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分类-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627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物质的分类-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627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物质的分类-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627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2 离子反应-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11 次下载
- 1.3 氧化还原反应-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14 次下载
- 2.1.1 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15 次下载
- 2.1.2 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12 次下载
- 2.2.1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配套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16 次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
课题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胶体的分类、制备、性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
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胶体的性质
教学
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物质的组成及分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的相关知识。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而高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很多,学生不会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学习,从而加大了学习负担,增加了学习难度。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学生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使学生顺利掌握教材,解决重难点,我采用了设问、类比、实验等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方法去启迪学生思维,以力求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教学目标,同时,我还利用了板书、课件、观看实验视频的手段,增大课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 碱 :KOH 盐:Na2SO4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 、SO2 液体:H2SO3 )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思考
回答
回顾容量瓶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类的思想,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板书]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点击试题]下列物质中:①Na2SO4 ②Ba(OH)2 ③NaHCO3 ④NaBr ⑤Fe3O4 ⑥H2O ⑦HNO3 ⑧AgNO3 ⑨H2SO4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回答
讨论
思考
回答
总结步骤
解题
讲解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记忆
了解分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了解分类法
[板书]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呢?胶体又有些什么性质呢?欲之这些问题,请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 (即10-9m)
胶体:1 nm ≤分散质直径≤100nm
浊液:分散质直径>100nm
[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1、胶体的分类
[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讲]如:Fe(OH)3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 溶胶、Al(OH)3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进一步学习分类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类
了解生活中的化学
学习胶体的分类
由分类引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来学习胶体,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板书]2、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
步骤:
1、取烧杯盛25 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
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e(OH)3 胶体。
[板书](1) 化学分散法:
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物理分散法,即类似于家里调制淀粉,
[转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
[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硫酸铜溶液和Fe(OH)3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Fe(OH)3胶体,无此现象的为硫酸铜溶液。
[讲述]当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时,在入射光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早在19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研究发现。故称其为“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此现象。因此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那么,造成胶体和溶液这种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投影比较]
[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
[旁白]图中红色箭头(粗)代表入射光线,黄色箭头(细)代表散射光。当光线照射到胶体粒子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散射作用,另一部分光透过了胶体,无数个胶粒发生光散射,如同有无数个光源存在,我们便可发现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学习制备胶体的方法
对比学习胶体的性质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效应
[设问]胶体除具有丁达尔效应外,还有何其他性质呢?
[板书]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过渡]由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得多,以致使光波传播改
变了原来的方向。尽管如此,我们的肉眼仍看不到它的存在。超显微镜可帮助我们了解胶粒的情况。
[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的布朗运动。
[讲解]用一黑色小球代表胶体粒子,用动画模拟胶粒的无规则运动。胶粒的运动情况如同花粉颗粒在水里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粒的运动是不停的、无秩序的呢?
[讲述]胶粒作布朗运动,是因胶粒受水分子来自各方面的撞击、推动,而每一瞬间在不同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布朗运动使胶粒难于静止沉降,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相比之下,浊液却无此性质,为什么呢?
[点击试题]
1、Fe(OH)3胶体中,分散质是___,作____定向或不规则)运动。
2.NaCl溶液中,Na+和Cl―作____运动。通直流电后作___运动,Na+向___极移动,Cl―向___极移动。
[设疑]若给Fe(OH)3胶体通直流电,胶体粒子的运动会怎样呢?
[播放录像]Fe(OH)3胶体的电泳实验,请观察:
现象:通电后,U型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
[讲述]从现象可看出,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说明在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了定向移动。
[设问]通电后,Fe(OH)3胶粒移向阴极,说明Fe(OH)3胶粒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回答]Fe(OH)3胶粒带正电。
分析
学习
理解
训练
掌握原理
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胶体的布朗运动
掌握电泳的原理
[小结]像Fe(OH)3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板书]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设疑]为何胶体粒子会带电呢?胶体是否带电?Fe(OH)3胶粒为何带正电?
[分析]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Fe(OH)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带正电向阴极移动阴极区液体颜色变深。
[投影归纳]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带电向电极作定向移动。
[多媒体动画模拟]电泳现象。
[旁白]图中大球表示胶粒,表示被胶粒吸附的离子的种类。胶粒因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
[讲述]一般来说,在同一胶体中,由于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因而带同种电荷,如Fe(OH)3胶粒带正电荷。但胶体本身不带电,我们不能说Fe(OH)3胶体带正电。那么,哪些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哪些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呢?
[投影归纳]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但并非所有胶粒都带电荷。
[讨论]同一胶体中胶粒带同种电荷,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胶体的性质有何影响?
[讲述]由于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沉降,这就是胶体一般稳定的主要原因。
[投影小结]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过渡]方才,我们分析了胶体稳定的原因,其中胶体粒子带电是重要的因素。那么,能否想出针对性的办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呢?
[归纳投影]1.加电解质;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演示]向盛有Fe(OH)3胶体的试管中滴入MgSO4溶液,振荡。观察。
现象:产生浑浊。
[板书]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分析原因
学习胶粒带电的原因
学习胶体的聚沉
通过分析了解胶体粒子的带电原因及带电规律,解释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
学习胶体的聚沉有利于解释通过活中的一些现象
解
[过渡]以上我们紧紧围绕胶体粒子大小的特征,研究了胶体所具备的重要性质。借此,可以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板书]5、胶体的应用
[点击试题1]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A.电泳 B.渗析 C.凝聚 D.丁达尔现象
[讲述]以上一例是胶体电泳性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电泳原理还可用于医学诊断(如血清纸上电泳)和电镀工业上。
[板书](1)工业除杂、除尘。
[点击试题2]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A.(NH4)2SO4 B. NH4HCO3 C NH4NO3 D.NH4Cl
[板书](2) 土壤的保肥作用
[点击试题3]自来水厂曾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请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有关的原理。
答案:2Fe2++Cl2===2Fe3++2Cl-,Fe3++3H2OFe(OH)3+3H+,Cl2+H2O H++Cl-+HClO,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Fe(OH)3 有胶体性质,其带正电的Fe(OH)3胶粒吸附带负电的水中悬浮物、泥沙等而造成聚沉而达到净水目的。
[板书](3)明矾的净水作用。
[点击试题4]为什么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板书](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点击试题5]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板书](5)豆腐的制作原理
[小结]胶体的应用很广,随着技术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
[设问]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少?你认为本课重点是什么?
[总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胶体的性质,并了解了胶体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那么胶体性质与胶体粒子大小的关系是什么?
[投影归纳]
学习
解题
分析
总结
学习了胶体的性质,把这些性质如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有利于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
导学案相应习题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三、 胶体
1、胶体的分类
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
(1)工业除杂、除尘 (2)土壤的保肥作用
(3)明矾的净水作用 (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5)豆腐的制作原理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共9页。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二节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二节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共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