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知识。(共9题;共46分)1.看拼音写词语。 qí guānmǎn yìwān dòurén shān rén hǎ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ling qiǎochéng dùshū fúsuí yù ér 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根据下列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倾:①歪;斜________ ②倒塌________临:①来到;到达________ ②照着字画模仿________3.下列下划线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声鼎沸(dǐng) 霎时(shà) 诧异(chà)
B. 毫不可惜(háo) 霸占(zhàng) 薄雾(bó)
C. 气急败坏(bài) 物质(zhí) 坚定(jiān)
D. 悄无声息(qiào) 传颂(sòng) 模样(mó)4.在括号中依次填入用“烈”组成的不同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 ①我们挡住了敌人( )的进攻。②台下响起了( )的掌声。③风( )地摇动着路边的梧桐树。A. 猛烈 热烈 强烈 B. 强烈 猛烈 热烈 C. 热烈 猛烈 强烈 D. 强烈 热烈 猛烈5.《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要靠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B. 要有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C. 父亲炎帝很疼爱小女儿,歌颂父爱的伟大。 D. 不要做一个贪玩的孩子。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全部都被冲洗遍了。 修改病句:________(2)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反问句: ________(3)仿写句子。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自从有了________,________。7.选词填空。 (1)运载 搬运 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________许多新鲜的花瓣。(2)不是……而是…… 即使……也能…… 有了……就能…… 无论……也…… ①飞机上装上雷达,________天空多么黑,它________能安全飞行。②飞机上________雷达,夜间飞行________助力安全。③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________靠飞行员眼睛,________靠雷达导航。④飞机上装上雷达,________在漆黑的夜里,它________安全飞行。8.给下列句子排顺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了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宝蓝色的天幕上。( )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先前更皎洁、更明亮了。( )晚上,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8点17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周围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色的光。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是按 、 、 的顺序写的。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 , 最佳地点是 。 (2)《题西林壁》中“ , ”两句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蕴含的道理相同。 (3)《蟋蟀的住宅》一文的作者是 国昆虫学家 。全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 的精神。 (4)《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主要写 为了解除 的痛苦,从而 并与 的故事,颂扬了他 的伟大精神。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29分)10.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一)《盘古开天地》选段 盘古倒(dǎo dào)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它的四肢和躯干(gān gàn)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xuě xuè)液变成了( )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 )的雨露……(1)在短文( )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2)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在文中用“—”画出来 。 (4)“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这段话用了( )修辞手法 (5)按课文内容填空。 盘古的声音变成了________,盘古的左眼变成了________,照耀大地,盘古的右眼变成了________,给夜晚带来________。11.阅读训练。 长白山,与你相约那一秋的天池胡雪漫 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火山喷发后的火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之巅。远跳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千米,水面海拔高达2150米,面积9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青铅一样的色泽,使得天池犹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湖周峭壁百丈,晴朗时,峰影云朵倒映万顷碧池之中,天水相连、( )。大部分是湛蓝,少许泛着黄绿。天池水面偶尔有大风拂起的微波,煽动着一圈圈激情的涟,像绿色绒布上充满着巧克力般丝滑质感的纹理,如梦如幻,浮浮动在碧泉湖幽灵静谧的世界里。 长白山天池的美是独特的,它神奇壮美、绚丽多姿。怀着( )之情,从天池 而下,大片的原始森林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呈深绿色,而有阳光的地方呈浅黄色。眼前的视野是那样苍茫,像一个老人长满老茧的手,保护着这绝美的缥缈仙境。我不禁在想,倘若是赶上春天来,春风乍暖,山下万树含烟,百花齐放,山顶却依然白雪皑皑,天池必将宛如一位( )、粉腮凝眉的仙女,( )在茫茫白雪中。 那一夜 思绪只在天池荡漾 天池 生来就是天外圣物 如修炼千年的神秘精灵 被大自然深情相拥 一池震撼心灵的生命之水 豁然洞穿了我稚嫩天真的灵魂 倏地,在幽蓝静谧的天池上优雅起舞……(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写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恋恋不舍 色彩缤纷 亭亭玉立 玉骨冰肌(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短文第1自然段按照由________及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天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_______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了远望天池的样子。②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这句话在全段起________的作用,抓住“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描写了天池独特的美。③第3自然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________,作者把天池比喻成________,表达了对天池的________之情。(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我也来仿写一句话:________像________。 (5)文中结尾写道:“倏地,在幽蓝静谧的天池上优雅起舞…”除舞蹈,如果让你用语言来赞美一下天池,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三、习作(共1题;共25分)12.快乐习作。同学们,你与你喜爱的动物之间一定发生过令人感动或有趣的故事吧!请以“我与_____________之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横线上填写你喜爱的动物的名称或昵称)(作文纸自备)
答案一、基础知识。1. 奇观;满意;豌豆;人山人海;灵巧;程度;舒服;随遇而安 2. 倾斜;倾覆;光临;临摹 3. A 4. D 5. B 6. (1)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
(2)这座住宅难道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吗?
(3)电;人类就用它驱逐黑暗,节省资源 7. (1)运载
(2)无论;也;有了;就能;不是;而是;即使;也能 8. 536124 9. (1)潮来前;潮来;潮来后;天下奇观;八月十八日;海宁市盐官镇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法;法布尔;拟人;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
(4)普罗米修斯;人类没有火;从天上取走火种;受到宙斯的惩罚;顽强斗争,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 二、阅读理解10. (1)奔流不息;滋润万物
(2)dǎo; gàn ;xuè
(3)盘古倒(dǎo dào)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排比
(5)雷声;太阳;月亮;光明 11. (1), 。 , , , 。 , 。
(2)色彩缤纷;恋恋不舍;玉骨冰肌;亭亭玉立
(3)远;近;形状;周长;面积;深度;长白山天池的美是独特的,它神奇壮美、绚丽多姿;总领全段;神奇壮美;绚丽多姿;总结全文;神秘精灵;喜爱和赞美
(4)比喻;天池水面;绿色绒布;涟漪;巧克力般丝滑质感的纹理;蓝天上的白云;蓝色绸缎上点缀着的几朵柔软的白花
(5)我对天池说:“天池,你犹如神秘的仙女下凡。你的美是独特的,你神奇壮美、绚丽多姿,我喜欢你!” 三、习作12. 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五)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四)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