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496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496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496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学案全套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讲:运动的描述 平均速度学案 学案 14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3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 学案 13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讲:声音的特性学案 学案 1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5讲:声的利用与噪声的控制学案 学案 15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6讲:温度、熔化和凝固学案 学案 16 次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2.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地原因。 (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二)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SI制):米(meter)(m)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在我们的物理学中统一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1>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2>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有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3)长度单位的换算应掌握km、m、dm、cm、mm、μm六种单位间的换算。1.5m=1.5×100cm=150cm;1.5m=1.5×1/1000km=0.0015km;150cm=150×10-5km=1.5×10-3km.(4)正确认识误差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②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5)在长度测量中,常遇到一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如球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但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特殊方法是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的。下面是在测量中常用到的几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化曲为直: 2>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3>替代法:利用辅助工具(直角三角板)创造几何等量关系,然后进行测量。如:测量山的高度。4>利用工具平移: 5>积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的数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可以先测量相同的n (n要适量) 张纸的厚度为h,则一张纸的厚度d就是d=h/n。三.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s=vt 即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就是说,知道“速度”、“位移”、“时间”,但为了研究出“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方法是这样的: 我们让一辆小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然后看它的位移。为了研究位移跟“速度”、“时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先让小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 题型一:长度的测量 例1. 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A. 1mm B. 1cmC. 1dm D. 1m解析:本题要求“由数据推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根据的是记录数据的规则。根据规定,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那么倒数第一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本题中该位(数字“3”所在位)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所以本题应选C。正确答案:C 例2. 某人用学生三角尺测同一个木块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据:①6.78cm,②6.74cm,③6.771cm,④6.93cm,⑤6.75cm。其中哪几个数据的记录是正确的?平均测量值是多少?解析:第④组数据的准确数与其它四组不同,这肯定是读数错误造成的。由于学生三角尺最小刻度值为毫米,因此第③组数据记录到0.01mm时就出现了二位估读数,属无效数据。在计算平均测量结果时应排除无效的和错误的,同时仍应保留一位估计数,第二位应四舍五入。第三位不用出现。正确答案:答:第①②⑤组测量数据是正确的。木块的平均长度为6.76cm。题型二:正确认识误差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只要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解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正确答案:选BCD题型三:实际问题例4. 手边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分度值是1 dm,第二把分度值是1 cm,第三把分度值是1mm,请问哪把刻度尺最好,为什么?解析: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把尺最好。答案:不能说哪把刻度尺好。因为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把尺最好。 例5. 如图所示,用两种尺来测两个物体时记录数据应为:A图为__________cm,B图为__________cm。解析:刻度尺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正确答案:2.0 2.50题型四:特殊测量方法的应用例6. 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解析:由于一张纸的厚度非常小,比平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无法直接测出,但是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以少测多,可测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密绕后n匝的宽度再除以n正确答案:取同样的纸1000张,然后测出其总厚度为D,则每张纸的厚度就为d=D/1000 基础演练 1.在km、m、cm 、μm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学生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是 。 2.光年是 的单位。(选填“时间”或“长度”) 3.小明测量一块木块的边长如图17所示,则其测量值为 cm。 4.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60μm= mm= nm。(2)0.00026m= km= cm。(3)0.5m2= cm2= mm2。(4)3×104mm3= dm3= m3。 5. 王刚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记了在记录的数据后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适当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是7.3×10-2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8l ;王刚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12.9 。 6.在用放大倍数为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某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的直径约1.6cm,则该细胞的实际直径约为 m. 7. 如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 ,该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μm. 教室后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1:600万,则在地图上长l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 km,地图上l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 m2。A. 刻苦学习,牢记课本知识 B. 分秒必争,认真完成作业C. 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D. 以上三种同时采用9. 随着老城的改建,李奶奶家买了一套新居,新居客厅有一扇窗户,看上去窗户的高度好象比窗户的宽度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请你帮李奶奶设计一个比较窗户的高度与宽度长短的方法。