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16 应对自然灾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16 应对自然灾害教案,共9页。
应对自然灾害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行为习惯:进一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与习惯。2.知识技能: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及造成这些灾害的原因。3.过程方法:在观察、讨论、实践操的过程中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4.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范自然灾害意识。教学重难点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范自然灾害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汶川地震2.谈话引入,启发思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短短的三钟,无数家园瞬间变成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除了地震外,还有哪些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将如何应对呢?3.揭示课题:《应对自然灾害》观看视频 本环节通过视频,以谈话的方式引入,启发孩子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在问题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生活中我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活动一:读图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出示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图略,教材P36页图片):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1.种类多、分布广2.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洪灾主要发生在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北部。3.在沿海地区都有台风发生,而地震主要发生在中西部。 学生观看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图示直接、明了,而且更为客观。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活动二:看统计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一)出示统计图1.认真阅读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2.播放短视频: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二)小结:1.旱涝灾害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大的。2.地震、泥石流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观看ppt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图示直接、明了,而且更为客观。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我国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活动三:小小调查员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那么,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呢?小结自然原因人为因素:滥砍滥伐;乱扔垃圾;工厂、汽车排放废烟废气;冰箱、空调大量使用…… 课前查找资料上台汇报 通过之前的活动,学生们对自然灾害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早已经按奈不住,跃跃欲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启发思考。并通过汇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环保意识。活动四:辨析小能手1.出示辩题:媒体出示:下面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错在哪里。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海岸中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虽然有一些自然灾害,但发生频率较低,受灾较轻,所以无需预防。 学生辩论 通过辩论,加强印象,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拓展实践 1.讨论:我们省在不同季节有哪些自然灾害,试着用表格形式呈现出来。2.试着和同组的同学们制定环保措施方案,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3.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保护环境,减少灾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天使”。 完成表格 制定方案 板书设计:应对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自然原因:地质、气候等人为因素:滥砍滥伐乱扔垃圾工厂、汽车排放废烟废气冰箱、空调大量使用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行为习惯: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救、自护能力。2.知识技能: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3.过程方法:通过讨论、实践等方法,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4.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防灾避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加强防范自然灾害意识,学习自救自护方法,提高抗灾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启发思考:“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这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2.揭示课题:《防御自然灾害》 看PPT 本环节以谈话的方式引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在问题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生活中我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活动一:实践小达人 1.如果遇到下面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①雷电 ②地震③山洪 ④泥石流2.学生交流时作小结指导,PPT演示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通过实践,学习放在比线的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活动二:逃生与预警1.绘制校园逃生图。2.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怎样做的?3.为了防御自然灾害,国家有哪些举措?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接收信息和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捕捉信息,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活动三:小小调查员 1.在教学楼上遇到地震,下列做法对不对?A.不顾他人,抢先一步冲向门口 B.躲到卫生间或楼梯附近C.蹲到教室中央 D.跳窗而下 E.地震停了,原地不动,等别人消息F.地震一过,赶紧有秩序地撤离G.疏散过程中不大声喧哗,听清老师指挥 H.撤离后,停留在空旷处 I.撤离后,在电力塔或大广告牌下、高墙边做游戏2.如果在野外遭遇泥石流,该怎么样逃生呢?A.赶紧躲进山谷小屋子,关好门B.爬到小树上C.挽起裤角,做好涉水准备D.顺山谷快向下跑E.坚守原地,等待救援 F.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坡顶跑G.找块大石头,站在上面 课前查找资料上台汇报通过之前的活动,学生们对自然灾害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早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启发思考。并通过汇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环保意识。活动四:众志成城 1.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小组交流:讲述救灾中的志愿者的故事。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拓展测试 中广网北京2013年4月21日消息 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雅安地震的震中——芦山县城近期会有降水,包括芦山县、宝兴县发生崩塌和滑坡的可能性会很大。在周边的甘孜等地,也有可能出现滑坡等次生灾害,防止次生灾害也是救援的重点。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此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⑧C.②③④D.①③④ 学生完成测试 通过测试,加强印象,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合作探究——不屈的抗灾精神1.在家长的陪同下,找一找身边的避险场所。2.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1)抗灾、救灾英雄故事。(2)有关《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的信息和志愿者的故事。找寻避险场所 搜集故事通过故事收集,感受不屈的抗灾精神。板书设计:应对自然灾害遇灾逃生灾前防范熟悉环境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15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共12页。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3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12 富起来到强起来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