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一诊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一诊化学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流程与推断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I-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的“碳”是指( )
A.碳元素 B.碳单质
C.二氧化碳 D.所有含碳化合物
2.(3分)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化学性质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氮气作保护气
C.铜丝作导线 D.活性炭净水
4.(3分)“建设美丽宜居成都”是政府的发展目标。下列措施与该目标不相符合的是( )
A.中心城区禁止使用燃煤做燃料
B.实施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C.建设天府绿道,美化人居环境
D.为预防疾病,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5.(3分)化学上把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水和冰
C.生铁和钢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6.(3分)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过氧乙酸溶液(主要成分是CH3COOOH)消毒杀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中共有6种元素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3分)实验室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列表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量筒:“同学们不爱护我,我被摔坏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酒精灯:“帽子哪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8.(3分)下列有关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管道在通气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B.取暖时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C.实验室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以防止自燃
D.实验室取用腐蚀性药品应戴上橡胶手套
9.(3分)如图表示自然界中存在的三大循环(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三大循环
B.②③④⑤与其它转化存在本质不同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D.碳、氧循环中元素的种类和化合价都不变
10.(3分)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如图是其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B.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点燃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11.(3分)利用如图所示图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收集氧气并验满
B.图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图3: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图4: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12.(3分)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地比较不同形状的铁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铁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铁片与稀盐酸反应
B.铁粉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b点表示铁与稀盐酸反应已经停止
D.由曲线①②可知,铁粉产生氢气更多
13.(3分)下列有关实验所选试剂和方法存在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试剂与方法
A
比较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分别收集一瓶等量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区分硬水与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取样,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4.(3分)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8.8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变为6.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均为氧化物
B.6.0g气体中还有4.4g的CO2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的Na2CO3质量为10.6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
15.(5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补铁剂乳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4)家用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7分)稀土是一类重要的金属资源,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领域。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据估算,目前我国稀土产量约占世界80%左右。结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形成的 。
(2)图1是锌元素有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图中x的值为 。
(3)铁制品表面镀锌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来看,镀锌能防锈的原因是 。
(4)图2是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上述元素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②A,D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5)关于稀土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b.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可任意开采
c.回收利用是保护稀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d.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要防止生态破坏
三.计算题(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17.(8分)如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为碘的元素符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加碘食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推测碘酸钾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点)。
(4)“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是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碘化钾(KI)和氧气。据此计算,分解21.4g碘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
四、流程与推断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4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
18.(5分)常温下,氯酸钾在水中溶解度(100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较小,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I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为NaCl+3XNaClO3+3H2↑,则X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3+KCl═NaCl+KClO3↓,反应中四种物质都由离子构成。请表示两个氯酸根离子 。
(4)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名称)。
19.(9分)已知物质A和甲、乙、丙均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C、D组成元素相同,物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丙是红色固体,E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A ,乙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转化④: 。
转化⑥: 。
(3)由反应②和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反应⑤中,除固体颜色变化外,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4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l分)
20.(13分)请根据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和②的名称是: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用A作发生装置,需进行的改进是 。若要证明细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选用 (从C、D、E中选择)装置,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也可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这种说法对吗? ,理由是 。
(4)已知锰酸钾易溶于水。欲从高锰酸钾制氧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需将剩余固体进行溶解、 、洗涤、干燥等操作,前两步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
(5)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3所示。
①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应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
c.迅速冷却的沸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21.(11分)某班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欲探究炼铁高炉气体中有害气体的成分。于是他们分成甲乙两个小组,收集炼铁高炉不同时间段的气体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高炉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极少量的氧气、稀有气体等,还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猜想二:只有SO2;猜想三:CO和SO2都有。
甲实验小组
【查阅资料】(1)SO2与CO2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都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
②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亚硫酸钙(CaSO3)白色沉淀;
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亚硫酸钠(Na2SO3)和水。
(2)不同之处: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探究】甲组同学设计组装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
(2)观察现象发现: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高炉气体中含有SO2和CO。
反思评价:部分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够准确,理由是 。
【实验改进】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 ,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乙实验小组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与红色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Pd)沉淀、盐酸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乙组同学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并进高炉气体进行实验。
(4)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合已有知识和该反应可以判断:金属钯的活动性比铁 (填“强”或“弱”)。
【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CO和SO2,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需净化达标后才能排放。
【延伸拓展】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会被氧气进一步氧化生成硫酸。为了研究酸雨的危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硫燃烧的产物溶于水后,通入氧气,用所得溶液模拟硫酸型酸雨。
②模拟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所加物质
实验现象
1
树叶、果皮
树叶、果皮被腐蚀
2
细铁丝、镁条
产生气泡
3
石灰石、大理石碎片
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酸雨具有较强的危害性。
反思评价: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但硫酸型酸雨却能腐蚀大理石雕像,其原因是 。
(6)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酸雨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的“碳”是指( )
A.碳元素 B.碳单质
C.二氧化碳 D.所有含碳化合物
【分析】温室气体中比较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CO2,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生活实现零排放。
【解答】解:“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广义的意思是指,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不浪费资源。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零碳”的概念,同时要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3分)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化学性质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进行解题的能力.
