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初中化学九上《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496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496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4页。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章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们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2.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了解微粒有以下基本性质:微粒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是不断运动的。3.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教学过程]<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如课本第59页图3-2)<结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①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3)<结论>②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实验探究>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4、第61页图3-5)<结论>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不一样。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气体容易被压缩;在固体和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固体和液体物质不容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5.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6.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过程]<引入>不同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如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一、分子二、原子<指导阅读> <解读教材>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1)①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②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之间有空隙;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2)原子的构成说明: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但电性相反,原子显电中性;③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质量的,可忽略不计);④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但在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的质量①原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可近似地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③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三、离子<指导阅读> <解读教材>3.离子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离子的形成:原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2)阴离子、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微粒种类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微粒的带电性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中性阳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阴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 原子失去的电子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 原子得到的电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3)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如果电荷数为1,则数字省略。例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氧离子(O2-),硫离子(S2-),氯离子(Cl-),溴离子(Br-)。(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转变成原子。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巩固练习>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学习目标: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元素与元素符号<解读教材>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1)判断是同一种元素的标准: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2)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种原子,主要包括三种情况: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B.质子数相同化合价不同的原子;C.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3)不同元素的原子肯定不同,相同元素的原子也可能不同;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多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多种。(4)元素与原子 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属宏观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属微观概念区别只讲种类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联系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使用范围用来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用来表示物质的微观组成2.元素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1)表示方法: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用1个或2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的方法见前面离子的表示方法)(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若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则只表示微观上原子的个数)(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从它们的中文名称上分辨。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シ”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4)记熟下列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名称氢碳氮氧氟钠镁铝硅磷硫氯元素符号HCNOFNaMgAlSiPSCl元素名称钾钙锰铁铜锌溴银碘钡汞 元素符号KCaMnFeCuZnBrAgIBaHg 二、物质的分类<解读教材>(1)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氮气等。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四氧化三铁、碳酸氢铵等。(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非金属氧化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3)物质的分类三、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解读教材>(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其他;(2)海水中元素的含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氢、氯、钠、镁等;(3)组成人体的元素含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碳、氢、氮、钙、磷、硫、钾等;(4)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其次是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简单化合物的命名,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空气的成分,氮气和稀有气体,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