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
    • 原卷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练习】
    1.(2021·门头沟模拟)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氮
    【答案】 A
    【解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清洁剂中含有盐酸,不慎洒到地面上,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 CaCl2+H2O+CO2↑,故发出嘶嘶声,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2.(2021·金堂模拟)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的“碳”是指:( )
    A. 碳元素 B. 碳单质
    C. CO D. CO2
    【答案】 D
    【解析】“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D。
    3.(2021·西城模拟)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CO2不能燃烧 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答案】 D
    【解析】由如图实验所示可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故答案为:D。
    4.(2021·北京)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水 B. 稀硫酸
    C. 食盐水 D. 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解析】A.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不会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钠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1·抚顺)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灭火 B. 生产汽水
    C. 气体肥料 D. 供给呼吸
    【答案】 D
    【解析】A.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1·海淀模拟)下列CO2的性质与其“可用于灭火”这一用途无关的是( )
    A.不可燃 B.不支持燃烧
    C.能溶于水 D.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 C
    【解析】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与“灭火”这一用途无关;
    故答案为:C。
    7.(2021·长沙)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难溶于水 B. 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
    C. 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D
    【解析】A、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二氧化碳没有,但具有氧化性,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性质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与CO2的排放有关的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白色污染
    C. 臭氧层破坏 D. 温室效应
    【答案】 D
    【解析】A. 酸雨与硫氮氧化物污染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B. 白色污染与塑料制品污染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 臭氧层破坏有氟利昂等制冷剂使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 温室效应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有关,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1·包头)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 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C.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D.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 C
    【解析】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适量使用,符合题意;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1·通州模拟)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 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 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 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答案】C
    【解析】A、实验①中喷醋酸,④中生成了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符合题意;
    D、实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1·北京)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2HCl=CaCl2+CO2↑+H2O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解析】(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2)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短蜡烛先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纸花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导致的,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比试验。
    12.(2021·遵义)实验室制备CO2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用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D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通过E装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________的性质。
    (4)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低碳生活,人人有责”,提出一条合理的低碳出行建议________。
    【答案】 (1)B
    (2)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m处石蕊试纸变红色;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尽量少开私家车
    【解析】(1)制取CO2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故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C装置收集CO2时长进短出,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D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m处石蕊试纸变红色;E装置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尽量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有助于实现低碳出行的目标。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组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碳发生化合反应
    C. 用途:化工产品的原料
    D. 制取:实验室用木炭与氧气燃烧制取
    【答案】 D
    【解析】A.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化工原料,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实验室不能用木炭与氧气燃烧制取二氧化碳,因为制得二氧化碳可能含有一氧化碳,而是用的大理石与稀盐酸,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1·衡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 D
    【解析】A、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导电性,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大较大差异,但化学性质相同,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但具有氧化性,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1·德阳)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B. 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C.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
    【答案】 D
    【解析】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部分酒精运动到水分子间隔中去了,不符合题意;
    B. 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可知,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1·河池模拟)下列关于 O2和 C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制取∶实验装置可能相同
    B. 用途∶ O2可作燃料,CO2可灭火
    C. 性质∶ O2不易溶于水,CO2可溶于水
    D. 检验∶ O2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B
    【解析】A.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采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助燃不可燃,不能做燃料,故B符合题意
    C. O2不易溶于水,CO2可溶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气球本身质量忽略),符合要求的下列物质是( )
    A. 氢气 B. 氮气
    C. 氦气 D. 氧气
    【答案】 D
    【解析】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气球充有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沉在烧杯底部,大理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大,会使气球浮起,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不能鉴别O2和CO2的方法是( )
    A.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C.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 分别通入稀盐酸
    【答案】 D
    【解析】A. 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燃烧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能区分,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能区分,故不符合题意;
    C.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而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就是说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使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而氧气不会产生此现象,能区分, 故不符合题意;
    D. 分别通入稀盐酸,两者都不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多选)若将点燃的镁带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反应表达式为:Mg+CO2 MgO+C,关于CO2在该反应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B. CO2可支持某些可燃物的燃烧
    C. CO2可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火灾
    D. 反应后的固态残留物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 B,D
    【解析】A. 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如果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镁也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故不符合题意;
    B. 将点燃的镁带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故符合题意;
    C. 由题文可知,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所以CO2不能用于某些情况下的火灾,故不符合题意;
    D. 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所以反应后的固态残留物一定是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8.(2021·南京)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1)(气体制取)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3)(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可观察到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答案】 (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
    (3)
    (4)对试管稍微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解析】气体制取:(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探究: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
    评价反思:(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②碳酸受热易分解,而柠檬酸分解温度约为175℃,故可对试管进行稍微加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溶液变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2021·平谷模拟)化学小组同学在查阅温室效应的相关资料时,了解到除了二氧化碳外,水蒸气等气体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并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
    (查阅资料)硅胶和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用太阳灯模拟日光,对气体进行照射,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瓶内气体温度数据。
    (实验准备)利用如图装置收集气体。
    (进行实验)甲同学利用编号为1、3、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曲线序号与上述装置编号一致);乙同学利用编号为1、2、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解释与结论)
    (1)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________。
    (2)编号为3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d 。
    (3)甲同学实验中选择1、3号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
    (4)乙同学得到“水蒸气可以引起温室效应”的结论,其依据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
    (5)(反思与评价)
    通过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利用编号________进行实验也可以。
    (6)下列降低大气中二氧化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 (1)CO2密度大于空气
    (2)c、b
    (3)验证CO2是否是温室气体
    (4)1、2
    (5)123(或234)
    (6)ABC
    【解析】(1)CO2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2)稀盐酸和大理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中带有水蒸气,需要通过浓硫酸洗气,长进短出,最后用集气瓶收集,故仪器连接顺序是acbd。
    (3)1和3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因此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是温室气体。
    (4)验证水蒸气是否引起温室效应,需要选择一组实验中变量只有水蒸气的,而1和2符合此要求。
    (5)1和2验证得出水蒸气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1和3证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所以1、2、3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另外2和4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3和4得出水蒸气造成温室效应,所以2、3、4也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6)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选项A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选项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循环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再投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选项C符合题意;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能满足能源需求,会造成资源危机,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编号
    1
    2
    3
    4
    实验装置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景导入,知识准备,学习研讨,小结,精讲点拨,达标测试,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复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