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6)含答案和解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6)含答案和解析第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6)含答案和解析第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6)含答案和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3分)安全警钟长鸣,为防患于未然。下列所贴的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相符的是(  )
    A.炸药 B.氢气
    C.白磷 D.一氧化碳
    2.(3分)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扑灭 D.用嘴吹熄
    3.(3分)在太空中使用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其化学原理可表示为2H2+O22H2O,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说明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该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该电池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3分)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燃烧都会发出光能和热能
    C.干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5.(3分)煤燃烧生成的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3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点燃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
    B.大量可燃性气体泄漏,关闭可燃性气体导出的阀门,快速打开门窗透气
    C.易燃易爆物品能与其他物质混存,不需要隔离存放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7.(3分)下列灭火的行为或措施,主要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剪掉烛芯使蜡烛火焰熄灭
    B.用沙土盖灭燃烧的木柴
    C.用水浇灭燃着的纸箱
    D.森林着火,砍掉部分树木
    8.(3分)最适宜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的一组原料是(  )
    A.铁和稀硫酸 B.锌和稀硫酸
    C.镁和浓盐酸 D.大理石和稀盐酸
    9.(3分)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B.夜间煤气泄漏时,应及时打开排风扇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C.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气
    D.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可以将灶具进风口调大
    10.(3分)下列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风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11.(3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
    C.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12.(3分)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如图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浓度 B.温度 C.催化剂 D.固体质量
    13.(3分)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寻找可以充分利用的、无毒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且在各个环节都能实行洁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是现代化学工业追求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用可降解塑料取代聚乙烯等塑料制品
    B.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
    C.用太阳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
    D.制取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4.(3分)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
    B.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
    15.(3分)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
    16.(3分)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非常重要,氢能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17.(3分)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中有一种叫电石(CaC2),遇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另一种危化品金属镁燃烧后也不能用普通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二氧化碳能支持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由金属镁的燃烧事实,我们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至少写一条新认识)。
    18.(3分)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非常重要。
    (1)石油中主要含有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的产品之一是   。
    (2)埋于海底,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的新能源是   ,若开采时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   效应更加严重。同样作为新能源,氢能被认为是人类理想能源的原因之一是   。
    19.(3分)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是不可再生能源。
    (2)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
    (4)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铁酸锌(ZnFe2O4)可以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备氢气,反应可表示为:
    6ZnFe2O46ZnO+4Fe3O4+O2↑
    3ZnO+2Fe3O4+H2O3ZnFe2O4+H2↑
    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得到两种气体产物的质量比为   。
    20.(3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盐酸、水、氮气、浓硫酸、氧气、干冰、甲烷等物质,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3)属于化石燃料是   ;
    (4)不具有挥发性的酸   ;
    (5)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气体是   .
    三、推断题
    21.(1)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①A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②B→D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③在C→E的反应中,C物质发生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④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白磷耗尽氧气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由a、b处实验现象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五、计算题
    23.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 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   天(结果保留整数)。
    24.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请计算:
    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3分)安全警钟长鸣,为防患于未然。下列所贴的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相符的是(  )
    A.炸药 B.氢气
    C.白磷 D.一氧化碳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炸药属于爆炸品,相符;
    B.氢气无毒,不相符;
    C.白磷属于易燃固体,不相符;
    D.一氧化碳有毒,不易自燃,不能贴自燃物品,不相符。
    故选:A。
    2.(3分)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扑灭 D.用嘴吹熄
    【分析】A、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上,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
    C、用沙可以灭火,但是容易弄脏桌面;
    D、用嘴吹气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解:
    用水、用嘴不能灭火,用沙可以灭火,但是容易弄脏桌面(量不大,没有必要),用湿抹布盖上,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是最便捷的扑火方法。
    故选:B。
    3.(3分)在太空中使用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其化学原理可表示为2H2+O22H2O,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说明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该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该电池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分析】A、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该电池生成物为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解答】解:A、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正确。
    C、该电池产生的水纯净、无污染,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确。
    D、电池装置能够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故选:B。
    4.(3分)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燃烧都会发出光能和热能
    C.干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B、所有的燃烧都是放出热量的;
    C、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根据光合作用实质分析.