3.(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氮气作保护气
C.铜丝作导线 D.活性炭净水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3分)“建设美丽宜居成都”是政府的发展目标。下列措施与该目标不相符合的是( )
A.中心城区禁止使用燃煤做燃料
B.实施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C.建设天府绿道,美化人居环境
D.为预防疾病,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分析】A、根据燃烧煤炭多,不利于环保考虑;
B、根据实施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优点考虑;
C、根据绿化能净化空气考虑;
D、根据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考虑。
【解答】解:A、燃烧煤炭多,不利于环保,所以中心城区禁止使用燃煤做燃料,说法正确;
B、实施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防止垃圾污染,又对垃圾进行了资源利用,故B说法正确;
C、绿化能净化空气,故C说法正确;
D、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的污染环境的途径。
5.(3分)化学上把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水和冰
C.生铁和钢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分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B、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是同一种物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均是铁,均属于混合物,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6.(3分)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过氧乙酸溶液(主要成分是CH3COOOH)消毒杀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中共有6种元素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和过氧乙酸(化学式是CH3COOOH)中共含有钠、氯、氧、碳、氢五种元素,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过氧乙酸(化学式是CH3COOOH)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含9个原子,说法正确;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2:4:3,说法错误;
D.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16,可见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3分)实验室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列表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量筒:“同学们不爱护我,我被摔坏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酒精灯:“帽子哪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试管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量筒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架台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8.(3分)下列有关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管道在通气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B.取暖时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C.实验室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以防止自燃
D.实验室取用腐蚀性药品应戴上橡胶手套
【分析】A、根据燃气输入管道后,将会在管道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气流带动管道中未彻底清除的砂料、焊渣等所产生的火花时,将会造成爆炸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分析;
C、白磷的着火点是40℃,着火点比较低易自燃,并且不与水反应,因此保存在冷水中;
D、取用腐蚀性药品戴上橡胶手套,以防腐蚀性药品与皮肤直接接触。
【解答】解:A、燃气输入管道后,将会在管道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所以天然气管道在通气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以排除管道中的空气,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易自燃,并且不与水反应,因此保存在冷水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取用腐蚀性药品应戴上橡胶手套,以防腐蚀性药品与皮肤直接接触,损伤皮肤,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食品安全等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9.(3分)如图表示自然界中存在的三大循环(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三大循环
B.②③④⑤与其它转化存在本质不同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D.碳、氧循环中元素的种类和化合价都不变
【分析】根据三种循环的实质来分析;
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原理与过程来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正确;
B.②③④是物理变化,与其它转化存在本质不同,故正确误;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D.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因此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10.(3分)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如图是其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B.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点燃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结合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A.由图示可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B.该反应属于燃烧,但没有氧气参与,故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C.该反应中分子的个数没有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一定不变,如氢气的燃烧等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会发生变化;
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故点燃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11.(3分)利用如图所示图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收集氧气并验满
B.图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图3: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图4: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分析】A、根据氧气的收集和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C、根据棉花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U型管液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选项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图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干燥的棉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湿润的棉花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色;故选项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边下降,右边上升,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故选项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3分)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地比较不同形状的铁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铁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铁片与稀盐酸反应
B.铁粉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b点表示铁与稀盐酸反应已经停止
D.由曲线①②可知,铁粉产生氢气更多
【分析】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进行分析判断。
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c所需的时间短,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b点后铁和稀盐酸继续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c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即相同气压时,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后压强还在变化,表示铁与稀盐酸还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氢气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了金属和酸的化学性质,考查了学生读图的能力,难度一般,掌握图中的几个关键点即可。
13.(3分)下列有关实验所选试剂和方法存在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试剂与方法
A
比较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分别收集一瓶等量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区分硬水与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取样,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灼烧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解答】解:A、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燃烧不如在吸入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如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不能比较二氧化碳含量,该选项不正确;
B、取样,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浮渣的是硬水,该选项正确;
C、取样,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水,该选项正确;
D、取样,在空气中灼烧,表面变黑色的是黄铜,无明显变化的是金,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3分)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8.8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变为6.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均为氧化物
