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_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4_第4节 细胞的癌变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5_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4节综合拔高练 试卷 0 次下载
- 6_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2 次下载
- 7_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达标检测 试卷 2 次下载
必修1综合测评
展开全书综合测评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组成都相同
B.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C.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但病毒不属于个体层次
D.不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物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染色质中
C.不同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可能不同
D.不同类型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3.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的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胰蛋白酶原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中的氧全部来自羧基
B.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
C.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的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胰腺细胞
D.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的氨基酸数目不同,但空间结构相同
4.如图是生物体内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核糖,则m有4种,分别是A、T、G、C
B.在SARS病毒中可以检测到2种a,5种m,8种b
C.若m是U,则b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若m为G,则b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5.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步骤②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
C.步骤③、④运用了差速离心法
D.该实验材料还可以用来制备细胞膜
6.染色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C.染色体和染色质可以相互转化
D.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染色体
7.动物细胞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正常情况下不会作用于细胞的正常结构成分;溶酶体内的pH约为5,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能通过溶酶体膜
B.溶酶体膜经过修饰,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
C.H+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
D.酸性环境有利于维持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活性
8.下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全过程,①~③代表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②的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
B.胰岛素、唾液淀粉酶、血红蛋白均属于分泌蛋白
C.肽键的形成场所是核糖体
D.图示过程在大肠杆菌中也能进行
9.伞藻是单细胞绿藻,其细胞核在足部,生物学上常用它来研究细胞的有关功能。如图是伞藻嫁接实验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嫁接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明伞帽形态可能由细胞核决定
B.为了确认细胞核在伞藻形态结构建成中的作用,可以增加核移植实验
C.伞藻细胞质在伞帽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D.伞藻的遗传物质全部分布于细胞核中
10.如图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B.③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C.在甲、乙中,②不能控制物质出入
D.④中除了含有相关的酶,还含有少量DNA
11.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在生命的不同水平层次都有所体现,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生理功能
结构基础
A
储存遗传信息
核酸空间结构变化多
B
参与物质运输
细胞膜上具有载体蛋白
C
进行信息交流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存在胞间连丝
D
实现气体交换
肺由上亿个肺泡构成,总表面积大
12.核孔是由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质组成,称这些蛋白质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物质的运输
B.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
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
D.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13.Ca2+泵是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一种酶,能催化ATP水解并将Ca2+运出细胞。Ca2+泵失调与人体多种疾病和细胞衰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2+泵运输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Ca2+泵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Ca2+泵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Ca2+泵功能丧失可能导致肌肉抽搐
14.如图是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图示,①~④为组成膜结构的物质,a~d为跨膜运输的方式,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物质①在膜两侧对称分布
B.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运输方式为c
C.人的成熟红细胞以a方式吸收葡萄糖
D.细胞内的任意物质都可以透过细胞膜运输到细胞外
15.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漏斗内(S1溶液)和漏斗外(S2溶液)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达到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到渗透平衡时,S1和S2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
B.若在漏斗内外加入少量蔗糖酶(酶本身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则重新平衡时,△h=0
C.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从S1移动到S2与从S2移动到S1的速率相等
16.如图甲a、b分别表示被跨膜运输的某物质,图乙表示大分子物质进行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a可能是O2、甘油或酒精
B.图甲中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包括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甲b曲线所示方式和图乙所示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D.图乙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17.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的物质分解的实验数据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专一性
B.图乙曲线出现AB段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C.图丙所示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中H2O2的量,因变量是酶的活性
D.用淀粉作为实验材料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也可得到图丙所示结果
18.将由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h和2h后,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h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 ℃之间
B.第1h到第2h,45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提高
C.第1h到第2h,50 ℃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明显
D.若只反应1h,45 ℃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
