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6164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6164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6164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61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616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616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C
解析:A项,“颖”应读yǐng;B项,“挚”应读zhì;D项,“削”应读xuē。
2、B
解析:不屑置辩
3、A
解析:B有误,“一气呵成”意思是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本句用来形容一口气完成游泳不恰当。C有误,“三顾茅庐”比喻一再诚心地邀请有贤能的人。用来表达劝学生返校读书不恰当。D有误,“吹毛求疵”意思是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本句形容语文老师批阅学生作文不恰当。
4、C
解析:A成分残缺。动词“围绕”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学生建设”后加“等议题”;动词“提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组织机构”后面加上“方案”。B成分残缺,动词“调动”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欢乐”后面加上“气氛”。D不合逻辑,不存在“利用正当手段”“贪污”的说法,可删掉“正当或”。
5、B
解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形容雪景的美丽,句中用来形容火树银花的夜景,错误。
6、D
解析:通过①中的“儒林外史讽丑恶”可以判断应该是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排除A、C。通过②“中国何人领呐喊”、“朝花夕拾忆往昔”可以得知是写了《呐喊》、《朝花夕拾》的鲁迅,所以排除B。
7、B
解析:苏轼字子瞻、和仲。
8、综合性学习(13分)
(1)①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删除“在......的影响下”或“使得”。
③构成;造成
(2)示例:网上支付(包括支付宝和非支付宝网络支付)以及货到付现金是目前消费者网络购物时选用最多的支付方式。
(3)示例:妈妈,长时间待在电脑面前,对您的身体有害,而且您从网上买的许多商品不仅没有实际用处,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您还不如将钱花在健身上,这样您不仅会更健康,还会越来越美丽!(意思对即可)
解析:
(1)①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分析。通过阅读下面的文字。可知是关于网购话题,所以用“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总领下文。
②③考查修改病句。【A】缺少主语,删除“在......的影响下”或“使得”。【B】用词不当,将“构成”改为“造成”。
(2)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仔细分析表格可知,目前用支付宝支付的比例占到37.2%;目前用货到付现金支付的比例占到33.4%;可以概括出网上支付(支付宝或非支付宝 网络支付)以及货到付现金是目前消费者网络购物时选用最多的支付方式。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说服他人,要就事论事,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让人乐于接受。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①偏爱;②间或,偶然,有时候;③任职;④封赐
(2)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②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来赞赏你啊!
(4)生活琐事;自己的受蒙蔽
(5)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私:偏爱
②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③句意:自从你到即墨任职。居:任职
④句意: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封:封赐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但我派人前去考察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句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重点词有:左右:身边的人
句意: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来赞赏你啊!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甲】齐威王能纳谏【乙】文中求真,不受蒙蔽。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1、①院里的果树引来馋嘴的孩子们的砖头瓦片;②蜂蝶的骚扰,让小院较早地呈现出春的闹意;③根深叶茂的大树引来大人、孩子的围谈、休息,乡情浓郁;④三种果子,相映成趣,各有滋味;⑤孩子在树上绑麻绳荡秋千,大人在树上搭衣晒被子,是孩子童年的乐园,又是人们朴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梨树比作“弱不禁风的美人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梨树细高的形状;把梨比作“绿玛瑙”,突出梨的光泽、质感。表达了作者对院中果树的赞美与喜爱。
3、①别家的小洋楼和“我”家的老瓦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家老瓦房的破不堪;②三棵树昔日的蜂蝶喧闹、果实累累和今日的颓废苍老形成对比;③小院的荒凉、破败、萧条与昔日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形成对比。
4、①对幼时生活的无比怀念;②对小院破旧不堪的现状感到凄凉;③对三棵树的颓废感到哀伤;④对老枣树根上长出的新苗感到震惊和骄傲。
5、《故乡》通过描写故乡景和人的变化,深刻揭露了日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本文通过写故乡和小院的变化,更多的是表现对往日生活的无比怀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依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果子还没熟,就被村里馋嘴的孩子们盯上了,隔三岔五总能看到张牙舞爪的棍棒或噗噗嗵嗵的砖头瓦片扑来,没过多久就被打光了”“可通过它们无意的骚扰,我家院落里倒也比其他人家较早地呈现出一派春的闹意”“在田间地头劳作了一天的大人小孩,黄昏时分端着饭碗,靠着树杈说长道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抱腹而去,偶有几只麻雀和斑鸠暮色中掠过枝头,留下喳声一片......”“小小院子里,北边是枣,南边是杏,中间是梨。它们距离均等,高低有致,相映成趣”“这些顽皮的熊孩子,可以在中间绑根麻绳荡秋千,可以拴个布条搭衣晒被子,不需要浇水施肥,不需要剪枝修叶,一切顺其自然”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把“梨树”比作“美人儿”,把梨比作“绿玛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梨树细高的形状,突出梨的光泽、质感,表达了作者对梨树的赞美与喜爱。
3、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能力。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阅读文章,可以看到文章把别家的小洋楼和“我”家的老瓦房对比,突出“我”家老瓦房的破日不堪;院落里三棵树昔日的蜂蝶喧闹和今日的颓废枯萎形成对比。还有作者把现在的小院荒凉、破败与昔日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这篇文章通过叙写故乡的小院前后变化,既表达了“我”对幼时生活的无比怀念,对小院破日不堪的现状内心感到凄凉:既有对院中三棵树颓废枯萎感到哀伤,也有看到老枣树根上长出的新苗感到震惊和骄傲。本题作答口结合文章前后对比的内容和文章最后一段内容概括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分析能力。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鲁迅的《故乡》是一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的前后变化,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日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而本文则是通过写故乡和小院的变化,更多的是表达了“我”对幼时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三、习作(25分)
略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六单元测试卷doc、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精品)期末测试卷+答案(含解析),文件包含期末测试卷doc、期末测试卷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六单元测试卷doc、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