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 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一、设计理念:依据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为他们创设能彰显个性和发挥潜能的空间。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 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内容。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以后,再来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并准确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动态变化过程,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和基础,在全书占用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关于种子萌发的感性认识,但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小,平时不注意观察,没有科学的完整的认识。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自我表现欲旺盛,这为我们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情感基础另外,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短,部分学生对它的操作使用不是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基本操作。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指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 构的主要区别。
(2)描述种子萌发时的变化过程,并指出各部分结构的发育趋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解剖、观察和记录,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各部分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实验探究技能,增强小组合作精神,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2)通过播放动画演示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过程,归纳出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变化,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学习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建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难点:(1)玉米种子的结构
(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四
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比较法 、启发式
六、教学资源与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前收集常见的植物种子、Plash动画、种子萌发视频、在希望的上音频、图片、文本。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疑问导入新课
有句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每当春天,我们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开始播种啦,请看他们忙绿的身影吧!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那么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什么样的种子萌发能够形成幼苗?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下面我们从认识种子开始,来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检查课前收集种子的情况,同时提出问题: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一样吗?但他们的基本结构是否也有很大区别呢?导入实验探究
(二)新课
1.大豆种子结构
出示自主学习实验指导、进行实验探究
一、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
材料器具:
浸泡1天的大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刀片、培养皿等
方法步骤:
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⑴取吸足水的种子,观察外形,注意种脐⑵剥离种皮,掰开 并合的2个豆瓣,注意连接处。
⑶ 对照书上图片,识别胚根、胚轴和胚芽、子叶,位置、形态和连接关系, 推测每部分作用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⑴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
⑵纵剖开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纵剖面。
⑶在剖面上滴加碘液,观察胚及胚乳颜色变化。
(4)对照书上图片,认识各部分结构
播放解剖先种子的视频,参照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动手解剖观察认识大豆结构,培养快速阅读并提炼重点的能力,及合作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强调注意的问题。 为了强调并及时巩固重点知识,我白板屏幕上出示大豆种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拖拽填写各个结构的名称,并强调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合称为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像大豆种子有两片肥厚的子叶推测功能,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像这样的植物我们称之为双子叶植物,举例。那么玉米种子结构和大豆种子结构一样吗?
(2)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 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该难点方法:第一步,播放录像资料,再让学生初观察外形,按照实验步骤解剖玉米种子,对照书认识各部分结构,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强调注意的问题,然后,找学生在白板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上书写拖拽名称。第三步,屏幕上出示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练习填写。教师板书。第四步,提出问题:玉米种子只有一片瘦弱的子叶,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经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单子叶植物的含义,并举例。
这个实验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指导到位,学生才能有条不紊的完成整个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验动手能力。
我们观察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大家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出示表格)通过学生填表的过程,学生进一步明确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推测功能,并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归纳胚的概念,强调胚是幼小植物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至此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在播种种子前,要挑选什么样的种子呢?思考,找两个学生到老师这选种子,启发,满足种子萌发自身条件,那么外界条件是什么?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观察分析,及观察做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温度,充足空气和适当的水分,建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学生写板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了种子通过生长、发育、繁殖,结出更多的种子,从而完成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那么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的过程中,种子的各个结构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3、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
这是个动态变化过程,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胚芽、胚轴分别发育成幼苗的什么部分?子叶和胚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102页,学生归纳,再播放一段种子萌发过程动画,从动画资料中观察种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判断种子各个结构的变化方向。看完动画,我用一张幻灯片将种子和幼苗的各个结构进行比照,让学生在白板连线,种子发育为幼苗时各个结构的变化方向。 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突破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三)归纳小结
在各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然后出示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 四)练习巩固:通过练习,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使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
( 五)拓展延伸:通过小资料—太空种子,开拓视野,了解生物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伴随悠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背景,激励学生勤奋努力,你们正像一粒粒种子,从环境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为自己孕育一个美好的未来,结束本课。
八、教学反思:
1、本着新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模式,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境,适时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动手科学规范实验,观察、思考问题、填写实验知识点,来体会、理解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容量及课堂效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传授新课,总结本课要点,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建议,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