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节 吸收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节 吸收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2.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实践上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2.通过用放大镜对根毛的观察,要使学生认识到幼根对水分的吸收是靠成千上万条根毛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在人类大家庭中,许多时候要靠许多人的齐心协力,进而形成团结合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2.植物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教具准备】萝卜根尖培养(培养皿、萝卜种子、镊子)、放大镜【教学过程】Ⅰ组织教学一、提前半周分组组织学生完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计划二、提前半周布置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和探究报告三、萝卜根尖的培养(由马旭理老师帮忙培养的)四、请同学们先拿出课本、笔、笔记,翻开书本到本课这一页。Ⅱ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短片---(学生观看短片“乌鸦喝水”)这个短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乌鸦喝水) 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它口渴了)乌鸦口渴了要喝水, 我们人要不要呢?(要)我们人即使不口渴也要喝水,那乌鸦和人都属于动物,动物生活需要水,植物要不要呢?(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到目前为止,人类还在探寻别的星球上是否有水,以此作为判断是否有生命的重要依据。养花需要经常浇水,旱灾严重时,会造成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都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你还能说出一些实例吗?(举例说出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将萎蔫的黄瓜浸泡在清水里,黄瓜会逐渐变得硬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植物水分的吸收。Ⅲ讲授新课一、探究活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渡语:这些例子都说明植物生活需要水,那么植物所需的水从哪里来呢?(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那我们都知道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水,显然,植物细胞也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水,那么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呢?植物只会吸水吗?它会不会失水?会,比如将少量的酱油倒入盛有黄瓜条的盘里,盘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黄瓜条逐渐变得软缩,从这里可以看出植物细胞也会失水?那究竟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或失水呢?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探究自己来寻求答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探究的一般步骤,探究包括哪几个步骤呢?回忆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 做出假设 → 设计实验 → 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 得出结论 → 表达和交流(一)各显神通----学生探究实验交流会(选四组派一代表上台讲探究计划及结果展示出来,包括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设计及实施的实验、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等。)上个星期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去尝试设计和完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不知大家完成了没有?(有)好,下面我们请四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来把你们的探究成果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就这个小组的探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或这个小组好在哪里。并且各个小组要给上来的四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有:评分细则小组 实验方法(25分) 实验结果(25分) 团队合作(25分) 表达和交流(25分)第二组第四组第六组第八组我们选出一个最佳合作小组和最佳提问组(二)教师总结过渡语:从同学们的探究计划来看,有些同学认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浓度有关,究竟是不是呢?下面由我来揭晓一下答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主要与浓度有关。植物细胞液泡内的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吸水。这就好像拔河比赛时力量比较大的一方会最先把取胜标志物拉到手一样,浓度大的一方容易把水拉过去,反之亦然。1.溶液和浓度的概念⑴溶液的形成:像盐溶解在水中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细胞液中的水里溶解着糖类等物质,那么细胞液是不是溶液呢?(是)⑵浓度的概念:(以例子说明)在80克水中加入20克盐,这20克盐完全溶解在水中,那么这杯盐水中的盐浓度为20%,另一杯一样多的水中则溶解30克盐,谁的浓度大呢? 再用电脑演示以萝卜、蔗糖水、清水为原料的实验, 进一步导出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前提条件。2.植物细胞吸水的前提条件: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3.植物细胞失水的前提条件: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二、根适于吸水的特点过渡语: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会吸水,那么植物的哪些器官会吸水呢?(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绿色植物体的六大器官都会吸水,但是植物生活所需的水,主要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是怎样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呢?根有哪些结构与它的吸水功能相适应呢?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根,下面请同学们动手认真观察一下这些根,并思考我幻灯片上的三个题目自己来找找答案根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得它成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一)观察根毛实验1.学生动手观察根毛形状及密度并思考:⑴根的什么结构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根毛)(画图讲解)⑵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增加吸水量)众多的根毛可以增大根的吸收面积。从而增大吸水量,真是“齐心协力,众志诚成。”团结就是力量。⑶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分?(根毛区)(根毛区有大量的根毛,使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二)根尖结构及功能1.根尖的结构从根的尖端向上长约3cm左右的部分,形态学上称之为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根冠——在根尖最前端。有一点淡黄色,细胞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套在分生区外,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细胞小,排列整齐,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故染色深,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迅速伸长,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生长,导致根向前延伸。成熟区——根尖最上部,有根毛(增大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一条根毛就是一个细胞,根毛细胞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很大。2.根尖主要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以上是从根的外部形态上寻找它适于吸水的特点,那根的内部结构上有没有什么特点使得它适于吸水呢?(有)一条根毛就是一个根毛细胞,根毛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很大。当根毛穿过土壤颗粒的空隙时,与土壤颗粒紧密的黏附在一起,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土壤颗粒之间含有无机盐和水分,称为土壤溶液。而且一般情况下,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根毛细胞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总结根适于吸水的特点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很大3.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三、应用过渡:若土壤溶液浓度大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就是这个道理。1.“烧苗”、“腌菜”等等2.合理灌溉: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的生长期,消耗的水量也不相同①不同植物在一生中的消耗水量不同。如:水稻 > 小麦 > 玉米②同一植物在一生的不同时期耗水量也不同。如:水稻抽穗灌浆时耗水量大大增加。Ⅳ总结Ⅴ布置作业:课后练习【板书设计】一、植物细胞吸水的前提条件: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二、植物细胞失水的前提条件: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三、根毛吸水的原理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四、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根尖根毛区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2.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毛吸水的原理 五、应用:烧苗、腌菜【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活跃,特别是各显神通阶段,充分显示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述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小组合作精神,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学生积极性高,再加上实验动手操作,让学生更亲身去体会,总体效果不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吸收作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吸收作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内容要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3节 吸收作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法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