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__ 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 __ __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 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__ __。
2.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__ __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__ __。
(2)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随压强增大而__ __,随温度升高而__ __。
溶解度曲线
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__ __,横坐标表示__ 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__ __,如
__ __。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 __,如__ __。
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 __,如__ __。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
5.降温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 __的物质,可以通过__ __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易错导思】
(1)“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搅拌可增加溶质的溶解度”,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溶质溶于水时,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漫画助学】
列表法和曲线法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列表法,数据准确、来源可靠;曲线法,能直观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粗盐的提纯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粗盐加水__ __后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后得到固体杂质和滤液,将滤液通过__ __结晶,得到NaCl晶体。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流程图
(2)加入试剂的作用
②氯化钡——除去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③氢氧化钠——除去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④碳酸钠——除去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⑥盐酸——除去过量的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3.食盐的用途:是重要的__ __和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
【见多识广】
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如碳酸钙习惯上称为不溶,但仍然有极少量的碳酸钙溶于水中。
探究点一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作用
结合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探究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1)t3 ℃时,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__;该温度下配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__ __。
(2)图中的P点表示__ __ __。
(3)如果使固体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 __。
(4)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__ __的方法进行分离;如果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__ __法进行分离。(易错点)
【拓展创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什么措施?
【探究归纳】
根据溶解度曲线解题要善于“看”
一看“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通过溶解度计算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定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二看“线”,根据线可推断:
(1)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溶液的变化,如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结晶方式,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如海水晒盐;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则采用降温结晶。
【典例1】 (2021·株洲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B.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饱和溶液
C.20 ℃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D.50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变式训练】
1.(2020·哈尔滨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 ℃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 ℃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 ℃,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2. (2021·巴中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 __。
(2)如果b点表示的是t2 ℃时物质甲的某溶液,该溶液是__ 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 __。
(4)将溶剂质量相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至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 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探究点二 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在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过程中,加入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以确保杂质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
2.在除杂过程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步骤不能颠倒,若加入两种溶液的顺序颠倒,会导致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无法除去,从而形成新的杂质;在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之前必须进行过滤操作,否则生成的沉淀会再次溶解形成杂质。
3.理论上最终所得氯化钠的质量比除杂前要多,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
【典例2】(2021·重庆中考B)重庆多地曾出现过盐井,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粗盐(含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以上杂质得到精盐,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提示】杂质含量较少,不考虑微溶物形成沉淀。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 __。
(2)沉淀b所含物质为Mg(OH)2和__ __。
(3)物质X是__ __。
(4)滤液c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5)为了证明滴加的Ba(OH)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 __。
A.Ba(OH)2 B.K2CO3 C.Na2SO4 D.KCl
【变式训练】
1.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
(1)写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__ 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3)上述试剂中的Na2CO3溶液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__ __。
2.(2020·攀枝花中考)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某学习小组欲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 __。
(2)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 __,发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3)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 __。
1.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20 ℃时将38 g NaCl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为( )
A.138 g B.136 g C.100 g D.38 g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儿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烧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C.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D.喝了可乐常常会打嗝
3.(2020·舟山中考)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 ℃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5.(2021·恩施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6.(2021·济宁泗水一模)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 eq \\al(\s\up1(2-),\s\d1(4)) 、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7.(2021·长沙中考)从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 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两种物质中,__ 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3)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 __(写一种即可)。
1.下列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可以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率,故搅拌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B.加水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故加水越多,硝酸钾的溶解度就越大
C.升高温度,溶解的硝酸钾明显增多,故升高温度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D.搅拌、加水、升高温度都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2.(2020·苏州中考)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 ℃之间
D.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
3.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加快过滤速度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4.(2021·济宁任城区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 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 g 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 g 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0 ℃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40 ℃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5.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20 ℃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 ℃,有晶体析出的是__ __。
(2)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 __。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 __(填字母代号)。
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
6. (2021·广安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 __(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 __(任写一种);
(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15 g,则t2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 __g;
(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__。
7.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小明利用下图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①操作1需要在__ __(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__ __、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__。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对“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16 g,加入盛有84 mL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 g·mL-1),完全溶解。配制所得的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__ __。
⑤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2、MgSO4两种杂质,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__ __(填化学式)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煮沸。
8.(2021·福州模拟)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 __(填名称)。
(2)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 __ __ __。
(3)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__ __g。
(4)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加热蒸发10 g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__ 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9.(2021·宝鸡一模)图1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 __(填“甲”或“乙”)。
(2)图中P点表示的乙溶液为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取__ __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4)某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则溶液C的质量为__ __g。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 __。
(2)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 __。
(3)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进行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
①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 ②充分冷却后过滤;③趁热过滤;④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⑤加热蒸发至溶液接近饱和;⑥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⑦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__ __(按顺序填编号)。
(4)t3 ℃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 __。
(5)t2 ℃时,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相等的是__ __(填字母)。
A.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溶解度
溶解性
易溶物
可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
溶解度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学生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doc、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教师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 课后反思 ,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