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10月模块)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6348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化学(10月模块)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6348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化学(10月模块)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6348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化学答案(10月模块)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634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辽宁师大附中-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试卷及答案
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化学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化学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化学答案10月模块docx、高二化学10月模块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十月模块考试高二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由多个基元反应构成B. 化学反应不同,反应历程就不相同C. 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决定着一个反应的反应历程D. 由多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中,其快慢取决于反应历程中的慢反应2.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3.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ΔH2>ΔH1的是( )A. 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B. 2HCl(g)= H2(g)+Cl2(g) ΔH1 H2(g)+ Cl2(g)=HCl(g) ΔH2C. C(s)+ O2(g)=CO(g) ΔH1 C(s)+O2(g)=CO2(g) ΔH2D. 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4.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碱稍过量)反应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ΔH=-52.3 kJ·mol-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B. 加入反应物,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 铁片与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加入 NaNO3 固体或 Na2SO4 固体都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速率D. 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性,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6.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不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C.低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使用铁触媒,使N2和H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 7. 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 2O3(g)=3O2(g) ΔH<0 B. 2CO(g)=2C(s)+O2(g) ΔH>0C. N2(g)+3H2(g) 2NH3(g) ΔH<0 D. CaCO3(s)=CaO(s)+CO2(g) ΔH>08. 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无催化剂时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 0℃、101kPa下,将1molSO2(g)和0.5mol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3(g)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 ΔH=-2akJ·mol-l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 ΔH=E1-E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9. 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A)=0.01 mol·L-1·s-1 B. v(B)=0.02 mol·L-1·s-1C. v(B)=1.7 mol·L-1·min-1 D. v(C)=1.0 mol·L-1·min-110.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 Δ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B. 图Ⅱ表示t0时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D. 图Ⅳ表示t0时升温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图1: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B. 图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 图3: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D. 图4: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12.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图中ΔH1=ΔH2+ΔH3D.H2(g)+O2(g)===H2O(g)的反应热大于ΔH313. 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示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渡态是该历程中能量最高的状态B. HCHO在反应过程中,C—H键全部断裂C. CO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D. 该反应可表示为:HCHO+O2CO2+H2O14. 可逆反应2NO2 (g) N2O4 (g) ΔH= −56.9 kJ·mol−1在平衡移动时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来指示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报告如下。1.向左侧烧杯中加入NH4NO3晶体,甲瓶的红棕色变浅。2.向右侧烧杯中加入CaO固体,乙瓶的红棕色变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瓶的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2NO2 (g) N2O4 (g)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可根据现象判断NH4NO3晶体溶于水吸热,CaO固体溶于水放热C. 甲瓶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D. 乙瓶中由于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改变,使Qc<K,平衡发生移动15. 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是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 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B. 图乙是1molX2(g)、1molY2(g)反应生成2molXY(g)的能量变化曲线,说明反应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总和C. 图丙是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CaCO3(s) CaO(s) + CO2(g)反应时c(CO2)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 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的体积D. 图丁是室温下,I2+I-=I3-的平衡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说明平衡常数K(T1)>K(T2)16.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反应A(g)+B(g)C(g)+D(g)△H的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800℃时,经5s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4mol/(L•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700 800 900 平衡常数 0.1 X 1A.900℃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物质的量为0.5mol B.800℃时平衡常数X=C.△H>0 D.平衡时,c(B) 为0.6molL﹣117. 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C. X、Y、Z均为气体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ΔH>018. 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2(g)+CO(g) CH3OH(g) ΔH=﹣90.1kJ·mol−1;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利用上述反应合成甲醇,温度越高越好B. 图象中X代表压强,M1与M2代表不同温度,且M2>M1C. 图象中P点代表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4D. 若维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mol CO、2mol H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不变19.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的反应历程如下:第一步 N2O5NO2+NO3 快速平衡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二步反应活化能较高20. 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已知2000℃时,电石生产原理如下:①CaO(s)+C(s) Ca(g)+ CO(g) △H1 = a kJ/mol 平衡常数K1②Ca(g)+2C(s) CaC2(s) △H2 = b kJ/mol 平衡常数K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 K1=c平(Ca)·c平(CO)B. 反应Ca(s) + C(s) CaC2(S) 平衡常数K=C. 2000℃时增大压强,K1减小,K2增大D. 反应2CaO(s) + CaC2(s) 3Ca(g) + 2CO(g) △H =(2a-b) kJ/mol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1.(7分)现有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变大;减小压强,混合物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且________(填“>”“=”或“<”)p。(2)在恒容条件下加入B,则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B的转化率________。(3)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容器容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下同);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22. (15分)Ⅰ.CH4—CO2催化重整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已知以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C(s)+2H2(g)=CH4(g) ΔH1= -75 kJ·mo1-1C(s)+O2(g)=CO2(g) ΔH2= -394 kJ·mo1-1C(s)+ O2(g)=CO(g) ΔH3= -111 kJ·mo1-1写出催化重整反应CH4(g)和CO2(g)生成 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CO(g)+H2O(g) CO2(g)+H2(g) ΔH。 查阅资料得出相关数据如下:温度/℃400500平衡常数K95.3(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ΔH______0(填“>”或“<”)。该反应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反应将不能正向进行,由此判断该反应的ΔS_______0(填“>”或“<”)。(2)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1 mol CO(g)和0.1 mol H2O(g)发生反应,在400℃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O(g)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3)在绝热恒容条件下,反应物物质的量均为1 mol发生反应,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e.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f.v正(CO)=v逆(H2O)(4)如图是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种即可)。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在图中t4~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名称(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23.(14分)某小组设计实验研究单一组分浓度对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影响。(实验过程)(1)待试管a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I:研究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取少量试管a中棕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饱和Fe2(SO4)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增大浓度,导致Q_______K(填“>”或“<”),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3)实验Ⅱ:研究增大生成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①请将图中方案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能够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导致平衡移动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4)实验I、II从不同的角度佐证了2Fe3++2I--2Fe2++I2是一个可逆反应。角度1:证明反应物不能完全被消耗,存在限度。相应的实验为_______。(填“I”或“II”)角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4分)以NOx为主要成分的雾霾的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N2和CO2。(1)已知:①N2(g)+O2(g) 2NO(g) △H1=+180.5 kJ/mol②CO的燃烧热△H2=-283.0 kJ/mol则反应③ 2NO(g)+2CO(g) N2(g)+2CO2(g) △H3=_______________(2)某研究小组在三个容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0.4mol NO和0.4 mol CO,发生反应③。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体系各自保持温度不变),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温度: T1________T2(填"<"、">""或"=") 。②CO的平衡转化率:I______Ⅱ_____III(填"<"、">""或"=") 。③反应速率: a点的v逆_______b点的v正(填"<"、">""或"=")。④T2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3)将NO和C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cat1、cat2)进行反应,相同时间肉测量的脱氮率(脱氮率即 NO的转化率)如图所示。M点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5月模块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5月模块考试化学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辽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5月模块考试化学含答案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