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教案 10 次下载
-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
展开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重点)
2.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重点、难点)
3.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学会学习中相互协作。
【教学重点】
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实验采用较为开放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引入多种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装置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现象和细木条的燃烧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对于气体交换的原理,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学生观察液体分子扩散的过程,直到平衡均匀的状态。由此感性认识,在教室内讲台处喷一些香水,询问坐在教室前后不同位置的同学闻到香水的先后顺序,由此理解气体分子的扩散,直到平衡均匀的状态。
对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学习,采用多媒体手段,课件、绘图与教材相结合,并结合生活案例(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食物)辅助理解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组织细胞呼吸作用的基础上获得气体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知识,从而实现了难点的突破。进而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对呼吸全过程所包括的四个环节,利用教学挂图并结合课件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规范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课堂练习使本节知识得以巩固。
【课前准备】
烧杯、澄清石灰水、集气瓶、细木条、注射器、打气筒、气球、火柴等实验用品、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提问 3分钟 | 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主要器官是什么? 2.肺泡有哪些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3.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如何实现的? | 学生阅读课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 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乐《深呼吸》,伴随音乐请学生和教师一同做深呼吸运动。几次深呼吸后,请学生随教师一同做憋气。这个小活动,大家感受到了呼吸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得来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每个细胞的呢?莫非是全身都长满了肺泡吗?答案肯定不是,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板书课题:第一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2 展示学习目标 | 学生通过深呼吸体会上节课学习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同时,对比憋气,感受呼吸对人的重要性。
思考:不是全身长满了肺泡,那全身的细胞如何获得氧气呢?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进入课堂,并引入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学习 |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4分钟 | (一)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教师提问: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气体成分上仅仅是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是不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有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我们如何进行验证呢?请同学们结合空气的成分图,回顾之前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所进行的探究实验,设计本节课的实验方案。
多媒体展示(背景知识):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其最常见的性质是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且二氧化碳越浓,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越明显。人们常用这种性质检验二氧化碳。 氧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支持呼吸和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助燃的作用。
提供的实验器材:集气瓶,毛玻璃片,弯型玻璃导管,气球,打气筒,注射器等,由学生设计不同的取样方案,教师听取学生的方案后加以引导得出较为规范的思路(收集气体,验证气体,得出结论),而不是精准的步骤。 【分组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探究活动呈现]:学生交流 [提出问题]: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有什么变化? [作出假设]::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二氧化碳成分增多,氧气成分减少。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弯导管、细木条、澄清的石灰水、注射器、气球、打气筒等) 2.确定方案: 3.教师演示用集气瓶采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实施计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解答问。 方案一(课上完成)
方案二(可课下完成) 吹气球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同时可用注射器或打气筒收集空气。
方案三(直接吸气和呼气)
实验过程中,教师分别点评各小组的现象记录,并及时鼓励学生。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表达交流] 【现象分析】 (1)、甲、丙两个集气瓶内石灰水变化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乙、丁两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燃烧现象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点拨:对人呼吸前后氧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差异,有关专家通过较为严格的测定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值,请看3.2-9图表。
引导学生看图片,分析数据。 教师总结: 从现象到数据都可以看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说明人体内确实发生了气体交换。同时教师提示学生:无论是呼入的气体还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成分都多与二氧化碳的成分。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
学生思考回顾所学知识,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图片,了解空气的具体成分。
学生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各个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并派出代表对实验方案进行汇报,小组互评,教师指导,得出实验思路。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领悟操作技巧。
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一是教材中展示的,学生采用较多。学生注意规范操作。
方案二、三主要改变了收集气体的方式。
实验结论是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有差别,呼出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了。 学生交流实验报告并进行现象分析: 生1:甲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丙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明显。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生2:丁瓶内的木条很快熄灭,说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
学生观察数据。
学生答: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图片展示空气的成分,拓展 知识,有利于下一步教学。
由于学生对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了解太少,因此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种气体的性质,让学生全面了解它们的性质。
分组实验按照科学探究的六步骤进行,并设计探究卡,节约时间且易于组织、操作。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时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图片展示指导学生实验,使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更加直观有序。
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作出点评,并加以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
设计多种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下。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现象分析让学生明确产生现象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数据,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5分钟 | (二)气体扩散 【小实验】 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水,请学生仔细观察墨滴的变化。这是什么现象呢? 教师明确:这种现象是液体分子的扩散,那扩散到什么程度停止扩散的呢?。 【小实验】 教师在教室讲台处喷香水,哪些同学先闻到香味的呢,哪些同学后闻到香味的呢?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明确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那扩散到什么程度停止扩散呢? 点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板书)气体扩散作用原理 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气体扩散现象的例子吗?
