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ppt课件
展开1.《左传》相传为_____史官_______所作,又名为_______或是_______。2.“春秋三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左传》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史书4.《左传》长于_______,善于描写______和记述_________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为《春秋左式传》,又名《左氏春秋》。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左传》突出特点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而此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之结好。但晋文公为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发动对郑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在历史上关系一直都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秦晋联合就是必然的了。
Q:开篇交待秦晋围郑的原因,这样写有何作用? A:说明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氾南:fán夜缒而出:zhuì若不阙秦:quē杞子、逢孙、杨孙戍之:qǐ, páng, sh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失其所与;yǔ
第一段:秦晋围郑第二段:临危受命第三段:说退秦师第四段:迫晋退兵
晋侯、 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以:因为无礼于晋/ 贰于楚: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句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言于郑伯: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辞:推辞 之:主谓间不译 已=矣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
① “亡郑”于秦无利可图② “舍郑”于秦可得实惠③ 晋君不可信④ 损秦利晋不可为
① “亡郑”于秦无利可图
夜缒而出, 见秦伯, 曰: “秦、 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缒:用绳子栓着人或物往下送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有益于君: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句执事:办事的官吏鄙: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陪:增加厚/ 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 弱小
② “舍郑”于秦可得实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以为: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 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为:给予赐:恩惠朝/ 夕: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晚上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夫晋, 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 逢孙、 杨孙戍之, 乃还。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厌:满足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封: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肆:延伸、扩张阙:使……削减/亏损 利:使……得利图:考虑 说:=悦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 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微:没有 夫人:那个人因:依靠,凭借 敝:损害 与:结交,亲附 知:=智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Q: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前,先“避”后“受”,有什么作用? A: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
Q: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分析) (1)以退为进;(2)晓之以弊;(3)许之以利;(4)巧施离间。
Q: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 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 异:郑伯:直截了当 烛之武:迂回曲折
Q: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退兵? “不仁”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
Q: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其形象。 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烛之武: 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勇士; 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郑伯: 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善于言辩。
秦伯: 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晋文公: 贪婪,但理智,隐忍不发,随机应变, 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小组讨论:如何看待佚之狐这个形象?佚之狐知道烛之武很有才能,为什么之前不推荐给郑伯,而在国难当头才想起他来?
Q:烛之武是如何巧退秦师的? 先讨秦欢心——以退为进;陈亡郑利晋——以害动秦; 主存郑利秦——以利诱秦;责晋贪不义——大功告成。
本文写的是郑国在秦兵直逼城下的危急形势下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烛之武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在见到秦穆公之后,既非据理质问,又不苦苦哀求,而是以超此事件之外的姿态,动之以“利”,晓之以“理”,终于使趋“利”而来的秦兵,不仅立即避患而“退”,还反过来“与郑人盟”,派军队留守郑国,帮助郑国抗晋。
2、秦国为什么要行军千里,与晋国合打郑国呢?理由很简单:为了一个“利”字。既然秦国是为“利”而来,那么,烛之武便迎合其心理,从为秦国利益着想的角度,力劝秦国退兵,点醒了利令智昏的秦国国君。
第一,“亡郑”于秦无利可图。“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国,秦要跨越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是很难办到的。“亡郑”之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国不可“亡郑以陪邻”。
第二,“舍郑”于秦可得实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就是放弃攻打,不灭郑。这是烛之武从正面向秦穆公提出的建议。郑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那么秦国使者往来,遇到资粮不足,郑国便可尽地主之谊,给予供给,让秦有利可图,得到实惠,这有什么不好呢?
第三,晋君不可信。20年前,晋公子夷吾流亡时,秦穆公接夷吾入秦,帮他返回晋国做国君,即晋惠公,所以说“君尝为晋君赐矣”。当时,夷吾曾把晋的焦、瑕二邑许给秦国,作为酬谢。但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修建工事,与秦国对抗。晋君忘德背信,与之共事,决不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
第四,损秦利晋不可为。晋君欲壑难填,已经在东边向郑国开拓土地,又要恣意向西边开拓,“若不阙秦”到那里取利呢?从而提醒秦君不要做“损秦以利晋”的蠢事。 春秋无义战。烛之武在“利”字上做足了文章,既瓦解了秦晋联盟,说退秦师,又保全了郑国的利益。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使……削弱/亏损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2、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 以……为边邑既东封郑:把……作为疆界/ 以……为疆界3、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与郑人盟:结盟
4、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既东封郑朝济而夕设版焉5、其它用法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邻之厚, 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弱小
三、重点词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夜缒而出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焉用亡郑以陪邻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朝济而夕设版焉 何厌之有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吾其还也
四、古今异义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之)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夫晋, 何厌之有? 2、固定结构:夫……何…… ……怎么……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
3、介宾结构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省略句晋军(于)函陵, 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 (烛之武)许之夜缒(烛之武)而出 敢以(之)烦执事以(之)为东道主 (晋惠公)许君焦、 瑕
1、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 ①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②“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 ③“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本文叙事波澜起伏,请结合课文分析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文章开头写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由此渺茫。而郑伯的自责,又使故事有了转机,增添了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 课文就是这样有张有弛,曲折有致,生动活泼,颇具感染力。
3、叙写战争是《左传》所长,应对辞令也是《左传》中富有文学意味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诸侯国往来频繁,使臣是否善于辞令,不但关系到个人的荣辱,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危。本文是记述、表现辞令的名篇,全部说辞仅125字,却从四个不同角度,纵横捭阖,将利害得失剖析得淋漓尽致。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对晋人的戒备心理,从亡郑以陪邻,层层推进,一直说到阙秦以利晋,始终围绕着秦晋间利害冲突展开攻心战。虽是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却句句在理,字字动心,绝无危言耸听之嫌。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简介,公元前630年,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侧面表现,想一想,自责情,晓义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左传》简介,《左传》的文字价值,了解《左传》,时代背景,秦晋之好,初读课文,重点字音,通假字,重点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故事背景,关于烛之武,文言梳理,文言实词积累,文章解析,烛之武的形象,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