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36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94
展开1.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 C )
①公路、铁路、水运便利 ②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③区域供给不平衡 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C )
A.云、贵、川、渝等省市没有优质煤炭
B.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
C.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
D.“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3.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 B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
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
D.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解析] 第1题,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区域供给不平衡,有些地区供应不足,③对;公路、铁路运输便利,没有水运条件,①错;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是能源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②错;运输到甘肃的主要是普通煤,可能是地区季节性需求波动大,④对。第2题,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第3题,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可以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
(2021·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期末)2017年山东省建设了三条“外电入鲁”新通道。读“外电入鲁”通道示意图,完成4~5题。
4.“外电入鲁”的原因是由于山东省( D )
A.常规能源匮乏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酸雨危害严重 D.环境保护压力大
5.“外电入鲁”给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带来的影响有( A )
A.社会经济效益上升 B.电力生产成本加大
C.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促进能源结构改善
[解析] 第4题,“外电入鲁”的原因是山东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能源需求量大;山东省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山东省是半湿润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较轻;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压力大,电力是清洁能源。第5题,“外电入鲁”使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经济效益上升;在当地将煤炭转化成电力,减少了运输成本,电力生产成本减小;利用煤炭燃烧发电,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能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依然以煤电为主。
(2021·重庆模拟)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全长1 557 km,流域面积1.59×105 km2,横跨鄂、豫、陕三个省级行政区。汉江流域人口城市众多,其水资源极大促进了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在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方面,汉江流域具体由长江管理委员会和流域内各地方政府共同管理。随着“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等调水工程的相继建设及送水,使得汉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读“汉江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相对于汉江下游,汉江上游( D )
A.流速较慢 B.水质较差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较大
7.随着“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等调水工程的建设及通水,对汉江流域农业的影响是( D )
A.旱涝、沙尘灾害增多 B.引发土地次生盐渍化
C.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 D.改变流域内农业结构
8.近年,汉江流域上游调水区与中下游经济带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针对该问题的最佳应对措施是( D )
A.削减枯水期上游调水区取水量
B.增补中下游地区经济带用水量
C.提升居民素质,减少水资源浪费
D.设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
[解析] 第6题,汉江上游主要流经汉水谷地,下游主要流经江汉平原,中间有支流汇入且有湖泊调蓄。因此汉江上游相对于下游流速较快,水质较优,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高。第7题,随着水资源的调出,发生涝灾的可能性减小,受秦岭的影响,当地受沙尘灾害较少,故A错误;土地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位上升有关,汉江流域水资源调出后,当地的地下水水位会有所下降,不会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故B错误;当地水资源减少,农田的灌溉面积可能会减少,不会增加,故C错误;由于汉江流域水资源调出,使得流域内需水较多的农业生产活动相对减少,需水相对较少的农业生产活动相对增加,势必导致流域内农业结构的改变,D正确。第8题,汉江流域上游调水区与中下游经济带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需要设立跨越行政区划的全汉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来进一步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管理的关系,严格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切实抓好水量分配合理方案的编制与执行,从根本上解决该矛盾。
(2021·广东省深圳市一模)我国西藏自治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电力自给不足。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干线全长1 521千米,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 000米。藏中电力联网工程连接西南电网,彻底结束了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图1示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图2是波密线路段“高低腿”电塔景观。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主要电力来源和输送方向是( D )
A.火电—东送 B.地热能—西送
C.太阳能—东送 D.水电—西送
10.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走向主要考虑( A )
A.接近用电中心 B.远离断裂带
C.沿河谷布设 D.依山脊而建
11.该工程大部分电塔采用“高低腿”而不采用通常的“平底基座等高腿”方案,其主要目的是( C )
A.减少钢材消耗 B.避免景观单调
C.减少生态破坏 D.缩短施工工期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连接西南电网,藏区本身虽能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电力自给不足,故其电力主要来源于西南地区,输送方向自西南地区向西输送;我国西南地区水电丰富,故输送的是水电。第10题,根据图1信息可知,输电线走向和公路走向基本一致,连接该区域的主要城市,连接城市可以接近用电中心,减少损耗,A正确;图中未显示断裂带的分布,输电线路也没有沿河谷布设,B、C错;根据图2信息亦可推测,输电线并没有依山脊而建,D错。第11题,该线路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电塔采用“高低腿”而不采用“平底基座等高腿”,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平底基座的工程量更大,会加大对坡面的破坏),C正确;相比于“平底基座等高腿”,“高低腿”可能会加大钢材的消耗,A错;与景观是否单调无关,B错;并不能缩短施工工期(注意题干关键词“通常”,即是表明“平底基座等高腿”应用更为广泛,而“高低腿”的难度可能更大,所以施工工期还可能延长),而且缩短施工工期不是主要目的,D错。