19.玉米根部细胞中含有两种脱氢酶,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如下图(A~C表示物质,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为丙酮酸,C为酒精
B.B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①~③过程中均有ATP合成
D.长时间淹水的情况下,玉米根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③
20.运动生物化学研究发现:在跑步开始的5分钟内,心跳显著加快,心脏泵血加剧,但其程度是不均匀的,被称为“心脏适应期”。持续跑步5分钟后,心脏已经适应,心搏有力,泵血均匀,并可随时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跑步20分钟以内,提供运动能量的主要是体内储存的糖原,跑步20分钟以后,糖原大部分被耗尽,能量的主要来源转变为体内的脂肪。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
A.在有氧运动中糖和脂肪都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有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比糖类氧化供能耗氧量少
C.以锻炼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
D.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21.将黄豆干种子浸水30小时,在这过程中黄豆胚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均大量增加,代谢加快
B.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之比显著增大,说明此阶段无氧呼吸较强
C.酶的种类没有变化,但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
D.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会发现大部分细胞中存在染色体
22.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曾设计过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上,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最强的结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的聚集情况说明细菌所含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选用具有椭圆形叶绿体的水绵,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C.这个实验的思路是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说明水绵光合作用强
D.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好氧细菌集中的地方
23.科研小组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对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光合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的CO2吸收量[mg/(100cm2·h)]
呼吸强度[mg/(100cm2·h)]
甲植物
1
3
11
5.5
乙植物
3
9
30
15
A.测定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C.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与乙固定CO2量的差值为1.5 mg/(100 cm2·h)
D.当光照饱和时,提高CO2浓度,乙植物CO2吸收量仍为30 mg/(100cm2·h)
24.紫色洋葱是常用的实验学材料,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看到紫色液泡、染色体等
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用50%的酒精洗掉根尖上的解离液
C.用无水乙醇可以实现对洋葱管状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观察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25.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湿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对照组正常浇水,实验组不浇水,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土壤中的含水量
B.2~4天,实验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绿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C.2~8天,实验组的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仍然在增加
D.第8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叶绿体中C3增多
26.下列是几个同位素标记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15N标记某氨基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可能出现15N,而游离的核糖体中不会出现15N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 C3→(14 CH2O)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 C2H5OH
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
2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观察叶绿体不需染色,而观察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与琼脂块的体积呈正相关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选用的试剂可以是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溶液
D.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实验中,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
B.白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分化不受基因调控
D.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9.研究人员在检测真核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的含量时,常使用一种在各种细胞中都存在,且含量丰富而稳定的蛋白质作为参照物,下列蛋白质适合作为参照物的是( )
A.细胞骨架蛋白 B.血红蛋白
C.淀粉酶 D.胰岛素
30.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B.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C.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以适应代谢需求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真核生物细胞内通过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真核细胞内,自噬小泡经常出现在滑面内质网周围,说明自噬小泡膜的来源很可能是 。图示过程中,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事实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 。
(2)根据图示过程推测
①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肝细胞内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现象,原因可能是丙肝病毒(HCV) (填“促进”或“抑制”)了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
②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原因可能是在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增多 (填“促进”或“抑制”)了细胞自噬,致使溶酶体降解产物 ,为癌细胞自身代谢提供更多 ,进而利于癌细胞在营养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生存。据此,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
。
32.(6分)为研究棉花果实数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棉花植株进行了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及结果
1
2
3
4
5
6
去除棉铃百分比(%)
0
20
40
60
80
100
CO2固定速率相对值
28
22
20
18
14
13
(1)棉花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可用 提取。
(2)选取长势相同、所处环境相同的棉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 。
(3)该实验结果说明,果实越多,净光合速率 ,有人假设棉花果实少,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蔗糖不能更多地向果实运输,过多淀粉、蔗糖在叶片中积累会 光合作用。
(4)若验证上述假设,还需要测定各组 含量。
33.(7分)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10 mL,分别保温5分钟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酶
A
酶
A
酶
A
酶
A
酶
B
酶
B
酶
B
酶
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淀粉的剩余量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后,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会使酶分子的 受破坏而失活。
