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三国鼎立》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课文主要介绍了国家从统一到分裂再到局部统一的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专权轮流,社会黑暗,爆发了像黄巾军等农民起义,而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和训练,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够充分,存在着片面性。仍需要进一步引导。由于学生对三国故事、人物较为熟悉,因此本课就抓住学生最熟悉的三国人物曹操为主线,贯穿全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利用课件教学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中,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教学准备1.制作幻灯片 2.准备三国主要人物图,两次战役示意图,古赤壁遗址图及三国鼎立地图等。 3.指导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查找三国主要英雄人物的事迹(影音,图片,文字,故事),使学生能讲述一部分英雄的事迹,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和体会。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同学们,你们听过林俊杰歌曲《曹操》吗?对于曹操,有人说他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也有人说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而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诸侯割据,群雄逐鹿 ------- 三国鼎立(板书)二、新课讲授第一篇章:汉室衰微英雄起1.多媒体展示:从曹操写的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来思考?乱成如何?又因何而乱?(学生讨论回答)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农民揭竿(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2.教师讲述:乱世出英雄,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动乱的环境中,他有能力扭转乾坤吗?请看第二篇章:第二篇章:南征北战成与败(一)北战:官渡之战(成功)1.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材料二: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被当时的盟主袁绍封为“行奋武将军”,占有河南一带。思考: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活动:官渡战后新闻发布会:假如你是曹操,官渡之战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如下:(1) 记者甲:首先恭喜您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以及影响)战役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地点官渡作战双方曹操VS袁绍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记者乙:恭喜您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请您分析一下在这次战争中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军事上:声东击西,战术得当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教师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壮心”究竟是什么?曹操不仅仅满足统一北方,他还有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他成功了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曹操南征:赤壁之战。(二)南征:赤壁之战(失败)1.活动二:观看“赤壁之战”视频后,让学生充当小记者,报道赤壁之战的战况。(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以及影响)战役赤壁交战时间公元208年地点赤壁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特点以少胜多结果孙刘联军胜利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小组合作探究: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结合视频)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①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②曹操骄傲自满。③孙刘联军战术正确。④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第三篇章:霸业未成空遗憾1.多媒体展示: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曹操死,三国始。”2.表格展示: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情况。提示: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发展情况魏220年曹丕洛阳修建水利工程,发展生产 (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 蜀221年刘备成都成都丝织业兴旺,盛产锦改善民族关系吴222年孙权建业造船业发达,交通便利(卫温率领万人到夷洲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小组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教师提示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过对比东汉末年于三国时期情况: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4.教师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第四篇章:浪花淘尽论英雄思维拓展: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材料一:“宁教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京剧《击鼓骂曹》:“如今出了个奸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僚。”材料二:“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西晋·陈寿《三国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要作为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其次,论从史出。例子:评价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善用人才,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刚愎自用、多疑。三、课堂总结教材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得出,中国历史进程中,要么统一,要么走向统一。中国历史长河中,分裂是插曲,统一是主流。四:板书设计诸侯割据,群雄逐鹿 ------- 三国鼎立 五:教学反思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本课涉及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与曹操有关,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极好例子。学生对有关战争题材的内容,特别是战例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成败的因素上,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就是以曹操一生作为线索,分别设计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汉室衰微英雄起,第二篇章:南征北战成与败,第三篇章:霸业未成空遗憾,第四篇章:浪花淘尽论英雄。因此在导入部分时采用其戏剧中的形象和史书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涉及的时间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史实的时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在讲述三国鼎立的知识点,通过画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历史人物是本课内容的难点,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先对人物评价的方法进行指导,然后再指导学生对曹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本课教学中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A.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官渡之战,小结 利用歌谣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