黑暗的。
    【解答】(1)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水瓶中间厚边缘薄,因此相当于一块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后会聚作用,被水杯挡住部分的白纸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会聚经过焦点后向四面散开,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镜,因此看到被遮住的光线白纸为黑色;如果我们将白纸靠近凸透镜,这时就有射入我们的眼睛,因此看到的白纸又恢复白色。
    故答案为:凸透;靠近
    21.有一火山岛,分布着数目相近、毛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灰鼠数(只)
    198
    202
    199
    357
    382
    392
    红鼠数(只)
    202
    198
    201
    43
    18
    8
    (1)该岛火山爆发发生在表中哪两个年份之间?________。
    (2)岛上红鼠和灰鼠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
    【答案】 (1)2004到2006
    (2)火山灰是灰色的,红鼠在新环境中的被捕食机率高于灰鼠
    【考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解答】(1)当火山灰覆盖小岛之后,红鼠由于其毛色鲜艳而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急剧减少,所以红色开始急剧减少的时候发生了火山爆发;即2004年到2006年;
    (2)火山灰的颜色是灰色的,而红鼠的毛色则特别容易被天敌发现,灰鼠的毛色与火山灰的颜色相近,难以被天敌发现,所以红鼠数量会减少,而灰鼠数量会增加;
    故答案为:(1)2004到2006;(2) 火山灰是灰色的,红鼠在新环境中的被捕食机率高于灰鼠。
    22.学习摩擦力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牙刷放在木板上,向左拉动牙刷,观察到刷毛向右弯曲;保持牙刷不动,向右拉动木板,观察到刷毛还是向右弯曲。

    (1)无论是向左拉牙刷还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会向右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是向________。
    (2)当向右拉木板时,若以木板为参照物,也可把牙刷看成向左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__ 相反。
    【答案】 (1)右
    (2)相对运动的方向
    【考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因此物体的形变方向就是受力方向;
    (2)将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对比即可。
    【解答】(1)无论是向左拉牙刷还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会向右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是向右。
    (2)当向右拉木板时,若以木板为参照物,也可把牙刷看成向左运动,而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1)右;(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3.  2018年11月26日,某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婴儿诞生,这对婴儿的CCR5基因经过修改而失效,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传出,国内外科学界一片哗然,并纷纷提出质疑。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破坏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第________ 道防线,使人体易患备种传染病和恶性肿瘤。
    (2)下列各项中,支持“应严禁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这一主张的有        。
    A. 由于存在错误编辑等技术问题,被编辑婴儿存在健康风险
    B. 北欧人群中约10%的个体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
    C. 被编辑者的基因会通过生殖扩散到后代个体
    D. 该技术的运用,可能出现太规模的人类基因改造
    【答案】 (1)三
    (2)A,C,D
    【考点】基因工程,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的一项技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解答】(1)T淋巴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
    (2)A、 由于存在错误编辑等技术问题,被编辑婴儿存在健康风险,属于支持禁止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故A符合;
    B、 北欧人群中约10%的个体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属于支持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故B不符合;
    C、 被编辑者的基因会通过生殖扩散到后代个体,会带下一代造成影响,属于支持禁止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故C符合;
    D、 该技术的运用,可能出现太规模的人类基因改造,有可能出现大量的变异,属于支持禁止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故D符合;
    故答案为:(1)三;(2)AC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24、25题每空格3分,26、27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24.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粗细有关。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1/2r和1/3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为示意图)。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交流与表达】
    ①发生毛细现象范围内,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1/5的细管,请预测水位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_。
    ②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请帮他们完成方案设计。
    建立假设
    实验方案
    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________
    【答案】 同种液体,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5h;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于两种不同种类的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高度
    【考点】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如果两个物理量的乘积一定,那么它们就成反比例关系;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1)中得到的规律进行计算,得到水位上升的高度;
    (3)探究水位上升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时,要保证玻璃管的粗细相同改变液体的种类。
    【解答】【得出结论】将每个玻璃管的半径与水位上升高度相乘,它们的乘积都等于rh,因此得到结论: 同种液体,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 ;
    【交流与表达】
    ①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的细管,那么水位上升的高度为:;
    ②该小组要探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要要保证玻璃管的粗细相同改变液体的种类,那么实验方案为: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于两种不同种类的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高度。
    故答案为:(1)同种液体,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 ;(2)5h;(3)同解析
    25.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生石灰、铁粉;作用:防潮、防氧化”等字样。他想了袋内解粉末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不变色。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Fe3O4和FeO。于是对粉末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可能是________ 。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与分析】
    ⑴向A装置中加入稀盐酸,B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CaCO3。
    ⑵若粉末中含有Fe,装置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是否还能验证粉末中含有Fe,请说明理由________ 。
    【答案】 CaCO3、Fe2O3、Fe;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能,因为仍能够通过D中的CuO的颜色变化来除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铁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与氧化铜加热可生成铜和水,通过固体颜色变化或无水硫酸铜颜色变化证明氢气的产生来证明铁的存在分析。
    【解答】由题中所给猜想可知,猜想三可能是 CaCO3、Fe2O3、Fe ;
    (1)若粉末中含有铁,则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所以E中无水硫酸铜会变蓝色;
    [评价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 ,可利用D中固体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氢气的产生,从而确定铁的存在,所以去掉E仍能验证粉末中含铁。
    故答案为: CaCO3、Fe2O3、Fe ;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能, 因为仍能够通过D中的CuO的颜色变化来证明。
    26.某科学小组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研究。装置如图,2只烧瓶内装满煤油,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甲和R乙。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验证猜想一,设计以下方案:

    ①将电阻丝R甲和R乙串联在电路中,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l1 , 经过一段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②当2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l2 , 经过相同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为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________。
    (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个实例:________ 。
    【答案】 (1)通过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反映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其它合理也给分)
    (2)保持前后两次电阻的大小相同
    (3)电水壶中的发热体放热比连接电水壶的导线放热多(其它合理也给分)
    【考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热量看不到,摸不着,且没有测量仪器将它准确的测量出来,但是可以借助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判断吸热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和电阻、时间有关;要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就必须控制电阻和时间相同;
    (3)电水壶和导线串联,电饭锅也和导线串联,这时电流相同,当水烧开,饭蒸熟时,导线几乎没有发热,因此可以猜想电热与导体电阻大小有关。
    【解答】(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通过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反映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为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保持前后两次电阻的大小相同;
    (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生活中支持猜想二实例:电水壶中的发热体放热比连接电水壶的导线放热多。
    27.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个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________(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 ________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 (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体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n4>n1+n3-n2或(n4-n2)>(n1-n2)+(n3-n2)
    【考点】激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
    【解答】(1) a .由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记录是数据的实验鼠的体长,因此该实验是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对鼠的体长的影响;
    b. 成年老鼠的身长基本不会发生改变了,因此无论甲状腺激素对老鼠体长有无影响,得出的结果都是几乎无生长;
    (2) 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个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丙组注射 生长激素,则丁组要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则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的实验组增加量要比不注射激素的增加量快,同时注射两种激素的老鼠体长增长最快,所以其数据满足关系是: n4>n1+n3-n2或(n4-n2)>(n1-n2)+(n3-n2) ;
    故答案为:(1) 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体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2)n4>n1+n3-n2或(n4-n2)>(n1-n2)+(n3-n2) .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8.炎热的夏天,某些城市的街道上有雾炮车在向空中喷水,它比普通洒水车的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更好(雾炮车的参数如下表所示)

    雾炮车的部分参数
    空载时质量
    最大装水量
    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6000千克
    10000千克
    0.4米2
    (1)雾炮车净化空气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________。
    (2)雾炮车的降温效果更好,原因是喷出的极细水珠增加了___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3)已知某古桥的桥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6×105帕,通过计算判断该雾炮车能否满载通过?
    【答案】 (1)颗粒物
    (2)液体表面积
    (3)解;G=m总g=(m总+m水)g=(6000千克+10000千克)×10牛/千克=1.6×105牛
    p=  =4×105帕
    因为4×105帕

    相关试卷

    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