(2)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试写出两个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 。Ⅳ步骤保温5 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 。
(3)若本实验操作步骤都正确,对实验结果检测后,发现都没有淀粉剩余,实验失败,原因可能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有关。请给出两种修正实验的合理化建议。
。
34.(10分)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 时段(填字母)。
(2)OB时段对应细胞有丝分裂的 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 和 ,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 或 ;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4)图2中BC时段细胞核DNA数、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的比为 ,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2的 点才开始变化。
(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 段。
35.(10分)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两种植物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甲、乙植物分别处于C、A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当光照强度达到E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
(2)如果在图中F点时突然停止光照,甲植物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 ,其主要原因是 停止, 供应减少。
(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B和D之间时,光照和黑暗各12 h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
全书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
1.C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组成不完全相同,如植物无系统层次,A错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包括原子、分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故病毒不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2.A 细胞中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A错误;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染色质)中,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B正确;不同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可能不同,一般而言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相对较多,C正确;由于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正确。
3.D 胰蛋白酶原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中的氧全部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和羧基,A正确;胰蛋白酶含有的肽键数为223-1=222,胰蛋白酶原含有的肽键数为229-1=228,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B正确;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才能被激活,故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胰腺细胞,C正确;由题图可知,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的氨基酸数目不同,空间结构也不同,D错误。
4.D 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图中a表示五碳糖,m表示含氮碱基。当a为核糖时,b为核糖核苷酸,则m有A、U、G、C四种,A错误;SARS病毒的核酸为RNA,因此在SARS病毒中可以检测到1种a,4种m,4种b,B错误;若m是U(尿嘧啶),则b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错误;若m为G(鸟嘌呤),则b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
5.D 实验步骤①中加入14C标记的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标记的氨基酸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涨破,B正确;步骤③、④的目的是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C正确;鸡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各种具膜细胞器,不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D错误。
6.B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B错误;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染色体经过染色后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
7.C 正常情况下水解酶不会作用于细胞的正常结构成分,可推知正常情况下,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能通过溶酶体膜,A正确;溶酶体膜经过修饰,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以保证溶酶体内含各种水解酶,B正确;根据溶酶体和细胞质基质的pH对比可知,溶酶体中的氢离子含量高,细胞质基质中的氢离子含量低,故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C错误;由溶酶体内的pH约为5可知,酸性环境有利于维持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活性,D正确。
8.C 题图中①为内质网,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具膜小泡,④为线粒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②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面积增大,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题图所示过程,D错误。
9.D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伞藻伞帽的形态可能是由细胞核决定的,A正确;伞藻嫁接后,部分细胞质来自伞柄,部分细胞质来自假根,不能确定伞帽形态就是由细胞核决定的,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以增加伞藻核移植实验,B正确;细胞质在伞帽的形成过程中合成构建伞帽的多种物质,如蛋白质等,C正确;伞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错误。
10.C ①表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②表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A正确;③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B正确;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内膜也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的功能,C错误;④表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在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关的酶,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含有少量DNA,D正确。
11.A 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核酸能够储存遗传信息,是因为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A错误;细胞膜上具有载体蛋白,可参与物质运输,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可作为植物细胞完成信息交换的通道,C正确;肺由上亿个肺泡构成,总表面积大,有利于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正确。
12.C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核膜为双层膜结构,共有四层磷脂分子,B错误;由题意知,核孔复合物是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的结构,核孔具有选择性,C正确;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合成,D错误。
13.C 分析题意可知:Ca2+泵是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一种酶,能催化ATP水解并将Ca2+运出细胞,可见Ca2+泵运输Ca2+时消耗ATP,为主动运输,A正确;Ca2+泵能催化ATP水解,可见Ca2+泵具有ATP 水解酶的作用,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Ca2+泵是蛋白质,C错误;若Ca2+泵功能丧失,Ca2+不能运出细胞,可能会使血液中Ca2+减少,从而导致肌肉抽搐,D正确。