12.(2021·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珠三角东岸聚集了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以及香港等发达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重心。东江水资源支撑了这一区域发展,其开发利用程度超过30%,逼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西江流量排全国第二,但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只有3%左右。2018年底实施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将西江水资源调往东江流域。该工程基本采用在地下40至60米盾构横向掘进、隧洞方式施工。
材料二:图1为“珠江水系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图”。
图1
图2
(1)简述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西江的原因。
(2)加压泵站是指提高配水系统中局部地区水压的构筑物,又称加压站。分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需要建设多级加压泵站的原因。
(3)简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多采用地下施工方式的原因。
(4)说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生态意义。
[解析] 第(1)题,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西江的原因从流域面积、支流、区域经济、生活用水等角度进行分析。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西江的原因是:东江流域面积小,支流少,水资源总量少;但东江流域有深圳、香港等大城市,经济更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更大。第(2)题,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需要建设多级加压泵站的原因从流速、输水效率等角度进行分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需要建设多级加压泵站的原因是加大流速,提高输水效率,增加水源供给量,满足需求;同时可以提高水库水位,增加蓄水量。第(3)题,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多采用地下施工方式的原因从输水河道、预留空间、河网和路网等角度进行分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多采用地下施工方式的原因是缺乏天然输水河道,工程量大;需要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地表空间、浅层地下空间,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可以减轻对现有路网、河网的破坏,利于生态保护;地下施工可以减轻工程扰民。第(4)题,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生态意义从水资源、水质、生态用水等角度进行分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生态意义是增加东江水资源总量,改善水质;增加枯水期水量,改善枯水期水质;增加、补充城市生态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轻大城市地下水超采问题,缓解地面沉降。
[答案] (1)东江流域面积小,支流少,水资源总量少;东江流域经济更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有深圳、香港等大城市,生活用水量大。
(2)加大流速,提高输水效率;提高水库水位。
(3)缺乏天然输水河道;预留地表、浅层地下空间;减轻对路网、河网的破坏;减轻工程扰民。
(4)增加东江水资源总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补充城市生态用水;减轻地下水超采问题。
13.(2021·湖南省益阳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北部地区分布着一半以上的耕地,但仅拥有全国1/5的水资源,特别是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水资源的4%。2018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引发专家热议。该工程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全年平均水量)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灌区和牧场,建20万平方千米绿洲,形成长1 000千米的运河,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工程全长6 188千米,总落差1 258米。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建设周期约10年,建成后可解决1.5亿人就业。“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共需打隧洞136条,隧洞总长2 337米。
(1)推测“红旗河”调水工程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影响。
(2)说明“红旗河”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3)推测“红旗河”调水工程可运行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4)分析在平原地区利用明渠方式输水的利或弊。(任答一方面即可)
[解析] 第(1)题,主要从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回答。新疆是我国缺水地区,农牧业发展较为落后,调水后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改善气候条件。第(2)题,据材料描述可知,调水工程路线较长,途经地区地质地貌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后期养护较为困难,且对沿途生态破坏难以控制,水源地为国际性河流,资源协调存在一定困难。第(3)题,主要从农业生产的农忙季节、水源地的水文状况角度分析。新疆农业生产集中在春夏秋季进行,此时调水作用较大。水源地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结冰无法调水,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有永久性冰川融水,水量较大。第(4)题,如果回答利,主要从施工难度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沿线气候改善等角度分析。如果回答弊,则从运输过程损耗大、导致沿线地区水循环紊乱以及水质污染的角度回答。
[答案] (1)调水可增加农业用水,扩大绿洲、牧场面积,促进农业开发;改善区域气候、生态环境。
(2)路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开挖隧道困难;工程量巨大,投资高,维修养护困难;对调水区及沿途生态造成破坏,且修复困难,水源输出地涉及多条国际性河流,协调难度大。
(3)春、夏、秋季(4-9月)。原因:西北地区农业活动集中在4-9月(春、夏、秋季),该时段工农业用水量大;水源调出区海拔高,冬季河水结冰,无法调水;春季积雪融水多,夏秋季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可调水量大。
(4)利:明渠施工简单,修建成本低;形成的运河促进航运;可开发旅游;明渠水汽蒸发量大,可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弊:明渠水分蒸发损耗大;下渗严重,抬升地下水位,矿物盐分不断累积,加大盐碱化;水质易污染。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6] 第16章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6] 第16章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含解析),共7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含解析新人教版,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6世界地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6世界地理含解析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a点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西班牙种植小麦的季节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