B.6.0g气体中还有4.4g的CO2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的Na2CO3质量为10.6g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差量关系求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然后依次进行分析。
【解答】解: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则:
2CO2+2Na2O2=2Na2CO3+O2 △m
88 156 212 32 88﹣32=56
x y z m 8.8g﹣6.0g=2.8g
x=4.4g,y=7.8g,z=10.6g,m=1.6g
由计算结果可知,
A、反应物CO2、Na2O2均为氧化物,故A正确;
B、剩下的6.8g气体有二氧化碳4.4g,氧气1.6g,故B正确;
C、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Na2O2固体已反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只有碳酸钠,故C错误;
D、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找准反应前后气体的差量关系求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
15.(5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Ca ;
(2)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NH3 ;
(3)补铁剂乳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Fe2+ ;
(4)家用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分析】(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写出其分子符号即可。
(3)乳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亚铁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
(2)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其分子符号为:NH3。
(3)乳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
(1)Ca;
(2)NH3;
(3)Fe2+;
(4)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7分)稀土是一类重要的金属资源,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领域。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据估算,目前我国稀土产量约占世界80%左右。结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形成的 合金 。
(2)图1是锌元素有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四 周期,图中x的值为 18 。
(3)铁制品表面镀锌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来看,镀锌能防锈的原因是 隔绝了氧气和水分 。
(4)图2是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上述元素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Na (填元素符号)。
②A,D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Al2O3 。
(5)关于稀土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b.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可任意开采
c.回收利用是保护稀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d.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要防止生态破坏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的分类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关系解答;
(3)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解答;
(4)根据原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关系以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5)根据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解答。
【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形成的合金。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则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序数,图中x=30﹣2﹣8﹣2=18。
(3)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来看,镀锌能防锈的原因是隔绝铁与水、氧气的接触。
(4)①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条件下,最外层上的电子数越少越易失去电子,故金属活动性越强的是钠原子。
②A、D分别为氧元素和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分别为﹣2和+3,故其化学式为Al2O3。
(5)a.金属资源包括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正确;
b.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应有计划而不可任意开采,错误;
c.回收利用可节约稀土资源,是保护稀土资源的重要途径,正确;
d.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要防止生态破坏,正确。
故选:b。
答案为:(1)合金;(2)四;18;(3)隔绝了氧气和水分;
(4)①Na; ②Al2O3;(5)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化学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17.(8分)如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为碘的元素符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加碘食盐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
(3)推测碘酸钾的物理性质有 易溶于水 (写一点)。
(4)“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是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碘化钾(KI)和氧气。据此计算,分解21.4g碘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
【分析】(1)根据加碘食盐的标签,利用加碘食盐的组成,判断加碘食盐为混合物;
(2)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求出碘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3)根据食盐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推测;
(4)根据碘酸钾的质量计算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1)该“加碘食盐”由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2))因化合物中K为+1价,O为﹣2价,设KIO3中I的化合价为x,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
+1+x+(﹣2)×3=0
解得x=+5;
(3)根据食盐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碘酸钾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无色晶体);能溶于水;
(4)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KIO32KI+3O2↑。
428 96
21.4g x
x=4.8g
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4.8g。
故答案为:(1)混合物;(2)+5;(3)白色、固体或易溶于水;
(4)4.8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四、流程与推断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4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
18.(5分)常温下,氯酸钾在水中溶解度(100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较小,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2)反应I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为NaCl+3XNaClO3+3H2↑,则X的化学式为 H2O 。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3+KCl═NaCl+KClO3↓,反应中四种物质都由离子构成。请表示两个氯酸根离子 2ClO3﹣ 。
(4)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氯化钠 (填名称)。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每个氯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氯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和氯化钠。
【解答】解:(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填:2KClO32KCl+3O2↑。
(2)由NaCl+3XNaClO3+3H2↑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答1个,氯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氢原子是6个,反应前应该是6个,包含在3X中,反应后氧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包含在3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
故填:H2O。
(3)两个氯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2ClO3﹣。
故填:2ClO3﹣。
(4)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
故填:氯化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9分)已知物质A和甲、乙、丙均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C、D组成元素相同,物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丙是红色固体,E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A O2 ,乙 C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转化④: Fe2O3+3CO2Fe+3CO2 。
转化⑥: CaCO3+2HCl═CaCl2+H2O+CO2↑ 。
(3)由反应②和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反应物相同,用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
