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 8.3.1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8.3.2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9.2 分段整理数据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10.1 数与代数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10.2 量与计量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小学数学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优秀教案设计,共3页。
分类整理数据教材第96、第97页内容。1.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数据。2. 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收集数据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整理数据。课件投影。 老师: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日期就是我们的生日,你的生日在哪个月?咱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少呢?学生:我觉得应该在每个月都有过生日的。老师:怎样收集这些数据呢?学生:先让大家汇总一下都是在哪个月出生的,然后我们再按照月份统计一下。老师:那么大家就分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吧。学生讨论,汇总每个月过生日的有多少人。老师:现在问题来了,每个小组各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统计出来了,我们还是不能一眼看出全班同学哪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哪个月人数最少,该怎么办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先不要下结论是好还是不好。老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说一下本组得出的方案。学生甲:我们组不是每个月份都有过生日的,我想其他组也应该有的月份没有人过生日,但是我们可以把每个组在同一个月份过生日的人加起来,我们做了下面的表格: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人数 只要按照表格填一下,最后再比较一下各月份过生日的人数,很容易就能看出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少。学生乙:我们组的想法和甲组类似,我们是先分男生和女生统计,然后再把男、女生分别在每个月过生日的人数统计一下,最后汇总,我们设计的表格是这样的: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男生 女生 总计 不过看起来比甲组的方法要复杂了一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自然就发现了方法的优劣,要适时给予鼓励)……老师:前面几个组总结的方法都非常好,最后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说明我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老师提问:按照上面的方法你能统计一下我们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最少吗?(学生展开讨论,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不是很困难)学生:我们组是按照下面的表格统计的。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人数 老师:统计之后我们发现和上面按照月份统计的结果其实是一致的,不过统计时对数据的分类方法不同,因为统计对象不变,所以统计结果反映的基本事实是一致的。老师:今天其实我们是运用了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只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我们统计的对象是数字而不是实物。掌握了这种分类统计的方法对我们分析数据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比如我们要在全校学生中做一个调查,只是统计的人数多了,方法是可以通用的。老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如果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你还有哪些收获呢?学生甲:把数据按照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学生乙: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老师: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小啊!我们一定要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个学期班里都会组织单元测验,你能想办法收集并统计一下每个单元测验班里同学的成绩吗?你知道哪个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吗?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堂作业新设计略思维训练略分类整理数据按照月份统计每个月过生日的同学: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人数 按照季度统计每个季度过生日的同学: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人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2分段整理数据 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九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九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