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评优课教学ppt课件
展开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学习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疑导入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用“落木”而不用“树叶”?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
二、整体感知,划分结构
袅袅(niǎ) 照浦(pǔ) 褒(bā)灼灼(zhuó) 亭皋(gā) 寒砧(zhēn)涔(cén)阳 言筌(quán) 柳恽(yùn)窸窣(xī sū) 迢(tiá)远 昏厥(jué)招徕(lái) 万应锭(dìng)
自读课文,划出每段的中心句,梳理文章思路。
关键句: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关键词: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
①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总结句)②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③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上。(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
④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结尾句) ⑤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过渡句)⑥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上段尾句——过渡句)
⑦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独立成段的句子)
①—③发现问题:“木叶”为诗人所钟爱;④—⑥分析问题:“木”被人喜欢的原因有两个;⑦解决问题: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按段落找出文中关于树、叶、木叶、落木的诗句。
(1)“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3)“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2)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5)皎皎云中月,灼灼叶中华 (6)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7)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处征戍忆辽阳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用“木叶”舍“树叶”,并发展为“落木”。
(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4)枯桑知天风
由落叶引起的空阔、飘零之感。
怎样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1)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1)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2)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由黄叶引起的疏朗、伤感之情。
①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 ②作为例证,使得分析说理有凭有据; ③调节文气,更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品读诗句,分析文本
小组讨论,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通观整篇文章,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即① ,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② 和③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 ②含有落叶的因素 ③有颜色的暗示性
四、知人论世,深入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真的相信林庚先生讲“落叶”就没有好诗,“树叶”就没有好诗,或者几乎没有好诗的观点吗?
①皎如白雪,煦若阳春。六十年来,实钦此心。——吴组缃②手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吴小如③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④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五、总结思辩,拓展巩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月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酒是愁的象征:(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为寄托离愁别绪的载体:(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4)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总结: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的差别,作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结合诗歌分析下列诗歌中“轻舟”“孤舟”“扁舟”的形象特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初读文本,“木叶”,研读文本,浓密繁华,疏朗绵密,探究思考,暗示性,事物特征暗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图片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总结全文7,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饱含水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暗示性,诗歌语言,启发性感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