14.C 题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A错误;唾液淀粉酶为分泌蛋白,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运输方式为胞吐,运输方式c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B错误;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式a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C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有些物质不可以透过细胞膜运输到细胞外,如核酸,D错误。
15.C 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产生的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的,即S1>S2,A正确;若在漏斗内外加入少量蔗糖酶,蔗糖分解为单糖,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则重新平衡时,△h=0,B正确;由分析已知漏斗内溶液的浓度大于漏斗外的,随漏斗内溶液液面上升,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减小,液面上升速率减小,C错误;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从S1移动到S2与从S2移动到S1的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16.C 图甲中a所示物质的转运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该物质的转运速率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O2、甘油和酒精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A正确。图甲中b所示物质的转运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转运速率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和图乙所示的胞吞、胞吐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错误。图乙所示的胞吞和胞吐过程分别涉及细胞膜内陷和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说明胞吞和胞吐过程的顺利进行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17.B 由图甲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Fe3+,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但没有体现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A错误;图乙中曲线AB段表示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B正确;图丙所示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是溶液中H2O2的量,C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以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8.D 由柱形图可知,提取到的淀粉酶在反应1h内的最适温度在40~50 ℃之间,A错误;第1h到第2h,45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并未提高,只是因为1h的时间并未将所有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麦芽糖会在第1h后的基础上有所增加,B错误;第1h到第2h,50 ℃条件下,麦芽糖的含量没有增加,与图中其他3个温度相比,其催化作用不明显,C错误;由图可知,若只反应1h,45 ℃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D正确。
19.C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A(丙酮酸),②为在酶的作用下丙酮酸分解为B(乳酸),③为在酶的作用下丙酮酸分解为CO2和C(酒精),A正确;无氧呼吸全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中只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①)有少量ATP生成,C错误;长时间淹水的情况下,氧气不足,玉米根细胞内两种脱氢酶可以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发生过程①②和过程①③,D正确。
20.B 在有氧运动中,糖和脂肪通过有氧呼吸都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A正确;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大于糖的,B错误;据题意可知,以锻炼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C正确;据题意可知,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因为20分钟后才开始消耗体内脂肪,D正确。
21.B 黄豆干种子浸水萌发的过程中,自由水大量增加,结合水增加的幅度较小,代谢加快,A错误;黄豆种子在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之比显著增大,说明此阶段无氧呼吸较强,B正确;黄豆干种子浸水萌发的过程中,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增多,酶的种类会有所变化,但并非所有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C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明显大于分裂期,而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期,所以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会发现少部分细胞中存在染色体,D错误。
22.C 好氧细菌的聚集情况说明聚集处氧气含量高,说明水绵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错误;题述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好氧细菌会聚集在氧气含量高的部位,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且选用的是具有螺旋式带状叶绿体的水绵,B错误;题述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好氧细菌需要氧气,水绵光合作用强的部位,产生的氧气多,在氧气含量多的地方好氧细菌的数量多,C正确;题述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波长的光,因变量是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多少,用好氧细菌的分布呈现,D错误。
23.D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甲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植物CO2吸收量为11 mg/(100cm2·h);甲植物呼吸强度为5.5 mg/(100cm2·h)。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乙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当光照强度为9 klx时,乙植物CO2吸收量为30 mg/(100cm2·h);乙植物呼吸强度为15 mg/(100cm2·h)。测定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A正确;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而甲植物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此时甲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11+5.5=16.5[mg/(100cm2·h)],乙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15 mg/(100cm2·h),甲与乙固定CO2量的差值为1.5 mg/(100cm2·h),C正确;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当光照饱和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当光照饱和时提高CO2浓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大,乙植物CO2吸收量大于30 mg/(100cm2·h),D错误。
24.D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看到紫色液泡,但因细胞高度分化,看不到分裂期的染色体等结构,A错误;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用清水漂洗洗掉洋葱根尖上的解离液,B错误;用无水乙醇可以实现对洋葱管状叶中色素的提取,而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C错误;观察线粒体时需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正确。
25.C 题述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的含水量,因变量是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 2~4天实验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分析图甲可知,2~8天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零,故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仍然在增加,C正确;第8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因缺水而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固定受阻,C3减少,D错误。