(三)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 展示图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包括肺泡内气体交换和组织内气体交换 知识点一:肺泡内气体交换 肺泡内气体交换是怎么进行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和阅读课本29页讨论: 1、肺泡内气体交换指肺泡和什么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2、图中肺泡周围的箭头表示什么? 3、在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 4、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 教师点拨:
过渡: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后,又如何从血液到达组织细胞的呢?这就是组织内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 知识点二:组织内气体交换 组织内气体交换是怎么进行的呢?
教师提问: 1、组织内气体交换指组织细胞和什么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2、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说出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 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 4、氧气到底哪儿去了?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大家掌握的很好。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通过气体交换,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获得氧气并排出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链接生活】 大家想是不是和我们生活中一个实例非常相似呢:假如肺泡相当于学校的采购车,血液相当于学校食堂,我们相当于组织细胞。 采购车到市集采购新鲜蔬菜(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然后运输到食堂(肺泡将氧气运输给血液)做成可口的饭菜,我们在食堂吃到可口的饭菜(血液将氧气传给组织细胞),并将吃不下的剩菜剩饭留到食堂(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传回血液),食堂将剩菜剩饭交给采购车(血液将二氧化碳传给肺泡),采购车将剩菜剩饭卖掉后购置新鲜蔬菜(肺泡将二氧化碳排出后呼入氧气),由此不断循环。 |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学生明白气体扩散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链接生活,激发思考。 生:例如学校食堂飘出来的菜香、香烟燃烧散发的味道等等。
认真观察图片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部位是肺泡内和组织细胞里。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思考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生2:肺泡周围的箭头表示气体扩散方向。 生3:因为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浓度,所以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所以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 生4: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由学生自己先据图分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再根据问题展开讨论。
生1: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生2: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生3: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生4: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归纳并做好课堂记录。
学生将所学知识,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分析,生动形象,非常易于理解和系统总结。 | 通过日常现象,使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液体分子墨水的扩散,学生可直接观察到,非常形象,便于理解不可见的气体分子的扩散过程。
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课本,对气体交换过程进行初步的认识。
设计提问,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 为下一步讲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
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加深理解,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层层推进最终完善知识体系,优化学习方法,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生活实例的引入,易于理解、强化知识,有效的突破重难点。利于学生明白呼吸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 |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5分钟 | (四)人体呼吸过程 导入: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先看图片再来总结一下。 展示图片::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播放人体呼吸过程视频): 1、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通过这四个过程,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获得氧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承担着为全身各部位输送氧气的作用,这四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身体的生理机能,就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甚至有生命危险。
【知识迁移】 请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假如我是空气中的氧气,请问到“组织细胞”该怎么走?
【盘点收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
学生回顾上节课和本节课所学知识,认真归纳总结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用语言加以表达。
学生认真思考、交流并回答。 生1:氧气 肺泡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血液 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学生总结收获,提出疑问。 |
学以致用,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引导学生学会归总结,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提高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问题设置拓宽学生思路, 并能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
课堂达标检测题 5分钟 |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1. 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部位是( ) A.鼻腔 B.肺和气管 C.血液内 D.肺泡和组织细胞 3. 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 A. 肺泡 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4.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 ) A肺 B血液 C心脏 D细胞 5.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原理是 : 一种气体总是从 的地方向 的地方扩散,直到达到 状态。 B类: 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处是 之间的气体交换,a代表的气体是 ,由 扩散进 ;b代表的气体是 。 (2)图中乙处是 的气体交换,由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的是气体[ ] 。 C类: 人溺水死亡是呼吸过程中的哪一环节发生了障碍? |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个别学生展示答案,同学们互相纠正。
|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学情。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填图,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 血液
(氧气)
(二氧化碳)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 组织细胞
(氧气)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上设计完成实验,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结合生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学教材,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课堂效果较好。
另课堂中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耽误时间较多,致使后面的探究学习,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整个课堂进程较为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组实验,气体扩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共11页。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知识梳理 温故知新,课内探究,牛刀小试,走入生活,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