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精练
展开1、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2、逻辑学是亚里士多德的突出贡献,下列对其表述有误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B.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集中在归纳法
C.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D.在逻辑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最主要的贡献是“三段论”
3、下列关于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他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柏拉图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
②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
③是逍遥学派的创立者
④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人类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下列与亚里士多德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吕克昂学园 ②阿卡德米学园 ③逻辑学 ④“中道”理论 ⑤苏格拉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农民是最好的公民—一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作者此番话的意图是
A.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B.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C.农民因忙于生产不愿参与政治 D.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6、据说亚里士多德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而且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7、关于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中间三种状态 ②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
③中间能获得成功和赞赏 ④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雅典学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名作,作者以大哲学家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将希腊不同时期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和大科学家安排在同一座宽阔的大厅。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居于中心位置,是因为( )
A.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 B.他提出的中庸思想符合时代潮流
C.他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D.他与东方巨人孔子并驾齐驱
9、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 )
A.法治思想 B.“中庸之道”思想
C.乌托邦思想 D.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10、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 ②从哲学角度回答了人的本质
③对学科门类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许多概念 ④提出的所有观点至今都被尊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 志不强者智不达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2、凡人都有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有死(结论)。这是逻辑学上典型的三段论。逻辑学这门学问的创始人应该是( )
A.苏格拉底 B.泰勒斯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 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 即数量平等与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 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 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 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14、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观点对世界思想文化具有独创性的是 ( )
A.中庸之道 B.三段论
C.动植物分类法 D.关于理性世界与感觉世界的认识
15、以下有关图4所示人物的评述, 错误的是( )
A.他在多学科领域多有创见, 是位博学大师
B.他创作的《理想国》, 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C.其名言“吾爱吾师, 但更爱真理”广为知晓
D.在逻辑学方面, 他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1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勇敢是怯懦与卤莽的中道, 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鲁莽, 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怯懦。”以下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A. 名不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B. 仁者爱人, 爱人有差等
C.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D.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17、“假如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 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 那么, 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种演绎推理贯穿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的研究、思考之中(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18、孔子提出与亚里斯多德的“中庸”共同之处有: ( )
①都是至高的美德标准 ②都主张适度, 反对极端
③都反对将 “过”与“不及”简单地调与或折中 ④都是适用于各领域的哲学范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19、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一部著作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与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这个著作是( )
A.《形而上学》 B.《论法的精神》
C.《基督教的本质》 D.《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20、中国著名学者所翻译的众所周知的“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以下言论与之表达意思接近的是( )
A.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 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
B.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与思考的能力, 而不只在于生存
C.教育的根是苦的, 但其果实是甜的
D.做一个真正善良与坦荡的人, 不放弃原则, 也不冲动做过分的事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述了关于君子美德、中庸之道、智慧和公正等有价值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三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何指导性价值。
(2)根据材料二回答,比较理想的政治体制的标准是什么?实现这一标准的途径有哪些?(2分)对当今政治建设有何历史借鉴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国家的研究,亚里士多德舍弃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方法,开辟了一条通过广泛调查,以现实中的150多个城邦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他的政治学说。柏拉图所运用的是抽象、演绎的方法,构筑了他的理想国,提供给人们的是想象中的理想国家。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二 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至于就内在力量而言,有大多数人维护这种制度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不良的政体也可能得到多数人拥护的。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这才算是稳定……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法律不应该看做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研究国家时所用的不同方法,简要指出各自的政治主张。
(2) 据材料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家应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其中蕴含的哪些思想被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所借鉴。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期望的理想国家的共同之处。
23、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两位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孔子不仕,退修诗书 《雅典学院》
材料四 孔子的学生言偃,出任鲁国小邑武墟的长官。一天,孔子带着学生们来到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笑着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治理这么小的地方,用得着大张旗鼓地用礼乐进行教育吗?言偃答道:“我曾经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会产生仁爱之心;普通人学习了礼乐,就会遵纪守法。’可见用礼乐进行教育,总会有效果的呀。”孔子连连点头,转身对大家说:“同学们,言偃说得很对,我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材料五:吕克昂一直是许多才高善辩之士云集之所。这个学园的教学风格不同于阿卡米德学园,它采用聚众教学与面向公众演讲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在设备方面也不如阿卡米德,大量的教学活动是在环体育场的林荫道上进行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
(2)材料二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怎样的精神?结合所学简述他对老师思想的突破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他们的人生追求又各具有怎样的特色?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材料中指出亚里士多德既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又追求现实的幸福,没有涉及到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性,A项排除;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既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有追求现实的幸福,强调了其重视客观实际的联系,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较宽广,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与人文主义精神有关的知识点,C项排除;材料中未出现有关“家学”的相关信息,D项排除。
2、B
3、【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思想,而不是批判,排除①即可。
4、【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故和亚里士多德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⑤,①②③④均正确。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农民是最好的公民,极少参加公民大会……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说明国家的管理与大多数农民关系不大,言外之意就是少数人的管理。故本题选择B。
6、【答案】A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从材料得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是政治学、伦理学与哲学的综合,强调适度。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可以作答。
9、【答案】B
【解析】过度、不及和中间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之道”的三种事物状态,从材料可看出亚里士多德提倡“中间”。
10、【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许多观点已被否定。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亚里士多德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儒家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对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A项从统治角度评价威势与德厚,不符合题意;B项强调意志;C项是道家无为思想。
12、C
13、B
14、B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二、非选择题
21、(1)观点:德性(善和美);中道(适度)。
价值:为培养正人君子、确立良好的政治美德提供重要思想基础。
(2)标准:能否使公民向善(具有德性)。 途径:塑造公民的习惯;努力懂得立法学。
借鉴:治国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联系:伦理学是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学就是伦理学的应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从材料“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归纳其观点。结合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回答这一思想的指导价值。
(2)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对理想政治体制的设想。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如从材料“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归纳总结答案。
(3)本题主要在于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结合材料“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可知其内在联系是“伦理学是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学就是伦理学的应用。”
22、(1) 亚里士多德的方法是实际调查;柏拉图的方法是想象(抽象、演绎)。
中产阶级执政;哲学家王(理想国)。
(2)主要特征:实行共和政体;内在各种力量平衡;全部社会力量拥护;每个人都在法律的约束下生活。积极思想:分权制衡;实行法治。
(3)和谐稳定。
23、(1)思想家:创立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教育家: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但他主张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2)精神:遵师但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探索精神。
突破: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外界事物的感觉。
(3)相似之处:①都历经坎坷但不气馁;②都有游历经历;③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④都有理想追求,并为之努力;⑤都创办学校(或学园),发展教育。)
特色: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不断探求的一生。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宣称,亚里士多德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习题,共4页。
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