26.A 利用15N标记某氨基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中都有可能出现15N,A错误;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B正确;给水稻提供14CO2,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得到(14 CH2O),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通过无氧呼吸可以得到14 C2H5OH,C正确;小白鼠吸入的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所以小白鼠的尿液中可检测到H218O,H218O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呼出的二氧化碳中也可能含有18O,D正确。
27.A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因为叶绿体本身呈绿色,所以观察叶绿体不需染色,而观察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染液染色,A正确;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与琼脂块的体积无关,B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溶液,因为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C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28.C 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A正确;白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基因调控,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也受基因调控,C错误;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29.A 细胞骨架蛋白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且含量丰富,A符合题意;只有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B不符合题意;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细胞分泌,C不符合题意;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D不符合题意。
30.B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会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细胞壁,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A正确;细胞凋亡又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对个体有利的细胞死亡,B错误;线粒体在细胞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一般与细胞中的代谢能量需求有关,可以定向运动到需能多的位置,C正确;激素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其分泌后会与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滑面)内质网 流动性 (2)①抑制 ②促进 增多 (物质)原料 研究药物抑制热休克蛋白的活性或者抑制其受体的活性
解析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1)根据自噬小泡经常出现在滑面内质网周围可知,自噬小泡膜很可能来自滑面内质网。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中经过了生物膜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2)①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肝细胞内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现象,说明感染HCV后,自噬体不能与溶酶体融合,导致自噬体出现大量堆积,故推测丙肝病毒(HCV)抑制了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②癌细胞代谢较旺盛,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较多,可以促进细胞自噬,溶酶体降解产物增多,为癌细胞自身代谢提供更多原料,进而有利于癌细胞在营养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生存。可以通过研究药物抑制热休克蛋白的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以治疗癌症。
32.答案 (1)类囊体薄膜 无水乙醇(丙酮或有机溶剂或具体的一种有机溶剂)
(2)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越大 抑制 (4)叶片中淀粉和蔗糖
解析 (1)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色素的时候经常使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色素可溶解在其中。(2)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选择长势相同、所处环境相同的棉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根据题表可知,果实越多,即去除棉铃百分比越小,CO2固定速率相对值越大,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越大;若棉花果实少,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蔗糖不能更多地向果实运输,则过多淀粉、蔗糖在叶片中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4)题述假设为:有机物在叶片中积累,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因此若验证该假设,需要测定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
33.答案 (1)空间结构 (2)淀粉剩余量 反应时间 淀粉的用量 使酶瞬间失活,以控制反应时间相等 (3)适当缩短反应时间、增加淀粉溶液的用量(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适当稀释淀粉酶等
解析 (1)高温会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受破坏而失活。(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题述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因变量为淀粉剩余量;无关变量包括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等。Ⅳ步骤保温5 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酶瞬间失活,以控制反应时间相等。(3)若题述实验操作步骤都正确,对实验结果检测后,发现都没有淀粉剩余,实验失败,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分析,可能是反应时间较长或者底物不足,又或者酶的量过多,所以可以适当缩短反应时间、增加淀粉溶液的用量(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适当稀释淀粉酶等。
34.答案 (1)DE (2)间 DNA的复制 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3)醋酸洋红液 龙胆紫溶液 不能 (4) 2∶1∶2 D (5)CD
解析 (1)图1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像。图2中OB时段对应细胞分裂间期,BC时段对应细胞分裂前期,CD时段对应细胞分裂中期,DE时段对应细胞分裂后期,EF时段对应细胞分裂末期。(2)图2中OB时段对应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内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3)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细胞经解离后死亡,所以无法观察到图1所示细胞进入下一个时期。(4)图2中BC时段对应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核DNA数、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的比为 2∶1∶2,这种比例将随着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而发生变化。(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即图2中CD时段。
35.答案 (1)甲 线粒体、叶绿体 CO2浓度和温度 (2)增加 光反应 ATP和[H] (3)减少 增加
解析 (1)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物均只进行呼吸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乙植物。在A、C点时,两植物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产生ATP。当光照强度达到E点后,甲植物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因此此时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CO2浓度和温度。(2)如果在图示中F点时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光反应停止,ATP和[H]的供应减少,影响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同时CO2的固定过程仍继续进行,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增加。(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B和D之间时,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甲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光照和黑暗各12 h后,甲植物白天积累的有机物不够夜间消耗,因此有机物总量将减少,而乙植物白天的净光合作用量大于夜晚的呼吸作用量,因此实验后仍有有机物积累,即有机物总量将增加。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8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