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本章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
展开学习目标: ①结合实例,解释城镇与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②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③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知识要点:2.1城乡空间结构
[特别提醒]城镇与乡村的差别 1、定义不同:农村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2、经济来源不同:农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农业,狭义单指种植业,广义也包括渔业,林业,牧业等。城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工业和商业,制造产品,提供服务。 3、居住范围不同:农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1.城镇与乡村 (1)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2.土地利用类型
[特别提醒] 城乡用地差异: (1)城镇土地利用指城镇中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知识要点:2.1城乡空间结构 3.城市空间结构: (1)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2)主要功能区:
知识要点:2.1城乡空间结构 3.城市空间结构: (3)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4)城市空间结构: (5)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知识要点:2.1城乡空间结构 4.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1)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2)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刻。 (3)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知识要点:2.1城乡空间结构 5.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知识要点:2.1城乡空间结构 6.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知识要点: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特别提醒] 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1.地域文化 (1)含义:指在一定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点、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3)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别提醒]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地域文化 城乡建设
2.城乡景观 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特别提醒] 世界各地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特色。我国南方地区太阳高度大,光照强,进深和高度大且楼间距小我国北方太阳高度小,光照弱。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楼间距大;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3.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特色。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特别提醒]“ 山水城市” 是对中国人居环境的概括和总结。在中国古代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古典园林建筑融合在一起,以其独到的意境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构想,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出发点,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升人类的幸福感为原则,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
4.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在城市外围,体现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降低,易形成城市带。
[特别提醒] 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相应地,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5.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城乡建设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后,建筑风格也会发生变化。 (2)当今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特别提醒] 城乡建设可采取的措施:(1)保护地域文化;(2)将传统、民族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3)协调老城区与新城区发展关系;(4)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6、城乡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人口不断增加; (3)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 (4)土地开发强度过大; (5)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
知识要点: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镇化的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标志: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3.城镇化的动力: (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4.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城镇化发展速度在工业革命之前极为缓慢,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现在出现了一些大都市带。
5.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6.推进新型城镇化,需注意问题: ①以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②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③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④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⑥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7.城镇化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8.城镇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9.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0.“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思维导图:城镇与乡村
热岛效应会影响海陆风强度,下图为上海附近年极端气温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等值线数值产生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 )A.海水比热容大B.人口、产业等密集分布C.保温作用较强D.太阳辐射地表分布不均2.热岛效应对海风增强效果最显著的地点为( )A.aB.bC.cD.d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等值线以上海为中心呈环状分布,这主要是因为上海人口、产业等密集分布,释放的热量很多,所以年极端最高温≥35℃天数与周边地区差异很大,故B正确;本题与海水比热容、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分布自然因素关系不大,故ACD错误。故选B。
[答案提示]1.B
【解析】2.根据所学可知,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据图可知,上海的年极端最高温≥35℃天数最多,所以白天与海洋之间的温差最大,海风风力最大。在四个地点中,只有a点位于上海和海洋之间,所以海风增强效果最显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提示]2.A
202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美国退出《巴黎协议》将会给全球气候带来重大影响,应对全球变暖的任务将更加艰难。完成下列小题。3.图中的国家出现虚假城市化的是( )A.印度B.中国C.尼日利亚D.巴西4.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B.RSC.GPSD.VR
【解析】3.据图可知,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城市化水平达80%以上,明显表现出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即出现虚假城市化。故选D。
[答案提示]3.D
【解析】4.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管理和模拟等; RS为遥感技术,主要是获取信息的手段;GPS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和精密测量。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用的是RS。故选B。
[答案提示]4.B
有观点认为,以“5G”建设为代表的新基建,将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实现区域中心城市的“再城市化”。完成问题。5.新基建最有可能首先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是( )A.交通拥堵B.住房紧张C.大气污染D.城市内涝6.新基建对区域中心城市“再城市化”的影响是( )A.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B.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导致城市劳动力短缺C.第三产业多样化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D.资源向市中心区集聚,城市内部不均衡加剧
【解析】5.由材料可知,新基建以“5G”为基础,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现有的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对车辆运行进行整体调控,最可能首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A正确;住房紧张、大气污染、城市内涝都不能直接通过新基建加以解决,B、C、D错误。故选A。
[答案提示]5.A
【解析】6.“再城市化”指因人口和产业向外转移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发展的过程,新基建将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提高城市化的质量,而不是虚假城市化,A错误;新基建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B错误,C正确;有主要促进城市内部的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答案提示]6.C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平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甲乙丙丁是该城市四个时期形成的建成区。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时间最早的建成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 河流B.乙 地形C.丙 海运D.丁 土地8.建设丙、丁区的主要目的有所差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区∶承接第一产业,促进老区产业升级B.丙区∶新建卫星城镇,缓解城市环境问题C.丁区∶拓展城市用地,加强已建城区联系D.丁区∶加强集聚效应,扩大新区服务范围
【解析】7.一般来说,城市最早的建成区均在城市的中心地区,故甲最有可能最早建成,甲处有河流交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提示]7.A
【解析】8.丙有一部分位于沿海地区,距离老城区较远,承接第一产业并不能促进老区产业升级,A错。丙属于工业区,而卫星城镇应对远离城市中心,丙区域在市中心附近有分布,B错误。丁区域健在已有城市的外围,拓展了城市的用地,也加强了城市内部与周边地区的联系,C正确。集聚效应通常在工业区内部发生,新区的范围扩大并不能加强集聚效应,D错误。故选C。
[答案提示]8.C
TOD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轨道交通及公交干线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中心广场。下图为TOD模式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从城市功能分区看,甲表示的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中心商务区D.交通仓储区10.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采用TOD模式可以( )A.收缩城市的规模,分担中心城区压力B.增强城市竞争力,形成单一中心模式C.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过高房价负担D.降低汽车出行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解析】9.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公交主干线、主要交通干线交汇处,有交通站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适合发展商业,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的可能性相对小,工业区、仓储区应该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地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提示]9.C
【解析】10.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趋势。根据图文材料可知,TOD模式沿交通线发展,能扩大城市的规模,可多方位发展,不单一,AB错误。TOD模式功能区配套齐全,设计合理,房价不会太低,不能减轻房价负担,C错误。TOD模式规模较小,可选择步行等方式出行,能降低汽车出行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D正确。故选D。
[答案提示]10.D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7年4月,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新区范围内大部分原为农业产区,新区建设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探寻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析引擎等。材料二 下图为雄安新区地理位置图。
(1)图中湿地广布,与气候有关的生态效益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湿地的气候生态效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降水和湿度;缩小昼夜温差,还可以调蓄洪水,减轻洪涝和干旱等。
[答案提示] 增加降水(湿度);减小温差(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或调节气候;减轻洪涝(调蓄洪水)。
(2)说明雄安新区选址的主要区位优势。
[解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自然方面主要从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主要从地理位置、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分析。自然方面: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湖众多,水资源充足。社会经济方面:国家政策支持;交通便捷;靠近京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价格低,用地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
答案提示]地处京津冀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
(3)分析设立雄安新区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雄安新区建设的意义,雄安新区的成功建设,可以缓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吸引部分人口牵往雄安新区,进而控制北京的人口规模;雄安新区建设将引起北京的部分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北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还可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减轻环境污染等。
[答案提示]分散城市职能,控制人口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如缓解交通拥堵、减轻环境污染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复习ppt课件,共20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获奖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圩古镇,乡村的土地利用,农业用地,耕地种植业,林地林业,草地畜牧业,水域渔业,地形平坦水网密布,精耕细作自给自足,②住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