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
第二课时 探究和测量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过程知识点 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03-204,完成以下问题:实验原理:η=×100%.【合作探究】探究 对于一个机械来说,它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吗?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分析得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步骤按照下图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使用该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起,再将两次实验所测算的数据填入表中. 物重G/N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甲 乙 1.从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答:同一机械,提升的重物不同时,机械效率不同,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2.机械效率影响因素有哪些?答:①物体重;②机械自身重力;③绳子重,摩擦力等.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答:(1)增大有用功:在机械可承受范围之内,增大被提升物体的重力.(2)减小额外功:①改进机械的结构,减小机械自重;②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4.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答:没有.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例题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物体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10.10.50.366.7%21.50.10.70.371.4%320.10.90.3 (1)表格内的第3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74.1%(结果精确到0.1%).(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增大物体的重力.(3)某同学认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动滑轮重力有关,请你简要写出对该猜想的探究过程:在实验1的基础上,保持被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变,改变动滑轮的重力,记下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计算机械效率进行对比.【教师点拨】对于同一滑轮组,被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从额外功方面来说,动滑轮越重,相同条件下额外功越多,其机械效率也越低,所以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即增大有用功、减小额外功.【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小明在用动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提升不同重物时,记录下了在绳子自由端使用的拉力F与对应所提升的物体重力G,如下表:G/N23456F/N1.522.533.5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式是:F=(G+1 N);动滑轮重为1N;物体的重力越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越低(选填“高”或“低”).2.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物体种类物重G/N斜面高h/cm沿斜面的拉力F/N斜面长s/cm机械效率η1木块41519066.7%2小车415 90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83.3%.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摩擦力越小,机械效率越大.(3)第2次实验中,小车所受摩擦力为0.13N.课堂小结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第2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第2课时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