    【解答】解: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正确。
    B、燃烧会发光、发热,所以都会发出光能和热能,正确。
    C、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错误。
    D、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正确。
    故选:C。
    5.(3分)煤燃烧生成的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可以根据酸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引起的。
    故选:C。
    6.(3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点燃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
    B.大量可燃性气体泄漏,关闭可燃性气体导出的阀门,快速打开门窗透气
    C.易燃易爆物品能与其他物质混存,不需要隔离存放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性质判断。
    C、根据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正确。
    C、易燃易爆物品具有安全隐患,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存,避免接触发生爆炸,故错误。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将剩余硫酸反应掉,故正确。
    故选:C。
    7.(3分)下列灭火的行为或措施,主要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剪掉烛芯使蜡烛火焰熄灭
    B.用沙土盖灭燃烧的木柴
    C.用水浇灭燃着的纸箱
    D.森林着火,砍掉部分树木
    【分析】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剪刀剪掉蜡烛的烛芯,使蜡烛火焰熄灭,是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灭火,故错误;
    B、用沙土盖灭燃烧的木柴利用“隔绝氧气”灭火,正确;
    C、用水浇灭燃着的纸箱,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森林着火时,建立隔离带,利用的是移去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3分)最适宜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的一组原料是(  )
    A.铁和稀硫酸 B.锌和稀硫酸
    C.镁和浓盐酸 D.大理石和稀盐酸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但反应速率较慢,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故选项错误。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且反应速率适中,最适宜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故选项正确。
    C、镁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速率太快,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3分)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B.夜间煤气泄漏时,应及时打开排风扇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C.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气
    D.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可以将灶具进风口调大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久未开启的菜窖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正确;
    B、夜间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错误;
    C、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气,正确;
    D、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可以将灶具进风口调大,正确;
    故选:B。
    10.(3分)下列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风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分析】根据风能、煤、石油、天然气在使用时的产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风能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
    B、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
    C、石油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3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
    C.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分析】A.根据闻药品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闻气体气味时要用手扇着闻,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容易使人中毒,不安全,故选项做法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以防火势蔓延,以及发生触电,故选项做法正确。
    C.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燃气浓度,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做法正确。
    D.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利用隔绝氧气来灭火,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A。
    12.(3分)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如图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浓度 B.温度 C.催化剂 D.固体质量
    【分析】控制变量法是控制要研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示所示实验,镁条的质量相等,稀盐酸的浓度相同,但水温不同,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浓度,故选项错误。
    B、图示所示实验,镁条的质量相等,稀盐酸的浓度相同,但水温不同,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故选项正确。
    C、图示所示实验,镁条的质量相等,稀盐酸的浓度相同,但水温不同,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D、图示所示实验,镁条的质量相等,稀盐酸的浓度相同,但水温不同,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固体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3分)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寻找可以充分利用的、无毒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且在各个环节都能实行洁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是现代化学工业追求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用可降解塑料取代聚乙烯等塑料制品
    B.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
    C.用太阳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
    D.制取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分析】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
    【解答】解:A、可降解和可再利用的产品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太阳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浓硫酸和铜制备硫酸铜,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有害的气体污染大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3分)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
    B.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
    【分析】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具体的方法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扑灭。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住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温度,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B、森林火灾,可开辟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属于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灭火,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救火,不可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错误。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15.(3分)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分析】可以根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燃烧、爆炸,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不发光,但是放热。
    B、缓慢氧化不剧烈,很缓慢。
    C、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燃烧、爆炸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缓慢氧化不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C。
    二、填空题
    16.(3分)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非常重要,氢能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2H2+O22H2O ;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故答案为:(1)天然气;2H2+O22H2O;(2)隔绝氧气。