(4)反应⑤中,除固体颜色变化外,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物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故B是氧化铁,丙是红色固体单质,故丙是铜,物质A和乙反应生成的化合物C、D,C、D组成元素相同,故A可能是氧气,乙是碳,生成的CD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能与氧化铁反应,故C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难溶于水的固体,故E是碳酸钙,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物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故B是氧化铁,丙是红色固体单质,故丙是铜,物质A和乙反应生成的化合物C、D,C、D组成元素相同,故A可能是氧气,乙是碳,生成的C、D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能与氧化铁反应,故C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难溶于水的固体,故E是碳酸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氧气,乙是碳,故填:O2;C;
(2)转化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转化⑥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反应②和③可以看出,反应物相同,用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故填:反应物相同,用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4)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会观察到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4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l分)
20.(13分)请根据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和②的名称是: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 Zn+H2SO4=ZnSO4+H2↑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用A作发生装置,需进行的改进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若要证明细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选用 C (从C、D、E中选择)装置,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也可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理由是 瓶内水未装满,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
(4)已知锰酸钾易溶于水。欲从高锰酸钾制氧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需将剩余固体进行溶解、 过滤 、洗涤、干燥等操作,前两步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玻璃棒 。
(5)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3所示。
①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下降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
a.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应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
c.迅速冷却的沸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分析】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
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②是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氢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Zn+H2SO4=ZnSO4+H2↑,故填:B;Zn+H2SO4=ZnSO4+H2↑。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用A作发生装置,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若要证明细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选用排水法,即C装置,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会导致瓶内水未装满,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故填:试管口放一团棉花;C;不对;瓶内水未装满,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4)要从高锰酸钾制氧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由于锰酸钾易溶于水,故需将剩余固体进行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前两步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故填:过滤;玻璃棒。
(5)①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由于氧气有一部分会溶于水,故会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下降,故填:下降;
②a.该实验可以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正确;
b.实验要成功,应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迅速冷却的沸水中含氧元素,只是几乎不含有氧气,错误;
故填:a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1.(11分)某班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欲探究炼铁高炉气体中有害气体的成分。于是他们分成甲乙两个小组,收集炼铁高炉不同时间段的气体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高炉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极少量的氧气、稀有气体等,还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猜想二:只有SO2;猜想三:CO和SO2都有。
甲实验小组
【查阅资料】(1)SO2与CO2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都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
②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亚硫酸钙(CaSO3)白色沉淀;
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亚硫酸钠(Na2SO3)和水。
(2)不同之处: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探究】甲组同学设计组装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 ,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B装置完全吸收 。
(2)观察现象发现: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高炉气体中含有SO2和CO。
反思评价:部分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够准确,理由是 高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改进】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 能够同时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 。
乙实验小组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与红色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Pd)沉淀、盐酸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乙组同学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并进高炉气体进行实验。
(4)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dCl2+H2O═Pd+2HCl+CO2 ,结合已有知识和该反应可以判断:金属钯的活动性比铁 弱 (填“强”或“弱”)。
【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CO和SO2,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需净化达标后才能排放。
【延伸拓展】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会被氧气进一步氧化生成硫酸。为了研究酸雨的危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硫燃烧的产物溶于水后,通入氧气,用所得溶液模拟硫酸型酸雨。
②模拟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所加物质
实验现象
1
树叶、果皮
树叶、果皮被腐蚀
2
细铁丝、镁条
产生气泡
3
石灰石、大理石碎片
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酸雨具有较强的危害性。
反思评价: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但硫酸型酸雨却能腐蚀大理石雕像,其原因是 雨水会将生成的硫酸钙冲刷掉,使得硫酸能与碳酸钙继续反应 。
(6)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酸雨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酸雨能与自然界中存在的碳酸盐(如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分析】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和水;
稀盐酸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的前面,钯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硫酸钙微溶于水;
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解答】解:(1)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B装置完全吸收。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B装置完全吸收。
(2)部分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够准确,理由是高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高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能够同时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故填:能够同时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
(4)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Pd+2HCl+CO2;
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金属钯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金属钯的活动性比铁弱。
故填:CO+PdCl2+H2O═Pd+2HCl+CO2;弱。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但硫酸型酸雨却能腐蚀大理石雕像,其原因是雨水会将生成的硫酸钙冲刷掉,使得硫酸能与碳酸钙继续反应。
故填:雨水会将生成的硫酸钙冲刷掉,使得硫酸能与碳酸钙继续反应。
(6)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酸雨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酸雨能与自然界中存在的碳酸盐(如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酸雨能与自然界中存在的碳酸盐(如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7g,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化学二诊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化学二诊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