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708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设计
展开学 科
初中物理
课 题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教师姓名
使用教材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
学校名称
授课时间
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但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在“干中学”逐步加深学生的体会,从而掌握并运用科学探究知识。
教学预达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过程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关心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现象;通过实验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二、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法与学法
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相结合,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其次用到了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在教学时,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共同探索、经历、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验器材准备
弹簧测力计10支、压黃、拉黃各5个,橡皮筋10根、惯性演示器、橡皮泥、拉力器、弹弓、钢丝、饮料瓶等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教学环境:学生2人一组,分小组合作学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趣味小实验:惯性演示
2、播放视频:运动员跳水、撑杆跳高。
三、推进新课:
(一)弹力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
用手施加适当的力压或拉弹簧,要求观察弹簧的变化并体会手的感受。
思考:
上述现象中,施力物跳板、撑杆、弹簧产生力的作用时,有何共同特点?
师生互动:
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视频再现实验情境:明确弹力的方向总是和它形变的方向相反。
学生活动二:
试一试利用你身边的哪些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弹力?
(如用直尺、橡皮泥、饮料瓶等进行主动探究。)
师生活动:
小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点评:分析指出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活动三:
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学生观察,思考:
1、簧为什么伸长了?
2、哪位同学的拉力大?你是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的?
学生活动四:
对照课本图和实物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结合前面拉弹簧的实验,利用课件再现,引导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五:
请阅读课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内容,想一想怎样正确地使用弹簧测力计。
演示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说明观察求数时要让视线正对着刻度线。同时在演示时创设情景,对学生说明使用时要让所测力的方向和弹簧伸长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练一练进行及时反馈。(练习课件呈现)
学生活动六:
1、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
2、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
3、同学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互拉,谁对谁的拉力大些?哪个读数大?为什么?
四、 课堂小结,拓展深化:
1、共同回顾本节主要内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结合板书进行)
2、反馈练习(见课件、课本)
布置作业:
对应同步练习
完成项目评价表
3、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并调查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测力计。
便于学生交流讨论
激发兴趣,引导观察档板被弹出,动脑思考是谁对档板施加了力?并且埋伏笔:小球为何没被弹出?激发探究欲望。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乐趣。引导学生共同感受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力大小适当)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指出物体在弹性形变时会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从而得到弹力的概念。
学生用手边的一些学习用品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自然过渡到理论思考,从而得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概念。
通过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如饮料瓶被弄瘪不恢复状或通过拉直小弹簧的实验给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从上述力有大小之分过渡到怎样才能得到力的具体大小,从而引入常见的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价,强直观感,易于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规范表述能力。
根据其工作原理,在强调弹簧有弹性限度的基础上,回顾所学习的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明确对测量工具进行使用前都应先认清其测范围和分度值,再让学生找出自己所用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指出测量前要先校零。演示校零过程。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
附:板书设计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弹力的概念 1、构造
弹力产生的条件 2、原理
3、弹力的方向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读目标,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弹力,新知识预习,再教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