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682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682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682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教具准备,授课教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知道它们具有强烈的腐蚀性。(2)通过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碱的通性,能认识到碱的性质就是OH-的性质。(3)能用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2)通过总结碱的通性,学习概括、分类、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2.碱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碱类物质的通性。难点:碱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碱类物质的通性。【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微课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 实验仪器【教具准备】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二氧化碳气体、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小烧杯、药匙、矿泉水瓶。【授课教案】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让学生们观察问题: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怎么写?它们的化学式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点拨:它们都含有OH-,人们把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学生观察 学生书写化学式,小组交流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直接给出碱的定义常见的碱强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活动天地7-31.出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让学生们观察颜色和状态。2.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现象。3.向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并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用手触摸烧杯外壁。4.把一根头发丝放入试管中,向试管里加入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2~3 min,观察现象。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式 颜色 状态 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 在水中溶解情况 头发丝在其中的变化 教师点拨:1.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2.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3.头发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说明氢氧化钠能分解蛋白质。提出问题:1.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能作干燥剂吗?若能的话,能干燥哪些气体?2.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实验: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水,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点拨:熟石灰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生石灰是由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的。学生观察,并记录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 小组讨论,回答,并完成表格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实验前安全强调,强调碱的危险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针对较复杂或危险性较大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给学生们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碱的化学性质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探究7-21.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稀盐酸加紫色石蕊试液加无色酚酞试液现象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生锈铁钉、氯化铁溶液、碳酸钠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生锈的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 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的现象 3.向2个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问题:有同学认为矿泉水瓶变瘪,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展示设计方案并演示:两个相同体积的矿泉水瓶中装满二氧化碳,分别导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水,振荡,观察现象。教师点拨:通过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都能与氯化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为什么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性质如此相似呢?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正是氢氧根离子的存在使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为碱的通性。通性: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碱+盐新碱+新盐④酸+碱盐+水教师点拨:但是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却能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碱溶于水时解离出来的阳离子不同,使它们的性质也存在差异性。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来认识碱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探究的能力。 完成实验,并记录化学现象 观看演示实验,记录现象 小组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回答 体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加强对小组内的合作、互动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们认识到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碱的应用自学:碱工业用途小组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了解碱的广泛用途,知道碱的重要性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自我总结,自我检查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知识延伸探究碱的通性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能力板书设计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几种常见的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中考链接,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