    17.(3分)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中有一种叫电石(CaC2),遇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2H2O=Ca(OH)2+C2H2↑ 。另一种危化品金属镁燃烧后也不能用普通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二氧化碳能支持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由金属镁的燃烧事实,我们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至少写一条新认识)。
    【分析】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结合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镁可以在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燃烧,也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答案为:CaC2+2H2O=Ca(OH)2+C2H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18.(3分)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非常重要。
    (1)石油中主要含有 碳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的产品之一是 汽油 。
    (2)埋于海底,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的新能源是 可燃冰 ,若开采时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 温室 效应更加严重。同样作为新能源,氢能被认为是人类理想能源的原因之一是 燃烧产物只有水 。
    【分析】(1)根据石油的组成元素及石油的分馏解答;
    (2)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可燃冰的成分进行分析;
    【解答】解:(1)石油中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两种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不同产品;
    (2)埋于海底,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的新能源是可燃冰,如果开采不当,甲烷气体将大量泄漏于空气中,其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同样作为新能源,氢能被认为是人类理想能源的原因之一是燃烧产物只有水,放热量高;
    答案:
    (1)碳;沸点;汽油(合理答案均可);
    (2)可燃冰;温室;燃烧产物只有水(合理答案均可);
    19.(3分)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是不可再生能源。
    (2)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ABC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
    (4)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铁酸锌(ZnFe2O4)可以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备氢气,反应可表示为:
    6ZnFe2O46ZnO+4Fe3O4+O2↑
    3ZnO+2Fe3O4+H2O3ZnFe2O4+H2↑
    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 H2O (填化学式),得到两种气体产物的质量比为 1:8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3)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填:天然气;
    (2)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故填:ABC;
    (3)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空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故填: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水,其化学式为H2O,由题干信息6ZnFe2O46ZnO+4Fe3O4+O2↑; 3ZnO+2Fe3O4+H2O3ZnFe2O4+H2↑可知,得到H2和O2的质量比为4:32=1:8.故填:H2O;1:8。
    20.(3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盐酸、水、氮气、浓硫酸、氧气、干冰、甲烷等物质,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O2 ;
    (3)属于化石燃料是 CH4 ;
    (4)不具有挥发性的酸 H2SO4 ;
    (5)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气体是 N2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2)氧气是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故填:O2;
    (3)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4)浓硫酸是一种不易挥发的酸,故填:H2SO4;
    (5)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有防腐作用,化学式为 N2;故填:N2.
    三、推断题
    21.(1)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①A物质的化学式为 CH4 ;
    ②B→D是 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③在C→E的反应中,C物质发生 还原反应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④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2)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分析】(1)根据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在常温下是液态,所以B是水,C是二氧化碳,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D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红棕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则生成的F是铁,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在常温下是液态,所以B是水,C是二氧化碳,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D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红棕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则生成的F是铁,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正确,所以A是CH4;
    ②B→D是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
    ③通过推导可知,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物质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④E→F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2)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需要使用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所以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B.
    故答案为:(1)①CH4;
    ②放热;
    ③还原反应;
    ④Fe2O3+3CO2Fe+3CO2;
    (2)B.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 a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白磷耗尽氧气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由a、b处实验现象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P2O5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解答。
    【解答】解:(1)a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由于试管内的氧气的量少,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
    (2)由a、b处实验现象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故答案为:(1)a;B.(2)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2P2O5;P2O5。
    五、计算题
    23.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 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 71 天(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甲烷的质量,
    (2)根据题干“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分析。
    【解答】解:(1)设这次供暖消耗甲烷的质量是x
    CH4+2O2 CO2+2H2O
    16 44
    x 3.52kg

    x=1.28kg
    答:这次供暖消耗甲烷的质量是1.28kg。
    (2)排放的CO2的质量为3.52kg=3520g,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为≈71,故填:71。
    24.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请计算:
    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乙醇的质量列式可以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设完全燃烧69g乙醇,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6O+3O22CO2+3H2O
    46 88
    69g x

    x=132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1 11:38:06;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o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