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分子热运动, 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 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3. 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4. 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6. 下面证明分子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实验中,哪个是错误的( )
A. 两块铅块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 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存在斥力
C. 碎玻璃不能再拼成一整块,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 拉断一根绳子需很大力气说明存在引力
7. 物体在0℃时,分子的运动情况是( )
A.全部停止运动 B.仍然运动
C.部分停止运动 D.可能运动也可能停止
8.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
A.单个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B.少数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C.大量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可以
9. 当两个分子间距为r时,恰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分子间距为r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为零
B. 当分子间距从r增大到10r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
C. 当分子间距从r增大到10r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
D. 当分子间距从r增大到10r时,分子间作用力一直减小
10. 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从无穷远处以初动能E向甲分子运动,直至两者不能再靠近。规定在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那么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除开始时刻外,乙分子动能还有可能等于E
B. 乙分子动能有可能等于0
C. 分子势能有可能等于E
D. 分子势能与动能不可能相等
11. 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
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 图中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13. 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现象。
14. 1 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 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 组成的。春季,进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多发、散发阶段,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由此可判断飞沫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15.阅读下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撞击不平衡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是 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A.分子 B.原子 C.固体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 分子的运动。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至少用两种方法)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上方的瓶子里出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是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扩散到上方的结果,说明气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选D。
2.【答案】D
【解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美酒飘香歌声飞,墙里开花墙外香,这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选D
3.【答案】C
【解析】湿衣服会变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分子不断运动到了空气中,故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A不符合题意;炒菜时加点盐,盐分子就会运动到菜中,且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剧,所以菜变咸了,是盐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C符合题意;香水的香气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A
【解析】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温度有关.温度改变时,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水吸热会变成水蒸气,故A正确;温度可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但物体并不一定会发生状态变化,故B错误;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D错误;故选 A.
5.【答案】B
【解析】拉长橡皮绳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A不符合题意;粉笔灰纷纷落下,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无关,B符合题意;胶水凝固以后变为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更强,分子间的引力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C不符合题意;折铁丝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很难折断,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
【解析】两块铅块压紧后能连成一块、绳子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因此选项A、B、D说法都是符合事实的.碎玻璃再拼在一起,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能达到分子引力和斥力发生作用的范围,或者说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微弱,所以两块玻璃很难拼成一块.故选C.
7.【答案】B
【解析】当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物体中所有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选B.
8.【答案】C
【解析】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分子的热运动,故C正确;故选C.
9.【答案】C
【解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随距离增大而减小,B错误、C正确;在r(平衡位置)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等大反向,且不为零,A错误;分子间距离大于r时,增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两分子之间相距无穷远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引力,靠近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间势能减少,但是乙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势能转化为乙分子的动能。当相距一定距离时,分子力为0,再靠近,分子力体现为斥力,两分子间势能增加,乙分子动能减少,不能再靠近时,乙分子动能为0,此时分子间势能为E,故选D。
11.【答案】A
【解析】微观粒子无法直接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分子对外表现的宏观现象来感知微观规律,A选项中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间隙。在解释固体扩散时,固体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同时也可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分子就无法彼此进入对方。所以由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无法解释扩散现象,所以推测不合理,故选A。
12.【答案】B
【解析】由于受到两侧的引力相同,b中棉线如图比较松弛,左侧肥皂膜破了后,棉线收到的左侧的作用消失,只受到右侧的分子的引力,所以如图d,故选B。
13.【答案】放热;液化;扩散
【解析】水蒸气变成汤汁,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我们闻到饭菜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14.【答案】分子;不是
【解析】水和蔗糖中都含有分子,说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飞沫直径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飞沫直径远远大于分子直径,故飞沫不是分子。
15.【答案】(1)C;(2)液体;(3)将固体(花粉)颗粒弄得更小些,升高液体的温度。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布朗运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这些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受到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而引起的,所以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固体颗粒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因此把花粉颗粒弄得更小些,可以加快布朗运动;由于固体颗粒的运动是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而引起的,所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也可使布朗运动加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精品精练,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131分子热运动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精练,文件包含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docx、131分子热运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