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人教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备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练习】
    1.(2021·长宁模拟)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氦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2.(2021·襄阳)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 氮气 B. 氢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3.(2021·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4.(2021·宜州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都能与碳反应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具有还原性
    D.常温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
    5.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宜使用的方法是( )
    A. 闻气体的气味 B.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6.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2021·成都模拟)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料:①HCOOH(甲酸) H2O+CO↑;②CuO+CO Cu+CO2。
    A. 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②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 反应过程中 a处黑色固体变红
    D. 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大气
    8.(2021·城固模拟)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 三个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B. 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
    C. 反应②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D. 上述三个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C具有还原性
    9.(2021·南山模拟)如图是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CO2”的反应能体现C的可燃性
    B.“CO→CO2”的反应类型只能为化合反应
    C.“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
    D.“CO2→CaCO3”的反应可以区分CO2和空气
    10.实验室用一氧化碳将4g氧化铜完全还原为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际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
    ②实际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大于1.4g
    ③含一氧化碳的尾气应点燃处理
    ④该反应不需加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O),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有剧毒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硫醇。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
    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任写两点)。
    (2)有人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
    (3)冬天用木炭烤火时,为什么一定要开窗通风?

    (4)a.写出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写出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2.(2021·大庆模拟)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
    (1)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
    ②________(请完善此操作步骤);
    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___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________,说明有CO生成;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CO具有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____(填“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2021·十堰)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2.(2021·禅城模拟)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 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 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 用途:氧气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3.(2021·福田模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控制物质丙排放量正是该项工作的关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为单质,乙和丙为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均为气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一定是碳
    B. 甲、乙、丙均可作为燃料
    C. 乙和丙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 丙转化为乙,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4.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但不能吸收CO,如图所示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错误的说法是( )
    A. 先通入CO2再点燃乙处酒精灯
    B. 乙处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C. 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 该实验不需要再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5.(2020·甘孜)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6.(2020·广东)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 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1)(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
    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________→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
    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3)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4)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复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