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展开六年级语文期末综合试卷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航海(háng)僵硬(jiāng)混乱(hún) 稍微(shāo)B木筏(fá) 简陋(lòu) 恐惧(jù)草莓(méi)
C.畏惧(wèi) 野蛮(mǎn) 叛乱(pàn) 覆盖(fú) D帐篷(péng)栅栏(cè)犬牙(quǎn)缺乏(fá)
2.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喜爱,喜好) 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弗:好像)
C.及其日中如探汤。(汤:汤水) D.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到了)
3.下列含有“鼓”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不满4年就全线竣工了,这件事给中国人极大的震撼和鼓舞。 B.老师经常鼓励我们,遇到困难,要勇于克服。
C.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鼓吹。
D.班长鼓动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创文明校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与括号中的成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他能够举一反三,稍加点拨,就能进步很大。(一目了然)
B.身为时尚设计师,有时需要标新立异,这样才能获得青睐。(独出心裁)
C.面对困难,我们只有坚韧不拔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锲而不舍)
D.明智的人善于因小见大,并不是未卜先知。(见微知著)
5.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到西宁市海湖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不禁赞叹:“西宁的变化太大了!”
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 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C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 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6.“我认为太阳中午离人近,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与( )同义。
A.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C.我以日初出近,而日中时也近。 D.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远也。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 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C. 记者在调查地方政府治污不力的问题时,当地官员横加干涉,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D. 温总理在亲笔回信中指出,学校要为学生服务农业、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农村搭建更多的平台。
8.下列句子中没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B.春尚浅,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花苞。
C.武夷山水岸宛若独具特色的东方威尼斯水城。
D.“你们爱吃腊八粥吗?”“爱!”我们不约而同地说。
9.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 ② 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 ③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 ④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 ⑤“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
A. ②④①⑤③ B. ④③①②⑤ C. ①②⑤④③ D. ④③②①⑤
10.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B.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C.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那么随便,赶快把馒头捡回来!”
D.交警对正要闯红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二、句子练习
1.体会加点词语的共同特点,再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仿写句子。
安静 希望 喜爱 热闹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两个句子中加点语句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因海难而流放到一个荒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用修改符号修改)
3.改为转述句:父亲忍住眼泪说:“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我全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i)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u)里④士人⑤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家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孤:幼年丧父。③获:芦苇杆。④闾里:乡里。⑤士人:读书人。
凿壁偷光
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⑥,而不求偿⑦。主人怪,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⑧以书,遂⑨成大学⑩。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翻报。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
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
| 欧阳修 | 匡衡 |
家境 |
| 勤学而无烛 |
读书遇到的困难 |
| 邻居有烛而不逮 |
解决困难的方法 |
|
|
成就 |
|
|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B.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X”。
(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 )
(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 ( )
(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 ( )
(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的意思。 ( )
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流程图,完成练习。
1.张小铁的手扭伤了,来到医院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
2.医生检查后,建议张小铁拍X光片。医生开了检査单后,张小铁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
A.去拍X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査费。C.取药
3.张小铁该去哪儿拍X光片?( )
A.门诊一楼 B.病房大楼。C.医技楼一楼
4.张小铁拍完X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 B.取药处 C.返回医师诊室
5.医生给张小铁开了处方,张小铁接着需要做什么?( )
A.回家。B.取药。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
(三)皮影戏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②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③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④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⑤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⑥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 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
- 文章第二至第五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答:
- 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四)长衫老者 冯骥才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 )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gū lu)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 ),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 )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
1.给文中加点字注拼音。
2.选文题目是“长衫老者”,前三段对长衫老者只字未提,是否离题?为什么?
- 文中的老者一言未发,为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画线句子所反映出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
5.选文中说“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
6.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上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1(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上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1(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填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三下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三下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按要求写成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语言运用,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三)(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选择题,腊月二十三,填空题,信息匹配,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