写出你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10.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 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放正;(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 值.(4)请看图1-1-6,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物块的长度为 cm. 参考答案:1.m;mm 2.距离 3.2.3 4. (1)6×;6× (2)2.6×;0.026(3)5×;5× (4)3×;3×5. mm;dm;cm;mm 6. 8× 7.1mm;3.35;3.35× 8. 60;600 9.: 所用器材:一根没有弹性的长度适当的棉线和一只笔(钢笔或记号笔)。操作方法是:用棉线分别测窗户的长度和宽度,在起点和终点处分别用笔做记号,就能知道窗户的长度和宽度的长短了。10.紧靠;垂直;单位;估读;1mm;2.92 巩固提高1. 体育老师想测量新整修过的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老师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A. 长为40 c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B. 长为1.5 m,分度值为1mm的塑料尺C. 长为4 m,分度值为1 cm的钢卷尺D. 长为30 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2、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 B.20cm C.1.3dm D.80mm3. 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的四种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4. 八年一班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新的仙鹤牌HB圆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 )数据是错误的.A. 171.2 mm B. 1.712 dm C. 0.01712 km D. 0.1712 m 5. 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的宽度,然后把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个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相比将会( )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比较6.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A. 13.447 cm B. 13.45 cm C. 13.46 cm D. 13.44 cm7.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1-1-11所示,线圈长度是______,金属丝直径是______. 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9、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是( )A、采用正确度数方法 B、只要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C、只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D、既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又多次求其平均值10、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11、关于误差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同一个人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个物体测量几次,所得结果也会不同。 12、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 cm、17.79 cm和17.68 cm,其中错误的是( )。 (A)17.81 cm (B)17.82 cm (C)17.79 cm (D)17.68 cm 参考答案1. D 2.B 3. ABD 4.C 5. A 6. B 7.5.00 cm 1.67 mm 8. D 9. C 10. C 11.A 12. D 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其中的原因及其 。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走进实验室的首要目的是让大家 ,了解 。 学习的目的 ,我们不仅要注意用学过的知识点 ;还可以利用家庭实验室搞一些 、 、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进行下列单位换算 8.75m= mm= km m= mm 5.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大约为 ( ) A. 17.5mm B. 17.5cm C. 17.5dm D. 17.5m 6. 某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25.76dm,则此尺的分度值为 ( ) A. 1dm B. 1cm C. 1mm D. 1m 7.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需要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 ( )A. 任何测量仪器都可以 B. 根据需要选择C. 规格较大的仪器 D. 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8. 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9. 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标准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7m,用标准尺量得米尺的长度为1.020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 1.000m B. 1.007m C. 0.985m D. 0.987m 10. 在实验室中,小名要测量一水杯的体积和质量,他要用到的测量仪器为 ( )A. 刻度尺、秒表 B. 千分尺、天平C. 量筒、天平 D. 量筒、弹簧测力计11.如图10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cm; 1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8.5℃ B.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minC.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 D.答题用的签字笔的质量约为8kg参考答案:1.规律,观察 2.认识各种仪器,仪器的使用规则 3.在于应用,解释现象,小发明,小设计,小制作4. , , , 5. B 6. B 7. B 8.A 9.B 10C 11.2.40 12.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测量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2.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 ,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都需要精确些,就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3. 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的测量数据是 ( ) A. 4.5dm B. 45cm C. 0.45m D. 45mm 4. 1.60×106μm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5. 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6. 现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创新和发明的时代,那么你在努力学习的方法上采取的是 ( ) 7.如下图所示,该物体长度是 ( ) A. 10.94cm B. 10.9cmC. 2.9cm D. 2.94cm 8. 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 分度值是1cm的15cm皮卷尺B. 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C. 分度值是1mm的米尺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的硬杆长尺 9.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米( ) A.一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支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1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米(m),刻度尺 2.单位,分度值 3.D 4.A 5.B 6.C 7.D 8.D 9.B10.(1)A 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EBF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旧衔接,预学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集思广益,练习巩固,误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